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石油管道安全防護問題一直困擾著石油管道運輸企業。因而,搞好石油管道防護與管理已成為人們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那么,如何使管道運輸適應新形勢,做好管道防護和管理,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建設呢?筆者以為,要解決好這一課題,至少應當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以下幾個辯證關系。
一、正確處理修建與管護的關系
隨著經濟建設飛速發展的新形勢,石油管道運輸也隨之迅速發展起來。華區地區、中部地區以及東北地區、華東地區等都相斷建成了原油管道1萬5千多公里輸油管道。最長的陸上成品管道長達1080公里。這些長管動輸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血脈”功能和動力作用。但是,從已建成的或正在建設的管道的安全防護角度上看,確實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加強對管道的安全管護。在一些地方,管道安全防護屢屢發生打孔盜油、泄露、施工破壞等現象,原因雖然很多,但有一個重要原因不能忽視,那就是一些企業存在著“重建輕管,重用輕護”的思想。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只顧管道的建設,而放松了建成后的保護工作。修建與管護是統一的,修建是基礎,防護是保證,管護是為了更好地使用,光修建不管護,同樣發揮不了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二者的目的完全是一致的。因此,應堅持“建中有管,用中有護,建護同步,用管統一,”切實把管道安全的防護擺到重要日程上。
二、正確處理專職防護與群眾防護的關系
石油管道能否安全運輸,離不開專職人員的精心防護,因此,必須建立專司其職的巡檢隊伍,組織強有力的巡防人員,進行明確分工,分清責任,各負其責,堅守崗位,長年進行巡檢工作。
但是,僅僅依靠專職巡檢隊伍的保護還遠遠不夠,必須依靠長輸管線沿線的廣大城鎮、村寨和社區居民的群防群護。石油長輸管道一般而言,其特點是管線長、穿越面大,沿線人文關系復雜等,不存在管道敷設一段,安全凈土一片。因此,僅靠少量的專職巡檢人員其作用是極其限的。由于專職巡檢防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巡檢往往容易出現漏檢、漏巡“肓區”,從而給管道安全埋下潛在的隱患。鑒于此,在長輸管線安全防護的觀念上,就堅持“人民管道人民建,人民管道人民管”的全民防護觀念,正確認識和處理專職防護與群眾防護的辯證關系,把二者緊密結合起來,形成開放式的“全民防護”系統,盡量縮小管道盜油、泄露、擠壓的時間和空間。
總之,專防只有少數人的積極性,群防具有大多數人的積極性。兩個積極性捆在一起,管道安全防護的準確性性、有效性,勢必要好于“單槍匹馬”的防護,其管道安全系數就會由少數人操縱變為全民操縱,其安全系數必然要大于少數人操縱安全所產生的系數。
三、正確處理人防與技防的關系
石油管道的防護堅持人防十分重要,沒有足夠的人力防護是不行的。而人防不僅僅局限人力的多少,而在于人防的素質,隊伍的質量。就是說人防必須具備優良素質、防護意識和防護覺悟。一句話,人防依靠的是人的能功作用。人防的素質好,防護意識強,敬業精神過硬,人防才能發揮其應有的防護作用。然而,人防固然重要,但必須有強有力的技防作支撐。即是說人防離不開技防,人防一旦失去技防的強大支持,人防就會缺乏科學性、預期性和準確性,其作用就會受到諸多環境條件的制約和限制。因此,在抓好人防的基礎上,應當發展技防,采用現代防護技術和方法,以彌補人防活動中的缺失和局限,增強防護的科學性、準確性和安全性。根據國內外對石油管道防護的先進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安裝光纜管道安全防護系統,不間斷地監測傳輸管道的變形、穿孔泄露、地層移動及滑坡等情況發生。二是利用航空測檢與分析裝置,進行人工巡線。三是管道內部檢測技術,利用智能清管器,包括磁漏式、清管器、超聲波檢測清器,內經規清管器和核子源清管器等。四是管道外部檢測技術,如壓力點分析法、特性阻抗檢測法、互相關分析法、壓力波法、流量差監測法、管道瞬變模型法等。
總之,作為管道運輸企業一方面,既要樹立“以人為本”的防護思想,把管道防護的重點放在人防與技防結合起來,以人防帶動技防;抓好技防,促進人防。這樣人防加技防,人力加物力,“人氣”加“物器”,石油管道的防護工作,猶如戴上了“顯微鏡”和“望遠鏡”,裝上了“安全閥”,管道安全保險系數就不是成算術級級數增大,而是按幾何級數增大了。
四、正確處理普遍防護與重點防護的關系
石油輸油管道由油田和煉油廠向外地供油所敷設的輸油管道線,輸油量大,管線長、途經地多。新建的河南洛陽——駐馬店的成品油輸油管道長425公里,輸量390萬噸/年,途經15個市、縣,近200個鄉鎮、村莊、還要一些穿越鐵路、河流,那一個管道或環節出了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到全程的輸油安全。因而,必須堅持普遍性防護,不漏掉一個村落,不留下一個“盲點”,不忽視每一個管段,實行全程安全防護與管理,形成“千里管道千里防線,千里防線保通暢”。
在普遍防護的基礎和前提下,還應強化重點防護。普遍防護并不等于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須把握住普遍性中的特殊性。搞好重點即特殊情況下的防護。重點防護寓于普遍防護之中。所謂重點防護即是指對那些主要管段、社會環境和治安環境及經濟條件較差的易于事故多發區域進行重點防護和管理,尤其是在防護指導思想、巡檢力量,人員配備、組織領導等方面要高看一眼,全力關注,加大防護力度,嚴防管道打孔盜油、泄露及被第三施工擠壓等現象的發生。不能顧此失彼,二者相互結合,互相滲透、各得益彰。
五、正確處理立法防護與公眾教育防護的關系
長輸管道安全防護既是一項科技含量較高的技術工程,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因此,既要立法防護即依法防護,又要建立以公眾教育,讓人民群眾充分認識輸油管道的意義和價值,并以管道主人角色管護和防護它。
近幾來,不法分子在全國范圍內的輸油管道上打孔益油作案達千余起,每一次都造成幾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經濟損失和嚴重的環境污染。類似這樣的打孔盜油案件屢有發生,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相應的行政手段和執法手段。盡管國家出合了《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但監管不力,執法不嚴的現象依然存在。所以,要真正使輸油管道得到有效保護,必須通過人大立法來解決監管不力的狀況,建立以“政府主要監管,管道企業配合”的強有力的安全保護機制,徹底消除影響輸油管道安全的各種人患因素。
國家立法保護是從宏觀上進行調節和預防,在此基礎上,還要政府與企業、企業與群眾、上層與基層簽訂協作防護協議,在“小氣候、小環境、小立法”上,形成相互制約機制,實行“依法管護、依制管護”的雙重監管模式。
但是,僅僅依靠立法防護還不能完全解決所有問題,關鍵還要解決好公眾教育問題。依法管護屬于強制性行為,公眾教育,提高公眾防護意識,這是自覺性行為,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公眾防護意識的增強和自覺防護行為的產生,源于良好的教育環境。具體工作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利用不同形式,向社會公眾進行石油管道安全防護的重要性的宣傳,提高其防護意識和自學性。二是向公眾宣傳石油管道防護的基本常識和方法,提高其防護技能。三是及時通報防護情況,提高其防護的驚覺性。四大力宣傳典型表彰先進,弘揚正氣,形成“人人愛管道,人人護管道”的社會環境。
六、正確處理防護與現場防護的關系
上層防護主要是指石油管道領導、決策、指導層所進行的各項活動,屬于非現場防護和管理。現場防護和管理即身處第一線防護班組等單位所進行的防護和管理活動,屬于現場防護和管理。石油管道上層防護和管理與現場防護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共同構成石油管道企業防護和管理的有機整體。
因此,石油管理防護既要重視上層防護和管理,也要重視現場防護和管理,使二者相互協調,有機統一。在上層防護與現場防護的關系中,一般而言,作為上層,則往往滿足于文件指導,而忽視面向基層,進行調研,一般號召多,具體指導少;一般要求多,排擾解難少。有此地方甚至認為對基層有防護契約承包,覺得“萬事大吉”或高枕無憂,有“以包代管”的單純依賴“一紙協議”的思想。而作為基層防護和管理單位則缺乏與上層的信息交流和溝通,甚至只顧局部不顧整體,一旦出了問題又往往強調客觀因素,或推委責任。因此無論是上層或是基層,都要正確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克服和糾正各種存在的思想障礙,上下齊心,協調作戰,共同做好管道安全防護工作。
七、正確處理重大節日防護與長效防護的關系
保證石油管道運輸安全暢通,每逢重大節日及特殊時空內的防護是必要的,但是,這些不能代替日常的長效的防護機制。因為,管道輸油不分什么節日和平時,天天在輸,時時在流,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企業用戶所在地。從不法分子打孔盜油作案的規律看,利用重大節日人們只顧歡度的心理而麻痹進行作案不乏其例,但不法分子利用平時巡檢不嚴或特殊氣候條件下作案也是常見的,因此,重大節日防護不能松懈,日常防護更不能丟。
然而,從管道防護的實際情況看,人們往往重視重大節日和險情通報時的防護,而忽視日常的長效的防護,比如對春節、國慶等長假、上級通報等時空段里,防護的弦繃的就緊,反之,防護的弦繃的就松。這也是導致管道安全防護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對管道安全防護,除搞好重大節日及特殊時空里嚴加防護外,必須建立管道日常防護制度、巡檢記錄制度,建立健全標示制度、巡檢記錄制度,挖掘報告制度,險情通報制度和自我保護制度,做到防護思想到位,防護人員到位,防護工作到位,防護行為到位。并使其規范化、制度化和經常化。
八、正確處理職能部門與社會協調防護的關系
石油管道輸油主管職能部門的主要職責和任務就是保證石油管道運輸安全暢通。作為管道輸油企業的職能部門應全力抓實、抓細、抓好。但是,由于管道是在不同地域、不同社會環境、不同文化背景下敷設的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承擔和完成。這些社會力量比如地方政府、司法、鄉、鎮村莊和新聞監督部門以及城鎮建設部門等。這些部門和單位對管道和防護關注的程度,直接關系到石油管道運輸的安全保障程度。管道運輸職能部門必須緊緊依靠這些力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管道安全防護應當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內到外,建立全方位、立體化的防護網絡,齊抓共管,共同打造一個安全,順暢、高效的石油運輸通道。在處理好二者的關系中,要堅持“雙贏互信”原則,簽訂聯防聯護協議,實行契約管理和防護。要明確責任、劃清防區,規范制度,確定防護費用,做到有權、有責、有利、各得其所,多方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