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逐漸全面實施,不少機構正積極推動職業安全健康,管理層為求減少意外,提高員工職安健意識,大都絞盡腦汁,舉辦各種推廣活動,又或者改變工作模式、改善工作地點設施等等,這等工作不時需要新靈感。以下我們將會介紹一些來自日本及韓國的一些具創意及成本效益極高的職安健推行策略,希望能為本港的企業帶來一點啟發。
日本“4S”策略
日本的“4S”即“四常法運動”,此運動包括三大原則:確立零意外為目標、所有意外均可預防、機構上下齊心參與,他們提倡盡力做到這三個原則,以達致改善工作安全、尊重性命的精神。
4S是指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職安局目前積極推廣的5S五常法正是源于此概念,整套理念是要培養員工保持工作場所整齊清潔、有條不紊的習慣,藉此改善工作環境的安全健康水平。
整理:即將必要及不必要的物品加以區分,并棄置不必要的物品,而棄置的時候要考慮環保的因素。
整頓:將有用物品加以標示,令使用的時候更為方便;危險品必須儲存在指定的地方,并以特定的方法存放。
清掃:每天檢查工作場地及機器等,做到“無垃圾”、“無污垢”。
清潔:找出垃圾及污垢等的根源,并加以改善。
日本在推行“4S”的工作上有很多值得本地學習的地方,以下我們將會根據日本一個建造業地盆實踐“4S”的經驗為大家續一介紹。
在這個地盆入面,最矚目的要算是一塊巨型的報告板,這塊報告板可說是整個“4S”的核心。上面的大字標示工地的安全口號,多款安全海報,并羅列各項安全誡條的“安全十誡”等,其精髓在于張貼不同的安全指示表讓員工參考,并有所依從:
1.危險預知活動表KYT
日本的KYT,即風險評估。這個KYT表標示了當天應注意的安全事項:
工作內容:(例如)修建墻壁及房屋
潛在危險:負重攀高時可能導致人體下墜
對策:使用安全帶及留意四周環境
今天的行動目標:使用安全帶
組長名字:
組員人數:
2.工作安全流程表
這個流程表詳細顯示了每日、每周及每月的工作程序。每天開始工作前都有十五分鐘早會及體操時間,讓員工一起討論有關當天的工作及相應的安全計劃,之后還有十五分鐘專為新員工而設的訓練課程。在正式開工前,先會進行五分鐘安全檢查,而工作一個半至二個小時后,都有十五分鐘小休,讓員工回回氣,再作一次簡單的安全檢查,才返回工作。午飯后及下午小休時亦需進行安全檢查,有問題則要作出糾正及報告才正式收工。而每周五則在下午預留十五分鐘作一般清潔。每月則對電器在機械進行檢查,及舉行特別安全早會。
這個流程表同時以時鐘形式標志上述工作項目,令員工更能一目了然。按照這個流程表工作,除了給予員工一起討論工作的機會,提高士氣外,更定下固定作息時間,不會令他們過份勞累之余,亦可減少怠于工作的情況。每次開工前的檢查,也就是KYT及零意外的重要元素。
3.“無災害”記錄表
這個表記錄了零意外持續的時間,表上刻有零意外工時目標,如1,000,000小時旁邊則記載著直至現時為止順利經過的零意外時間,和所涉及的員工人數。表下還標示“每月安全目標”,如防止第三者意外、下墜、火災等;“每周安全目標”,如要確保熄滅一切火種;及列明負責監察安全目標是否達到的人員名稱。報告版上還刊出各類工作負責人的名稱,確立問責制度,令安全操作更能有效地執行。
4.本周檢查項目
以圖示檢查標準。如本周檢查吊索,就畫出吊索圖,指出其組成各部分,并以圖像顯示各檢查項目,如索線斷裂(又分普通及嚴重)、變形、磨損、打結等,令工人易于辯認。
5.地盆地圖
內示地盆各個區域,危險品位置,所用車輛位置,以至在工地以外火車的高壓電纜也清楚顯示出來。
6.工作場地安全提示板
這塊板豎立在某些工作區域,如放置物料的地方。板上列出幾條主要問題,如物料有否分類放置好、重物會否榻下等,用來提醒員工檢查時應注意的事項。
7.工作安全鏡子
這面全身鏡子安裝在地盆入口,旁邊總會有一個穿著全套安全服務的工人圖像,并用箭咀指示各項裝備,如頭盔、手套、安全鞋,安全帶及工作服。工人進場前在鏡前一照,再與圖像比較一下,立刻知道有否遺留穿戴些什么個人防護用具。另外地盆內的當眼位置,亦會放置警告板,例如寫著“由此開始要佩戴頭盔”,以提醒工人要遵守的安全要點。
8.“指手呼喚”安全檢查
這種安全檢查方法可說是日本推行安全文化獨特的方式。它的做法有如日劇中不時出現的,員工開始工作前一起喊口號的情景;但事實上這樣“指手呼喚”除了有助提高士氣外,更能提高工人警覺,減少人為錯誤及意外的發生。
“指手呼喚”顧名思義是要動手亦要動口,主要在檢查時使用。例如檢查電掣是否關上,并不只是望一望,而是用眼觀察,左手撐腰,揮動右手腕將前一指,大聲說道:“電掣關上了,OK!”,而耳則聽到自己這句說話。研究顯示,這個集合了指、腕、目、口、耳的做法,能刺激激大腦細胞活動,加強本身注意力,及將錯覺及惰性減至最低。重要的事項更可兩人一起,一問一答,如一人指手呼喚問:“溫度30度,OK嗎?”,另一人確認后答道:“溫度30度,OK!”,則檢查的準確性就更高。
相信不少人會覺得“指手呼喚”這方式很新奇,只有日本人才會做,其實日本方面在推行初時亦有同樣困難,工人都認為這樣做傻乎乎的、多此一舉,又或是害羞,叫不出來等等。有關方面建議在早會及放工前一起做,練習練習。如在KYT中,認定了危險的地方及研討出對策時,就練習用“指手呼喚”喊出對策。他們的調查顯示,有用指手呼喚的工作場地的意外率,只為一般工地的六分一,可見其功效。
韓國實驗工場
韓國產業公園的建造業實驗工場是一個活動教學的好例子,里面架設了多種與建筑業有關的模擬環境,為學員及在職人員提供一個真實的學習場地,去認識工地安全的各項運作。
在實驗工場內狹窄、凹凸不平且沒有設置欄網的工作臺上走一趟,感受其危險情況,再體會建在其旁的正規工作臺的安全感覺。
穿上全套安全裝備,體驗從高處墜下的感受。
從高處拋下重物,較結實的安全網能承托其下墜力;另一個質量較差的“安全網”則一擊即穿。
可嘗試只穿腰帶式安全帶從數尺高度墜下。這種“一點式”的安全帶并不安全,因為所有下墜力都集中在腰間,從高處墜下,輕則骨折,重則傷及內臟甚至因而喪失性命。
間格較大的圍欄均附設圍網,防止從高處下墜。
日本的“4S”及韓國的實驗工場均值得香港借鏡,前者的4S、危險預知訓練及工作流程表等均是實用而有效的提高職安健水平的方法,更可收提高員工士氣、增加生產力之效,十分適合各行各業使用;后者則為活動教學的最佳例子,本局的職安健訓練課程可加以參考這個概念,由于規模較大,這需要政府的大力協助,才可設置一個具規模的練習場地。
上一篇:美國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模式
下一篇:日本安全生產的最新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