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社會經濟發展,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梯作為住宅、寫字樓等建筑物內的垂直運輸工具,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據統計資料顯示,發達國家電梯擁有量一般在30臺/萬人,全球電梯擁有量估計也達到10臺/萬人。而截至2003年底統計,我國電梯數量為423792臺(不含臺灣、香港、澳門地區),電梯擁有量僅約3.26臺/萬人,中國電梯市場的潛力可見一斑。
然而,近年電梯事故造成人身傷害的有關報道經常見諸報端,盡管2003年電梯數量比上年增幅高達22.46%,而電梯事故由2002年的1.56起/萬臺,下降到2003年的1.25起/萬臺,但人們對電梯的安全仍然十分擔心。
如何確保電梯安全運行,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我們必須認真分析事故原因,確定工作重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監察,提高電梯安全水平,保證電梯的安全運行。
一、2002年及2003年全國電梯事故情況及其分析
(一)2002年及2003年全國電梯事故情況見下表
事故 重大 嚴重 一般 人員傷亡 經濟損失(萬元)
總數 事故 事故 事故 死亡 重傷 輕傷 直接損失 間接損失
2002年 54 1 51 2 46 9 1 210 118.2
2003年 53 0 53 0 39 13 5 133.8 0
乘客電梯事故 載貨電梯事故 雜物電梯事故 簡易電梯事故 自動扶梯事故
2002年 25 15 5 7 2
2003年 24 14 2 9 4
(二)事故原因分析
1.違章行為是電梯乘客及作業人員的“殺手”
2002年違章操作造成事故38起,2003年違章操作造成事故26起。違章操作導致事故占事故總起數的比例居高不下(2002年占70.37%,2003年占49.06%),說明我們在正確使用電梯的宣傳教育和抓作業人員遵章守紀的工作方面亟待加強。
2.安裝、使用管理、維修和日常維護保養仍不規范
2002年及2003年,因帶故障運行引發的設備事故分別為20起和26起。出現這種局面,既有產品制造存在缺陷的原因,也有安裝、改造、維修和日常維護保養不規范,檢驗不嚴格產生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使用管理不到位。
3.簡易“電梯”事故增加
2003年,簡易“電梯”事故起數比2002年增長28.57%,而且主要發生在經濟較發達地區,這必須引起我們充分重視。
4.安全保護裝置要不斷提高安全保險系數
2002年及2003年,因安全保護裝置損壞、失效或缺少導致的事故分別為12起和10起。其中,電梯層門異常開啟或短接控制系統安全回路引發的電梯事故時有發生。今后,應研究確定增加一套控制多項要求同時滿足電梯才能正常運行的裝置,以提高電梯安全運行的可靠性。
二、近期電梯安全監察工作重點
1.加大宣傳和監督檢查力度,嚴格執法,進一步消除違章行為
(1)對于消除使用環節的違章,首先需要加大宣傳的力度,使廣大的使用者提高自我的安全保護意識,并真正懂得如何正確、安全地使用電梯。
其次,我們還將加大對使用單位監督的力度,強化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已經強調電梯等為公眾提供服務的特種設備運營使用單位,應當設置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的安全管理人員。要求這些安全管理人員應當對特種設備使用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處理;情況緊急時,可以決定停止使用特種設備并及時報告本單位有關負責人。對以上人員要考核他們掌握相關知識的水平和相應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持證上崗。
(2)通過規范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考核,加大施工過程監督檢查的力度等方式,消除安裝、維修及日常維護保養等施工作業中的違章行為,嚴格執法。在保證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的同時,進一步規范作業人員的工作行為,促使作業人員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由被動執行制度的“要我安全”,轉變為重視自我保護的“我要安全”。
2.進一步規范電梯的安裝、維修和日常維護保養
通過制定《電梯維修及維護保養規則》等安全技術法規,規范電梯的安裝、維修與日常維護保養。
3.抓緊論證簡易“電梯”的監管問題
簡易“電梯”是東南沿海省份近些年在鄉鎮建立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統建工業廠房時發展起來的,而且設備普遍由鄉鎮政府投資配置。嚴格按照電梯相關規程和標準衡量,上述“電梯”均達不到合格要求。為解決這一棘手問題,國家質檢總局曾在《關于對特種設備普查整治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3年后此類設備應在安全監察機構或其授權單位監督下,進行強制解體報廢。新增此類設備不再予以注冊登記。
4.促進電梯安全保護裝置水平的提高
通過搜集檢驗案例及進行事故分析,尋找和發現出現電梯產品或部件缺陷,以及發生電梯事故的規律性,提出電梯安全保護裝置在設計與制造方面進行技術改進的建議,提高產品及部件的安全水平,推動電梯行業的技術進步,促進電梯行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安監局電梯處
《勞動保護》2004年第6期
上一篇:氣瓶在幾個環節中的安全監察
下一篇:鐵路道口事故產生的原因反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