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創新安全生產監管模式:四大機制綱舉目張
2004-12-23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山東滕州市圍繞安全生產預警、檢查、“雙基”和責任追究四大機制建設,創新安全生產監管模式,狠抓各項安全生產措施的落實,安全生產形勢得到穩定好轉。今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市發生各類傷亡事故242起,同比下降20%;死亡68人,同比下降37%;經濟損失100萬元,同比下降82.2%。
預警“探頭”進車間
該市認為在安全預警方面,必須增強預見性,要及時準確預警,探索事故發生的規律性,增強超前防范的敏銳性,提高洞察隱患的預見性,要特別突出生產經營一線的預警工作。他們按照《滕州市生產安全預警機制》的要求,從預測、預警、預防三個方面入手,堅持關口前移,重心下移,通過對信息的收集歸納和各種因素的綜合分析判斷,將生產安全預警狀態分為一般狀態、緊張狀態、緊急狀態,針對每個狀態的預報情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創新工作思路,把預警“探頭”延伸到車間、班組、工作面、操作面、工地等,用科學完善的防范措施,扎牢預防事故的“籬笆”,建好事故防范的“防火墻”。
為企業“把脈會診”
滕州市很注重規范安全生產行為,力求在安全檢查中指導企業建立安全生產自我約束機制,定期開展安全檢查,為企業“把脈會診”。他們針對不同季節特點,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專項檢查,做到全面檢查與重點檢查結合,白天檢查與夜間檢查結合,明察與暗訪結合,通過不同形式的行業檢查,查找生產經營中的安全隱患,及時下達整改指令,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責令暫時停產停業整頓,逾期未整改的,經市政府批準停產停業整頓或依法予以關閉。對發現的問題,按照“誰檢查、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追根求源,跟蹤治理。同時他們把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作為企業服務、支持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為企業的安全生產獻計獻策。
體現“雙基”實質
在“雙基”工作中,滕州市深刻理解做好“雙基”工作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從理論和實踐上突破傳統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體現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堅持不懈地抓好“雙基”工作。一是以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為出發點,全面開展“安全生產規范化建設年”活動,全面提升基層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和企業的安全生產保障能力,由過去“頭痛治頭、腳痛醫腳”的粗放管理,向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轉變。二是把健全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和網絡作為加強基層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該市成立了安全生產監察大隊,完善了市、鎮(街)、部門、企業、村(居)各級監管網絡加強隊伍建設,充實專業人員,搞好教育培訓,做到持證上崗。三是樹立人本觀念,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在滕州市安監局開設了“滕州安全生產在線”網站,發布安全信息,傳播安全文化,指導安全管理;利用滕州日報、滕州電臺和電視臺廣泛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知識;在企業充分利用黑板報、墻報、廣播和有獎安全知識問題、文藝演出、演講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搞好職工安全教育,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遠離事故,永享太平。
責任追究“關口前移”
安全生產事故的責任追究一直是各地不易做好的工作,滕州市在這方面注重體現嚴肅性,在落實責任上下功夫。市安監局與市責任追究辦公室聯手,認真落實《滕州市安全事故責任追究辦法》,確保將安全生產全過程責任追究落到實處,特別注重在安全生產管理和事故防范過程的追究,切實做到“關口前移”。對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對檢查不力、沒有及時發現重大隱患和在檢查中擅自放寬條件,引起安全事故發生的,要嚴肅追究檢查人員的責任。對沒有認真執行安監等部門的隱患整改指令,整改措施不到位的,要追究單位負責人和有關人員責任。對知情不報者、接報者不作為、決策者不處置等失職、失察、瀆職行為,要一查到底,分清責任,依法依紀從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