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是質量的世紀”美國著名質量專家朱蘭博士的這句話揭示了新世紀生產力的發展方向。提高質量管理水平已成為當今世界一大潮流。朱總理指出,“質量管理是企業管理的綱”。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之后,廣大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機遇和挑戰。因此,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更是我國企業的當務之急。進行質量體系認證是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對于印刷企業來講,認證工作顯得更加重要。全國有印刷企業15萬多家,業內競爭十分激烈。印刷產品無處不在,印刷產品的質量影響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印刷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變得更加迫切。
中國推行ISO9000標準的現狀
ISO9000標準來到中國已有十幾年了,截止到2003年底,已有近10萬家企業通過了認證。企業進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有兩大好處:一是用ISO9000標準來規范企業的內部管理,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這也是質量管理體系最基本的作用;二是提高企業的社會聲譽,擴大影響,這是在企業市場開拓上的作用。然而從我國企業通過IS09000認證的現況來看并不很理想:一是數目少,二是效果不顯著,三是還有反面典型(例如最早通過認證企業有的已經倒閉)。企業進行認證的初衷也不盡相同:有的是為了將企業做大做強;有的是想試試看;有的則為了提高企業的信譽干脆花錢買證。
ISO9000質量體系是世界上最具權威的質量管理體系。印刷企業應當抓住實施ISO9000標準的有利契機,創新質量管理,并以此為基礎,帶動和持續改進企業的業績和效率,增強顧客乃至其他相關方的滿意,在國內、國際市場一展身手。
什么是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簡而言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就是由第三方用被廣泛承認的標準(如ISO9000族標準)來衡量一個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的整體水平,并判定該企業是否具備了質量保證和滿足顧客要求的能力。進行ISO9000族標準認證是國際貿易中對企業質量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企業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如ISO9000標準),通過ISO9000族標準認證,可以長期穩定地為顧客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企業通過持續改進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可以不斷增強顧客滿意度、不斷擴大市場并取得相應回報。
我國已加入WTO,企業進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是同國際慣例接軌、消除貿易壁壘的有效手段。
宣傳與貫徹ISO9000標準,印刷企業應該抓住三個關鍵點:
1.一定要在全體職工中宣傳好貫標認證的重要性,組織好標準的培訓學習,并從企業內熟悉工藝技術和質量管理、具備一定文字組織能力、經培訓合格取得內審員資格的人員為主,認真編制體系文件。編寫文件本身就是結合企業實際對ISO9000族標準的再學習、理解、歸納、消化和吸收的過程,這個過程越深入細致,與企業的實際結合得越緊密,文件的作用將越強,應用效果就會越好,切不可圖省事照搬或套用別人的體系文件。
2.切實保證體系文件的試運行。如果說編制ISO9001質量體系文件是一項繁瑣、復雜的工作,那么,按照這一文件運行將是更為艱巨的工作,難就難在觀念的轉變上。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不少同志習慣于服從領導的行政命令,不習慣于按制度辦事;習慣于做完就了事,不習慣于留記錄,習慣于按經驗操作,“一人一套”,不習慣于按標準操作。對此,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及時深入地進行轉變觀念教育,并重點在領導層解決決策科學化的問題,在管理層解決指揮盲目性問題,在執行層解決操作隨意性問題,要求大家嚴格按文件辦事,“寫我所做,做我所寫”。
同時,在模擬運行和內審中,通過PDCA方法,即策劃—實施—檢查—處置,進一步修改、完善文件;運行中使每一個人都明白在自己的崗位上應該“憑什么生產,生產什么,操作什么,檢驗什么,糾正什么,記錄什么”,確保質量文件的每一項內容都能完全、到位地落實,為正式認證奠定堅實的基礎。
3.要克服短期行為思想,要以認證為新起點,在今后的質量工作中定期內審,確保質量體系的正常運行,并要對體系不斷地進行修改、提升,使之不斷地完善,以保證在今后的每一次復審、換證過程都能順利通過。同時,應該積極創造條件,在時機成熟時,宣貫ISO09004標準,進一步提升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增強顧客乃至其他相關方滿意,持續改進企業業績和效率,憑借ISO9000,為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打造一條高質量、高效率生存和發展的“高速公路”。
ISO9000思想在生產過程中的體現
傳統企業文化塑造的員工的思維是感性的,經驗的、封閉的、無序的、不求甚解和不負責任的。常采用以師帶徒,印刷生產主要靠的是經驗,感性因素第一。這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嚴謹的。印刷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涉及到各個學科領域。任何想當然的做法都有可能造成印刷時的失誤。現代印刷需要很多步驟共同來完成,怎么才能最大限度地節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及印刷質量,需要一個科學的,嚴格的體系和工藝流程。
1.過程方法
過程方法的優點是對諸過程的系統、單個過程之間的聯系以及過程的組合和相互作用進行持續的控制。把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實現、測量、分析和改進形成閉環作為以過程為基礎的管理模式。而在整個過程中,通過對過程的解析及數據積累,采用適宜的數學方法,尋找出本質和規律性,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式來指導生產實踐。
印刷過程一般包括制定、審核工藝方案、制版、打樣上機印刷和裝訂等工序。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在長期的生產中,應根據自己企業的實際情況,以長期積累的經驗和數據為依據,進行專人審核,對生產工序的每一環節進行反復推敲,有必要時必須用實踐進行驗證,綜合考慮過程所涉及的各種工藝因素是否合理,考慮全過程影響質量的各種因素來制定工藝方案。工藝方案的制定要從節約材料,減少工藝路線,確保產品質量為原則,以滿足顧客要求為目的。
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是程序化的工作方法,在確定了工藝方案后,應該把工藝方案里要檢驗的所有要素一一列出,做成質量檢驗單。在生產過程中對逐個要素進行檢驗,不要漏檢。這樣在生產的過程中,下一級對上一級的生產負有檢驗的責任,就可以保證印刷質量的穩定,避免大的失誤。
2.數據化和標準化
印刷業多年前就提出“數據化、標準化、規范化”的目標。對于生產各工序設置控制點及控制要素,以是否符合標準要求作為流入下一工序的依據來進行過程控制。印刷品質的控制在于全過程,任何一個工藝環節處理不當,各個環節操作人員技能水平參差不齊,操作不規范,都不可能生產出印刷精品。因此為了克服這種由于人員技術差別帶來的質量差別,在生產過程中的每一工序,都應該從量化的角度確立一個標準,不符合標準絕不能流入下一道工序。在過程中每一工序,操作員工對該工序工藝要求一定要明確,并且以具體的數據來反映。
印刷生產要有“標準化”的概念。所謂標準化,就是最大程度的規范化。同樣工藝條件,在不同地點不同時間印刷效果應完全一致。這就需要對過程工藝參數進行測控,穩定工藝條件。印刷過程控制要有重點控制的觀念,根據本企業的特點,確定關鍵工序。而關鍵工序是對整個過程質量及后工序有決定影響的工序。如果印刷過程中所有工序都控制住,就能達到專業化生產的目的。
上一篇:怎樣保證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下一篇:印刷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