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運輸生產力布局的調整,蘭州供電段由5個站段合并而成,一批異地大車間應運而生,14個生產車間中有11個是異地車間,占車間數的80%。離段部300至800公里左右的車間有7個,疏勒河供電車間離段機關所在地達900多公里。異地大車間管理成為新體制、新布局下規范安全管理的一個新課題。
異地大車間管理帶來的變化
一是管理難度成倍增加。異地大車間遠離段部,人員多在離段較遠的班組分布,人員管理、安全控制、思想工作、基礎條件等各方面存在的問題較多,工作比較難做。
二是應急能力相對弱化。異地大車間受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材料供給跟不上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約,突發事件的處置速度和力度較弱。
三是內外協調任務增多。異地大車間與工務、電務、機務、車務等部門結合部的問題較多,需要協調,比如車間所在地站區內的聯勞協作問題等等。
四是信息溝通不佳。由于受地理條件限制,異地大車間與段之間的信息溝通多借助網絡、電話進行,信息的傳遞顯然沒有面對面交流溝通到位,信息傳遞過程中,會出現衰減、失真甚至虛假的現象。
異地大車間管理的主要做法
盤活管理資源。配強異地大車間的管理干部,選拔優秀干部到車間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工作。賦予異地大車間一定的管理權限,并明確各種權限的工作程序,使異地大車間管理職權行使更加規范和統一。
整合規章制度。我們按段和車間兩個層面分4次對所有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進行了全面清理,使全段管理制度、檢修工藝、作業標準得到統一規范,使異地大車間管理有法可依,增強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優化應急體系。應急能力弱是異地大車間管理中最大的“軟肋”,必須高度重視。一是認真執行班組搶修料儲備制度,嚴格按照定額進行儲備,保證一般故障、事故的應急搶修。二是建立4個中心料庫,儲備重點搶修物資材料,既方便異地大車間及班組常用料的使用,減少管理成本;也保證在出現較大故障時有足夠的搶險材料。三是成立地區搶修組,配備了搶修車列,固定了搶修人員,形成機構健全、規模適度、覆蓋周邊、反應迅速的搶修網絡。四是組織完善接觸網、電力、變配電所、軌道車4大專業應急預案,充分做好各種情況下的應急準備。五是每季度有針對性地組織異地大車間開展模擬接觸網、變電所故障搶險演練,在實戰演練中優化組織方案。
強化現場控制。安全管理的核心在現場,而異地大車間的現場更是站段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為此,我們采取有力措施確保異地大車間現場安全全面受控。一是加強信息化建設。針對異地大車間遠離段部,信息傳遞慢、易失真的實際,我們把信息化建設作為重要抓手,為異地大車間和40個接觸網班組配備了計算機,與鐵通公司聯系開通上網業務,自行開發研制了生產高度指揮信息系統,實現了段與異地車間、部分異地班級的信息聯網,做到了文電資料、信息數據網上傳遞。此舉使信息溝通更加方便、及時、準確。二是加強檢查控制。推行異地大車間干部月度量化檢查辦法,對每個車間干部量化檢查任務,明確檢查指標、項目,實現異地大車間干部對所屬班組全覆蓋、無遺漏檢查。三是突出關鍵卡控。四是加強推標工作。五是加大考核力度。
完善激勵機制。一是設置車間主任安全責任獎,二是實行風險抵押金制度,三是實行車間一體化考核。
加強職工培訓。提高職工隊伍素質不僅是強化安全基礎建設的根本,更是強化異地大車間管理的基礎,必須要在增強培訓的實效性上下工夫,使職工隊伍素質適應新體制、新布局、新時速的要求。
通過一年多的管理實踐,我們有效破解了異地大車間管理跨度大、應急能力弱、信息指令易出現誤差等管理難題,大大提高了異地大車間的獨立作戰能力,使異地大車間的優勢在新體制、新布局下得到充分體現。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