一、制定監督計劃
要進行有效的安全監督,首先要制定一個科學的安全監督計劃。這種計劃包括:監督什么?誰來監督?什么時候、在什么地點進行監督?怎樣監督?監督的目的是什么?
1.確定安全監督的任務和標準
根據安全管理目標和安全計劃的要求以及安全管理過程運行的具體狀況,來確定安全監督的任務和標準。包括:明確安全監督的范圍和對象,確定安全監督的內容和標準,包括對所獲得的成果允許的限度范圍內確定公差,即允許出現的正負值各是多少,以及安全監督最后應達到的結果和目的等。
在這一階段里,最重要的是確定安全監督的標準。安全監督的標準,是實施安全監督檢查、衡量成效、發現偏差的尺度,是進行有效安全監督的必要前提,是構成安全監督計劃的中心內容。制定安全監督標準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選好關鍵點。在安全監督過程中,監督人員不可能、也不必要去監督計劃執行活動中的每一個細節,安全監督人員只要抓住影響安全計劃實現的一些關鍵性問題,即可實現對安全計劃執行活動中的有效監督。為此,就必須選好關鍵點進行監督。選關鍵點要從這樣幾個方面進行考慮:關鍵點是否能表現出安全管理目標的實質性內容;是否能充分反映出安全管理實際偏離安全計劃和目標的程度;是否能指明發生偏差的當事人及其責任后果等。
安全監督的標準應當是客觀的、可考核的。這種標準應達到下達要求:第一,衡量的標準應具有全面性。從時間上看,應有利于安全監督人員把握安全管理系統的基本面貌及安全管理運行的整體狀況;從內容上看,應有利于反映和指明安全管理運行的實際成效及其偏差等。第二,衡量的標準應具有客觀性和可考核性,這樣,既可如實地反映客觀運行情況,又可避免安全監督人員因主觀因素而出現的監督失誤,有利于安全監督結果的公正和真實。
2.確定安全監督機構及相應的職責范圍
根據安全監督的任務,確定安全監督的組織機構及其相應的職責權限范圍。包括根據安全監督的任務確定安全監督主體的職責權限范圍;根據其職責權限范圍建立相應的安全監督組織機構;為安全監督組織機構配備必要的合乎要求的安全監督人員;授予安全監督機構和安全監督人員的相應權限;確定安全監督活動實施的其他需要條件等,為安全監督任務的完成確立組織的保證。
3.確定安全監督的方式
根據安全監督的任務確定安全監督的方式。即通過什么途徑,以什么形式來實現安全監督。在采用何種安全監督方式時,應當考慮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安全監督的方式應與安全管理工作的特點相適應。每一項工作都有其各自的特點,安全監督方式的采用也應當考慮不同安全工作特點的要求。第二,安全監督的方式應當與每個工作人員的具體情況相適應。不同性格、不同專業出身的工作人員所采用的安全監督方法也不盡相同。
二、實施監督檢查
安全監督計劃一經制定,就要付諸實踐,即實施安全監督檢查。實施安全監督檢查,要注意講求安全監督的有效性,為此,需要處理好兩個方面的問題。
1.需將“例外原則”和“關鍵點”進行結合運用
所謂“例外原則”,是指在安全監督檢查中,對特別優良的情況或特別不良的情況,都要予以高度的重視,其目的在于不讓安全監督人員過于分散精力,而注意對重要偏差的把握。將“關鍵點”和“例外原則”進行結合運用,有利于安全監督人員將注意力集中于安全計劃執行過程中的一些突出因素,掌握一些偏離安全計劃的重要誤差。“關鍵點”是一些突出因素,是一些影響安全目標和計劃實現的關鍵性因素,而運用“例外原則”所發現的例外情況,則是某些特別好的或特別不好的重要偏差。這兩個方面進行重點安全監督,既可明確安全監督所要觀察的點,又可弄清楚例外情況對這些觀察點所產生的偏差程度。這樣,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到關鍵點的例外情況上,即可提高安全監督的效率。
2.實施安全監督檢查應保持相應的靈活性
在進行安全監督檢查的過程中,有時會因安全管理內外部環境種種因素的影響,發生預見不到的變化,這時的安全監督檢查就需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以保證安全監督的有效性。例如,安全管理外部環境突然發生變化,原有安全監督計劃失靈,這時就不能把安全監督檢查死板地與無用的計劃綁在一起,而應隨機應變地對安全監督檢查的內容、標準以及采用何種安全監督方式作相應的、靈活的調整,以達到有效安全監督的目的和保證安全管理目的的實現。但是要注意,這種靈活安全監督的運用前提是在安全監督計劃出現失策的情況下,而不是在安全監督計劃正確,但人們工作不當所造成的情況下。
三、制定糾正措施和利用監督成果
實施安全監督檢查后,就要針對所發現的安全問題和偏差,制定相應的糾正措施。制定糾正措施時,要從分析產生偏差的原因著手。偏差的產生往往有不同的原因:有時是安全管理的決策發生錯誤,制定的安全目標不符合客觀實際,導致安全執行活動無法達到安全目標,這時就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安全管理目標重新進行修正;有時安全決策的方向是對的,但安全計劃上犯了急于求成的錯誤,導致安全執行活動無法完成計劃,這時就要對安全計劃進行相應的調整;有時安全目標和計劃是正確的,但安全執行活動不力,或是執行人員產生過失,或是組織機構產生失誤、用人不當、職責不明確等,這時就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或是糾正當事,人的錯誤,或是重新選配人員、或是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等。通過不同的糾正措施來達到糾正偏差的目的。總之,制定糾正措施,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要依據具體情況隨機而定,才能確保糾偏工作的有效性,確保安全管理目的的順利實現。
在糾正偏差的同時,要充分利用安全監督的成果。利用監督成果,重點應放在兩個方面:一是注重揭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矛盾、漏洞及薄弱環節,為改進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提供科學的信息;二是注重對安全管理過程中各職能各階段的管理運行成效作出鑒定和評價,為考評各級安全管理機構和安全管理人員的工作成效提供科學的依據。
上一篇:安全管理監督的涵義和種類
下一篇:安全管理監督體系的建立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