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建立管理系統 健全監察機制——日本的安全生產監督監察機制

2008-11-28   來源:現代職業安全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日本的安全生產工作在世界上處于較高的水平。20世紀50年代后,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化水平提高,日本的安全生產問題突顯。1961年,日本工傷事故死亡人數達到了歷史最高的6712人。為加強安全生產和減少傷亡事故,日本政府制定了《勞動安全衛生法》、《礦山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監督監察機制,形成了安全生產信息管理系統,實施了安全生產監督監察計劃,加強了監察員隊伍建設。

  由于法律完善、機制健全、措施得當,日本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工傷死亡人數逐年下降。2006年,日本工傷事故死亡人數下降到1472人,比2005年減少了42人,連續9年保持在2000人以下。

  日本在安全生產方面實行中央到基層的垂直管理體制,即中央(國家)、地方(都道府縣)、基層(監督署)3級監督管理體制。在這種體制下,中央能夠集中力量制定法律、政策并對地方監管機構進行管理和指導;地方監管機構能夠集中力量制定監督指導方針和年度監督監察計劃,對基層監督署進行管理指導,向中央進行匯報;基層監督署可以集中力量對所轄企業進行監督指導,向地方監管機構進行匯報。充分發揮了中央、地方、基層三方的優勢,使三方在各司其職的同時又保持了良好的溝通和協作關系,促進了日本安全生產狀況的好轉。

  監督監察機構及其職責

  日本《勞動基準法》明確了厚生勞動省負責一切與工人安全、健康有關的事務,包括制定標準、管理規章、行政監察、工傷保險和中介機構的管理等。自1947年勞動省成立以來,機構名稱雖有所變化,但安全衛生監管職責一直延續下來,并且相當穩定。2001年1月,日本厚生省和勞動省合并成立了新的厚生勞動省,把安全生產與職業病防治結合起來,以強化對安全和健康的雙重監管。

  厚生勞動省下設11個局,加上秘書處、政策計劃與評估中心、社會保險機構及中央勞動審議委員會共15個部門。厚生勞動省勞動基準局具體負責勞動安全衛生事務,在47個都道府縣設立了都道府縣勞動局勞動基準部,基層監管機構則是設立在各廠區的343個勞動基準監督署,是厚生勞動省的派出機構,接受厚生勞動省的指揮和領導。

  中央監管機構的職責

  厚生勞動省勞動基準局是負責日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中央機構,負責政策法規的制定以及對地方監管機構的監督指導。該局目前下設3個部:監督部、安全衛生部和工傷賠償部。其職責包括:制定政策法規,編制對行業或企業的監督指導方針;對監督指導方針的背景、重點行業、工種、監督指導方法等進行指導;對地方監管機構是否按照監督指導方針結合地方實際情況開展監管工作進行監督指導;對地方監管機構的業績、事故統計等報告進行匯總和分析;負責監察員的任免,并安排監察員研修、學習履行其職責所必需的理論和實務。

  地方監管機構的職責

  地方監管機構包括設在47個都道府縣的勞動局勞動基準部,參照中央機構設置,勞動基準部下設3個處:監督處、安全衛生處和工傷賠償處。其職責包括:編制并確定該地方的監督指導方針;對本地的監督指導方針進行指導;對基層監督署是否按照監督指導方針以及年度監督計劃開展監督指導工作進行監督指導;對基層監督署的監督業績和事故統計等資料,進行匯總和分析,并向中央報告。

  基層監管機構的職責

  設置在全國各地的347個勞動基準監督署是最基層的監管機構,下設3個科:監督科、安全衛生科和工傷賠償科,直接對企業的安全生產進行監督和檢查。其職能包括:制定年度監督計劃,并就計劃內容與地方監管機構協商;按照年度監督計劃對企業進行監督指導;向地方監管機構匯報對企業實施監督的情況。

  安全生產垂直管理的優點

  中央能夠集中力量制定法律、政策并對地方監管機構進行管理與指導,對法律法規及政策進行宣傳貫徹。此外,還可以隨時獲取全國的實施情況信息,據此加強有關政策措施,并與全國性的企業團體和工會進行協商,委托他們對其會員團體進行指導。

  地方監管機構能夠集中力量制定監督指導方針和年度監督計劃,對基層監督署進行管理指導,向中央匯報。地方監管機構結合當地企業、工種特點,在中央計劃的基礎上制定單獨的地方計劃。

  基層監督署可以集中力量對所轄企業進行監督指導,向地方監管機構進行匯報。因此基層監督署可以掌握所轄區域內所有企業情況和事故情況,這樣可以提高監察員的能力,同時還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監督指導。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基層監督署對企業的監督指導是根據其制定的年度監督監察計劃而開展的,原則上實施監督指導時事先不通知企業。

  安全生產信息管理系統

  日本安全生產監管機構通過對企業基本信息(包括安全生產信息)的收集整理,建立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并對企業信息等進行在線匯總分析,并將其應用于政策制定、現場監督指導中,有利地提高了監督監察的效率。

  日本安全生產信息管理系統由就業信息、勞動事故信息、特種設備信息、監督監察信息、許可證管理信息和塵肺管理信息等6方面構成。各級監管機構可以通過該系統有效地開展工作。

  中央監管機構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作為制定行政管理方針和監督指導方針的基礎資料:作為制定政策計劃的基礎資料;作為制定法律的基礎資料;公布各種統計數據。地方監管機構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作為制定監督指導計劃的基礎資料;基層監督管理的基礎資料。基層監督署可以利用這些信息作為年度監督監察計劃的基礎資料;對企業進行監督監察時的基礎資料。另外,還可以利用該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其他工作系統,如監督指導計劃制定支持系統、工傷保險業務支持系統、通知、事務聯絡信息管理系統和電子申請系統等。

  安全生產監督監察計劃

  制定監督監察計劃

  勞動大臣每5年制定一次防止勞動事故五年計劃,計劃中規定了事故預防的重點對策和降低傷亡事故的目標。1958年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2008年又制定了第11個勞動事故防止五年計劃(2008—2012)。各都道府縣勞動基準局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方針計劃,基層監督署也制定了工作計訓。

  每年年初,中央監管機構將制定行政管理方針及監督監察通告,各地方監管機構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年度監督監察通知,各基層監督署制定具體的年度監督監察計劃。

  制定監督計劃時,一般需要參考以往的工傷事故狀況、傷亡事故信息、健康檢查狀況、監督指導(違法)狀況、監管區域的經濟指標和職工訪談情況等基礎資料。

  監督指導的分類

  監察員根據監督計劃對企業進行現場監督指導。監督指導包括:定期監督、再監督、事故發生時的監督、申訴監督、事故調查和司法處理等。

  基于企業信息,實施計劃性的監督指導

  中央監管機構根據各方面的資料,確定監管的重點行業、工種和作業場所。基層按照確定的這些行業、工種、作業場所和地方的指導方針,制定年度監督監察計劃,選擇企業。適時通過郵寄的方式向企業發送調查問卷,把那些沒有回信的企業、回信但內容可疑的企業以及安全生產方面存在問題的企業作為選擇對象。利用信息系統里面記錄的企業信息,將以往監督過的企業分為3個級別,從問題最多的第一級的企業中選擇監督對象。

  針對選定的企業,依據當年的監督情況進行分級:第1級,“目標達成基準”未達標的工廠企業;第2級,達到“目標達成基準”,但未達到第3級水平的工廠企業;第3級達到“目標達成基準”,而且已確立安全管理體制、制定和貫徹作業標準和實施作業前檢查等工作。

  監察員隊伍建設

  日本《勞動基準法》規定厚生勞動省勞動基準局、都道府縣勞動局勞動基準部和勞動基準監督署設勞動基準監察員。目前,日本全國共有安全監察員3466名(其中厚生省勞動基準局37名,勞動局勞動基準部789名,勞動基準監督署2640名),監管范圍涉及570萬家企業的5400萬工人。

  高度的專業性

  日本監察員需要對企業進行監督監察和指導,發現其生產工藝中存在的危險性和有害性,并對其改善方法進行指導。當企業存在違法狀況時,還需要依據法律進行處理。因此,日本監察員不僅需要具備有關現場的作業、原材料等的安全衛生知識,還需具備相應的法律知識。

  公平和獨立執法能力

  日本監察員在進入企業現場,發出停產指令時,需要嚴格依據法律行使其司法權限。因此,監察員必須在具有保護勞動者生命安全的強烈使命感的同時,保持獨立于企業的公平性。

  高度的法律權限

  面對優先追求經濟利益的企業主,監察員必須要求其改善作業現場,把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為此,必須從法律上賦予監察員高度的司法權力等權限。

  為確保監察員具備專業性、公平性,在錄用監察員時,需要從知識、經驗等方面實施嚴格、獨立的錄用考試,保證選拔優秀的監察員。在日本,年滿22—29周歲的人員才有資格報考監察員。考試分為監察員A(文科)、B(理科)兩種。

  為適應企業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及企業生產工藝、作業方法、原材料的不斷變化,必須采取有關保障措施,確保監察員在錄用后還能接受定期的培訓,使其一直能夠了解現場的狀況并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監察和指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山县| 汶上县| 云龙县| 八宿县| 刚察县| 扶风县| 东明县| 松潘县| 临猗县| 年辖:市辖区| 霍州市| 湘西| 隆回县| 屏边| 威远县| 周宁县| 华安县| 社旗县| 茶陵县| 太湖县| 泸定县| 雅江县| 文安县| 浪卡子县| 景宁| 新泰市| 永济市| 万荣县| 临沂市| 偃师市| 永年县| 安达市| 巴彦淖尔市| 新蔡县| 永德县| 宝应县| 星子县| 松溪县| 乌兰浩特市| 荥阳市| 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