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21日,四川省犍為縣峰子灣水道某渡船的船長,因馬虎大意,航線選擇錯誤,在遇到危險時仍冒險航行,致使客輪翻沉,造成166人死亡和失蹤。
這起事故案例告訴我們一個不爭的事實:事故往往是被疏忽了的細節引起的。翻開歷史長卷,不難發現,從工業社會到信息社會,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曾經發生過的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存在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那就是事故源于人們的疏忽或管理的粗放。忽視細節,是安全管理的大忌,
中國石油遼河石化公司是隸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煉化地區公司,屬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公司生產作業現場存在著大量的高溫高壓、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因素,潛在的安全風險高。規范化、精細化、數據化(簡稱“三化”)管理在公司安全管理方面的實踐,已接近5年時間。隨著公司員工對“三化”內涵的深入理解,安全意識顯著提高,公司連續5年無人員死亡、無重大財產損失。實踐證明,“三化”管理在確保企業安全生產方面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通俗地講,規范化、精細化和數據化可以這樣去理解:規范化,就是用一個相對先進、統一的標準去衡量一類事物,使其具有正確性、一致性、排他性;精細化就是在反復實踐的基礎上,對一件事不斷去偽求真,去粗取精,從而提煉出解決同類問題的最佳方案;數據化就是一切行動開始之前,用精確數據框定行動方案,指導行動過程,行動結束后,再用精確數據總結行動結果,改進行動方案,從而克服“大概”、“差不多”等混亂邏輯思維。
那么?如何把“三化”融入到安全管理工作當中,使其與安全管理工作相得益彰呢?
以規范化為前提,強化規則意識
人的弱點,源于本性。約束人性弱點,調動人的積極性,是安全管理工作者面臨的主要。因為,懶散和貪婪是人性弱點的兩種主要表現形式。從管理角度看,所謂的懶散,即意味著只要沒有外界壓力,就不能自覺地用規則去約束自己行為;所謂的貪婪,即意味著想以最小的付出,去獲得最大的回報。凡存有這兩種思想意識的人,在行動上必然表現為隨意、粗放、懶惰和拈輕怕重等。
規則即行為規范。建立規則是安全管理實現規范化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這個環節需要一大批懂生產、精業務、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型人才,來共同擔當建立規則的重任,否則,規則的嚴密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就無法保證,規則運行的有效性也就失去了基礎。
有了規則,不等于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規則約束的是人的行為,那么,人對規則的知曉率將決定著規則的執行率,因此做好規則的宣貫學習是規范化管理的第二步。開展各種安全教育、安全宣傳和安全活動,是宣貫規則、落實規則的有效途徑,也正是安全管理經常強調教育、宣傳和活動的目的所在。
規則的落腳點是執行,如果有“規”不循,有“矩”不守,就必將使安全管理懸于半空,漂浮不定。而規則的執行,需要一個良好的氛圍,某種程度上,領導的表率作用將決定規則的執行力,所以,領導身先士卒的示范作用不可低估。同時,監督也是促進規則有效落實的有效途徑,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行使監督職能的強有力的群體或個體的責任心、感召力以及對規則把握的準確度,是決定監督效果的關鍵因素。
幾年來,遼河石化公司按照國家安監總局頒發的《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規范》的各項要求,在員工安全教育、勞動保護、日常行為規范、高危作業許可、施工風險管理、工藝風險管理等諸方面建立了程序,制定了規則,通過培訓、考核、演練、宣傳等途徑把規則完整地交給員工,并同步建立了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形成監督與考核兌現相結合的企業安全文化氛圍,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規則的執行力和到位率都比較理想。
實踐證明,安全管理的規范化,應當以企業全員為對象,從原材料、工藝設計、制作安裝、工序控制、產品交接,直至售后服務的全過程去建立規則,形成一整套科學合理的監督檢查和考核辦法,然后,以“殺雞用牛刀”的決心和力道,不折不扣地落實所有規則,最終達到管理有序的目的。
以精細化為支撐,提高行為精確度
精細化講究的是細節,細節是成敗的關鍵,就像人體的神經末梢,越是細微之處,越顯敏感,一旦神經末梢失靈,神經系統乃至整個人體將面臨癱瘓。安全管理莫于此,任何一個細微的失誤,都有可能面臨機毀人亡的悲慘局面。企業要想遠離事故,永保平安,就必須努力克服細節上的疏忽和管理上的粗放。“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企業管理中的各種“小問題”和崗位操作過程中的各種“小疏忽”正是偌大的企業運作中的一個個“蟻穴”,這些“蟻穴”的存在,容易使企業這座“千里之堤”毀于一旦。
精細化在于一點一滴,不能好高騖遠,急功近利,要拒絕浮躁,腳踏實地,力求深入透徹。中國石油的高層領導在全系統推崇法國道達爾公司的操作規程模板,道理就在于此。遼河石化公司借鑒這一模式,對傳統的操作規程進行了全面改版,將裝置開工、停工及應急處置的步驟細化到每一臺設備、每一條管線、每一個閥門、每一處儀表的投用順序、方法,并指定具體崗位完成的操作步驟,安排專人對每一步的完成情況進行確認,真正實現了環環相扣,步步確認,大大減少了操作失誤。
以數據化為指針,規避安全風險
科學、嚴密的統計分析是探索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由之路,是數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安全管理離不開統計分析,更依靠數據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撐。
安全管理的數據化,源于基本的樣本統計、狀態監測和概率分析,從看似互不相干的數據中尋找預防事故的內在規律,由此來提高安全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比如從2004年起,遼河石化公司以事故致因理論為依據,著手收集生產現場的異常事件,從物的不安全狀態分析現場安全狀況;從幾年來轉動設備故障、危險介質泄漏和電氣類故障等典型的異常事件統計結果看,故障率在逐年升高。經過分析認為,主要原因來自設備本身的固有因素。根據可靠性原理,設備故障率隨壽命周期呈浴盆曲線變化,進入磨損故障期后,故障率將明顯上升。
由于公司大部分裝置已經進入中后期,設備磨損、老化趨于嚴重。2006年,公司適時組織對14套生產裝置進行了全面大檢修,整改了各類隱患、故障384項,同時,提出了強化設備預防性維修保養,開展科學的檢驗檢測,增強故障診斷的預知性,從而提高設備運行的平穩率,降低異常事件的發生頻次,削減公司的安全生產風險。另一方面,由于加工原油性質的變化,原油、餾分油的酸值增大,對設備的腐蝕日趨嚴重,公司及時調整了各生產裝置的運行參數,強化工藝防腐,減少由此而引起的設備故障。
另外,公司還著力開展現場監察,糾察、統計違章行為發生頻率,分析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人員的違章頻次、性質,從人的不安全行為分析員工安全素養。在數據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公司及時發布當前安全生產信息,提出安全管理的瓶頸所在,及時阻斷可能引發事故的根源,進一步提高公司生產運行的本質安全度。
幾年來,遼河石化公司還建立和完善了安全管理的量化考核機制,現場安全管理狀況越來越清晰,為逐年細化、提高管理目標的準確度提供了依據。公司還采用PHA法、FTA法、DOW化學法等科學的定性、定量的安全評價方法,開展裝置的安全狀態評估、施工作業風險評價和新改擴建項目的“三同時”管理,所有老裝置的事故隱患、新項目的安全條件水平均做到了心中有數,為日常安全管理和事故隱患整改資金的合理投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避免了新建項目在形成生產能力前,留下新的隱患,提高了生產裝置的安全系數。
安全管理數據化過程,實際上就是安全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數據化需要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敏銳快捷的反應能力和科學合理的分析方法。虛假的數據和錯誤的分析,不但不能促使管理進步,反而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形成荒謬的決策,最終必將付出沉痛的代價。因此,提倡數據化管理的同時,要打擊弄虛作假行為。這樣,才能真正掌握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規避生產過程中的安全管理風險。
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企業實現了安全生產,社會的安全狀況才能有保障。企業是由許多個體組成,在企業運作的過程中,個體從事的微小事務最終匯集成企業輝煌的生產經營成果。只有企業中的每一個個體都能認真排除“小隱患”,堵塞“小漏洞”,防止“小過失”,企業的安全才能萬無一失。
古人云:“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亂,則治矣;思所以亡,則存矣。”這看似簡單的醒世之言,內含的哲理卻正是安全工作者所追求的境界,也正是安全管理印證“三化”管理精髓的點睛之筆。毋庸置疑,企業安全管理趨勢正在由隨意轉向規范化、由粗放轉向精細化、由模糊轉向數據化。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