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俄羅斯是世界上災害事故頻發的國家之一。去年,俄境內僅火災就發生了22萬多起,造成1.8萬多人死亡。作為俄處理突發事件的組織核心,俄緊急情況部在應對突發事件中發揮了核心作用。
俄緊急情況部擁有包括國家消防隊、民防部隊、搜救隊、水下設施事故救援隊和小型船只事故救援隊在內的多支應對緊急情況的專業力量。可以說,只要有災難發生,就能看到緊急情況部人員忙碌的身影。
去年5月,莫斯科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造成城市部分地區工業生產、商業活動和交通運輸陷入癱瘓。俄緊急情況部在向媒體發布權威消息的同時,還與電力、交通等部門密切配合,要求盡快恢復電力供應,把停電事故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去年12月,俄彼爾姆邊疆區一游泳館發生頂棚坍塌事故,造成14人死亡,多人受傷。事故發生后,俄緊急情況部立刻投入救援行動,及時將傷者送往醫院,同時連夜清理現場,力爭從坍塌物下面救出更多的幸存者。據統計,去年俄緊急情況部消防人員在救火過程中共挽救了9萬多條生命,同時還使大量財物免遭火海吞噬。
作為俄處理突發事件的組織核心,緊急情況部的主要任務是制定和落實國家在民防和應對突發事件方面的政策,實施一系列預防和消除火災、保障人員水上安全、對國內外受災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等活動。
俄緊急情況部下設11個處,負責預防災害事故、消除突發情況后果、協助地方應對突發情況、改進民防工作、組織緊急情況系統的技術和后勤保障、管理緊急情況系統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組織和動員工作、制定緊急情況系統內部干部政策、組織和協調國際救援行動、起草法律法規和編制緊急情況系統預算等任務。緊急情況部下設8個局,負責民防部隊管理和培訓、組織滅火行動、監督企事業單位防火措施落實情況,對在內河和近海航行或作業的小型船只進行監督管理、組織水上搜救、調動飛機參與救援、監督和檢查緊急情況系統資金使用情況以及保障救援行動安全有效進行。
俄緊急情況部擁有多所院校,其中包括沃羅涅日消防技術學校、俄羅斯國立消防學院、伊萬諾沃國立消防學院、圣彼得堡國立消防學院、俄羅斯民防學院等。這些教學機構源源不斷地為俄緊急情況部輸送專業人才,從而使俄預防和處理災害事故的能力得到極大加強。此外,俄緊急情況部還擁有自己的科研機構——全俄急救和放射醫學中心。該中心主要負責對消防隊員和其他救援人員提供專門醫療服務,同時把科研成果用于臨床實踐。
俄緊急情況部在遠東地區、西北地區、南方地區、伏爾加河沿岸和烏拉爾地區、西伯利亞地區和中央地區設立了6個地區中心。每個中心在緊急情況部的直接領導下負責所轄地區各種災害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俄緊急情況部將災害事故分為兩大類:一類包括火山噴發、地震、水災、旱災、海嘯等自然災害;另一類包括化學事故、輻射事故、交通事故、建筑物坍塌、火災、爆炸、氣體泄漏等人為事故。俄緊急情況部針對不同災害事故制定出了詳細的應對條例。每個條例除了介紹災害或事故的性質和特點外,還詳細列舉各種預防措施以及在災害或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各種應對措施!
德國
在德國首都柏林,危險等級被分為普通險情、異常險情和重大災害三個級別。不同險情的救援搶險方式、各部門的分工和投入的力量也不盡相同。
柏林州內政部安全與秩序局設有重大災害防護處,負責協調重大災害的預防以及災害發生后的救援搶險措施的實施。重大災害防護處執行官員諾貝特•施密特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任何可能發生潛在危險的機構、設施都必須有內部和外部兩套應急預案。
以加油站為例,內部應急預案涉及在發生火險的情況下,現場人員如何逃生和如何報警等。外部應急預案則確定了采取搶險措施的責任人、與警方和消防隊聯系的責任人。應急預案中,從發現警情到報警以及其他各個環節應采取哪些措施,消防通道入口設在何處以及實施外部應急預案應做何種準備等都十分明了。在柏林,各大醫院也有一整套的應急預案,以備在重大人員傷亡情況下實施緊急救助。
在各級險情中,普通險情包括火災、爆炸、洪水等涉及到公共安全與秩序的突發事件,主要由柏林市政管理部門和警方負責解決。為此,市政管理部門和警方必須隨時準備投入救援,還要有一整套在不同險情發生后的相應處置方案。
施密特向記者介紹說,參與搶險的各有關部門對搶險措施必須互相通氣、彼此協調,通常要在現場設立一個聯合救援指揮部。具體的搶險方案要得到現場聯合救援指揮部所有救援參與方的認可。聯合救援指揮部的任務包括:明確各方任務和職責,確定搶險方案,隨時進行險情評估以及向社會發布信息等。
異常險情包括飛機失事、大型集會活動中的突發事件、危險品運輸、有毒或放射性物質擴散、重大疫情以及異常天氣災害等。除了警方和消防部門外,異常險情往往還需要非政府救援組織的參與,例如德國紅十字會和德國救生協會等。必要時還需要軍隊、聯邦技術救援機構和鄰近其他州派出救援力量。
重大災害由于有可能涉及眾多人員的傷亡,或者對環境和設施造成異常破壞,僅憑借市政管理部門的人力物力已經無法應對。重大災害防護機構包括柏林州當局及其下屬的市級、區級政府部門和柏林消防隊、警方以及其他相關機構。如果災害規模巨大需要外部支持時,包括聯邦技術救援機構、聯邦邊境保衛局、軍隊以及鄰近其他州都將提供緊急支援。
柏林州內政部新聞官員塔季揚娜•珀爾對記者說,州內政部與聯邦及各州有關機構和紅十字會等救助組織共同設有不同的協調委員會。州內政部安全與秩序局同時還對柏林警方和消防隊行使監察職能,并與它們密切合作。重大災害防護處還要經常與警察局、消防隊等部門進行磋商,幫助它們制定災害預防計劃和搶險救災方案。
塔季揚娜•珀爾說,在重大災害警報發出后,柏林州內政部將立即負責成立救援指揮中心,協調現場聯合救援指揮部與其他救援部門的行動,并向公眾和社會發布信息等,以盡最大努力減少重大災害所造成的破壞!
澳大利亞
資料顯示,在過去一個多世紀中,礦業大國澳大利亞嚴重礦業事故頻仍,總計約2000起,傷亡過萬人。近些年來,這一狀況大有改善。該國采煤行業傷亡事故變得十分少見,2000~2001年間,新南威爾士州煤礦百萬噸煤的死亡率僅為0.014。由于傷亡人數少,目前政府和一些礦山的管理層都改用計算損耗工時的頻率來衡量生產安全,連耗損工時都很少見的公司,就以事故數量作為標準。澳大利亞在礦業安全管理中,十分注重法規制定和明確責任,這在防止煤礦事故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對礦業安全的管理只局限在有關立法和技術標準的制定上。各州(領地)政府在執行聯邦法律過程中,要根據各地的不同情況對礦業生產安全和職業健康制定各自的法律法規。州級政府通過對礦山設計、生產、環境保護和生產安全的審查或監察對礦業進行控制。在達不到安全標準時,可以下令停產。對企業來說,礦山經理必須向政府注冊,同時熟知有關政策法規,并保證達到安全、環保、勞動保護和雇員職業健康等方面的要求。多年來,政府一直根據采礦業的新進展,不斷修正法律條文,以達到最佳效果。有關法律法規對礦山設計師、雇主和雇員的安全責任都有明確規定,使得每個人對安全都有法律責任。以礦業大州西澳大利亞州的有關法律為例,雇員有義務保證自己在工作狀態下的健康,如果不按規定對自己采取保護措施,或發現潛在險情不報告,就算違法。法律規定,雇員有權拒絕在有損健康的危險環境下工作,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雇主出高薪讓雇員出工,雇主就犯了法;雇員收了錢出工,也算犯法。換句話說,想拒絕安全都難。違反了安全條例會被課以高達20萬澳元(1澳元約合6.16人民幣)的罰款。
在各種制度中,與生產安全聯系最為緊密的就是設立礦山安全監督員的有關條例。根據這些條例產生的礦山安全監督機制有效地提高了生產程度。在產煤大州新南威爾士,有關法規對煤礦安全監察機制的機構、人員構成、權限和責任都有明確規范。還規定,各級安全監督檢查員有礦山雇員選出。監督人員必須有礦山經理人或專業技術的資格證書,同時要有長時間的實地工作經驗,確保安全監督的質量令人放心。
除了政府的法律法規外,許多企業也實行了企業內部的安全保障制度。新南威爾士州的煤礦鼓勵員工查找事故隱患,對新設備、新工藝、新的工作環境等因素都要進行風險評估。評估由企業的管理、技術、培訓和生產部門的人員組成的聯合委員會進行。委員會根據評估結果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有效避免了事故的發生。
下一篇:國外地鐵安全建設運營面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