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市場經濟進程同步,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猛,勢頭強勁,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多數非公有制企業能夠自覺遵守國家有關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保證安全基礎性投入,保障安全生產和職工的合法權益。但是,確實有一些非公有制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不落實,安全管理混亂。尤其是某些企業負責人不懂、不學勞動安全衛生法律法規,更不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不履行工傷社會保險責任,任意延長勞動時間,甚至瞞報傷亡事故,嚴重地侵犯了職工獲得勞動安全衛生條件的合法權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勞動安全衛生群眾監督檢查組織沒有建立或者形同虛設,漏監、虛監和監督缺位。
目前,在非公有制企業中普遍存在著安全管理基礎薄弱,職工技術素質和安全意識不強等問題,由此引發的勞動爭議案件大幅度上升,導致傷亡事故和嚴重職業危害事故頻繁發生,事故件數和死亡人數逐年攀升,民工、臨時工成為工礦企業傷亡事故的主體,已經成為勞動安全衛生工作領域的突出矛盾。
根據《勞動法》、《工會法》、《安全生產法》和《職業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職工有組織工會的權利,有獲得勞動安全衛生的權利,這是職工的法定權利。因此,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當務之急是要建立健全工會組織,建立健全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組織網絡體系,充分發揮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和監督檢查員的作用,動員和發動職工搞好安全生產,徹底扭轉勞動安全衛生群眾監督不到位和缺位的被動狀況。試想,缺了一條腿的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怎能很好地開展安全工作。
一、建立健全非公企業工會組織,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在各級黨委的重視下,經過各級工會近幾年的不懈努力,非公有制企業建立工會組織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僅四川省已有6萬多家非公有制企業建立了工會組織,有數百萬非公有制企業員工加入工會組織,職工隊伍不斷擴大。總的趨勢是,外商投資企業好于港澳臺企業,港澳臺企業好于私營企業。但在這些企業中也存在著:一方面工會組織建立時間不長,工會基礎工作還相當薄弱,從事工會工作的人員大多兼職且工會業務有待提高,這與職工要求工會履行維護基本職責的繁重的任務存在差距;另一方面,由于種種原因還有不少非公有制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至今仍未建立工會組織,在勞動關系的對抗矛盾中,職工處于不利的弱勢地位。
《工會法》明確規定了勞動者都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和限制。因此,各級工會組織要乘勢而上,堅持在非公有制企業中最大限度地建立工會組織,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最大限度地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的指導思想,加強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織的建設工作。
二、建立健全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組織體系,充分發揮工會群眾監督、民主監督的作用
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是職工最根本、最重要的合法權益,是職工其他合法權益的載體。從這個意義上說,工會應該把維護職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權益放在維權的第一位。維護職工安全健康權益,首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群眾監督檢查體系,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網絡。
(一)建立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按照全總頒布的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三個《條例》(《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工作條例》、《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工作條例》、《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工作條例》)的要求,在建會的非公有制企業中迅速建立健全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工作可與職工(代表)大會的專門委員會的工作相結合,充分發揮工會勞動安全衛生群眾監督、民主監督、民主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的作用。
(二)設立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工會小組勞動保護檢查員,長期戰斗在生產第一線,他們最了解作業環境的勞動安全衛生狀況以及班組職工的思想狀況,他們是勞動安全衛生的“哨兵”,是勞動安全衛生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的關鍵環節。
(三)不斷提高職工自我防護意識和安全技術水平。工會要積極主動地配合企業行政做好職工安全教育和培訓工作,教育職工遵章守紀,不違章作業,不違反勞動紀律,倡導并大力支持職工抵制違章指揮和冒險作業,營造“要我安全”為“我要安全”的企業安全文化氛圍。
三、在建立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工作中突出勞動安全衛生內容
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是穩定、協調勞動關系的重要的法律制度。工會是經濟矛盾,也可以說是勞動關系的產物,工會是勞動關系主體雙方中代表全體職工的一方,具有顯赫的地位,理應在穩定、協調和規范勞動關系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堅持所有企業都要建立平等協商、集體合同的制度。非公有制企業勞動關系十分復雜,大多小型、分散和類同,更加適合于簽訂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要充分發揮上級工會的作用,指導這些企業簽訂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并搞好服務,進一步推動和促進集體合同覆蓋的企業不斷改善勞動條件,加強勞動保護。
(二)堅持用集體合同來規范勞動合同。首先在集體合同中明確用人單位要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同時還要明確勞動合同中確立的勞動標準不得低于集體合同中所確定的勞動標準,保障職工獲得勞動安全衛生的權利不受侵害。
(三)堅持在集體合同中設立勞動安全衛生專章。勞動安全衛生是集體合同的重點內容;是職工群眾關心的熱點,平等協商的難點和焦點;是企業履行勞動安全衛生職責的重要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據;也是工會依法監督、依法維護的重要依據。勞動安全衛生涉及面寬、整治技術復雜且投入大,需要認真分析和做好可行性研究,要正確處理安全與生產的關系,確保安全生產。
(四)堅持定期與不定期的協商制度。工會一定要堅持開展經常性的勞動安全衛生群眾監督檢查活動,并形成制度。對監督檢查中查出的問題要及時向企業行政通報,督促其整改。可以將查出的問題及建議形成平等協商議題,特別是對落后的生產工藝,陳舊簡陋的設備,嚴重危及職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要堅持勞動關系主體雙方平等協商和先整改后生產的原則,加大隱患整治的督促力度。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監督檢查活動
根據非公有制企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積極開展群眾性監督檢查活動,督促企業建立健全勞動安全衛生責任制度、勞動安全衛生工作機構力量配置制度、勞動安全衛生教育培訓制度、工傷保險制度等,促進勞動安全衛生長效機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引導更多的企業參加“安康杯”競賽活動。實踐證明,“安康杯”競賽活動的開展,為勞動安全衛生群眾監督檢查提供了一個好的工作平臺。有利于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技術素質;有利于營造企業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有利于遏制“三違”現象。此類活動同樣適用于非公有制企業。
(二)落實職工的知情權。職工對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有知情的權利。同時要加強廠務公開工作,將企業采購勞動防護用品、勞動安全衛生設施等納入廠務公開內容,進一步提高職工的防護意識。
(三)在建設職工之家和“雙愛雙評”活動中建設安全之家。工會應該建成職工之家,更應該體現溫暖之家、安全之家,從而充分調動好、保護好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動員和發動職工群眾提合理化建議,為企業安全生產獻計獻策,促進企業安全生產。
(四)積極開展職工喜聞樂見的群眾性活動。適時開展安全知識競賽、安全猜謎、家屬為親人送一句安全警句等群眾性活動,寓教于樂,營造一種人人關心安全、人人注意安全、人人為安全生產作貢獻的良好氛圍。
(五)帶著感情做好群眾監督檢查工作。傷亡事故的發生,不僅造成損失,對職工及其家庭來講就是一場災難。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勞動者雖然得到了賠償,但是,死者家屬成了孤兒寡母或演變成不健全的家庭,工傷致殘者和職業病患者卻留下終身殘疾,等于奪走職工半條生命,使他們不能像健全人一樣的工作和生活,自身的痛苦和今后生活的艱辛是誰也替代不了的,也是無法挽回的。工會一定要把職工會員當成自己的親人,帶著深厚的感情做好工會勞動保護工作。
非公有制企業大多是小型的、且很分散,安全基礎薄弱,工會組織建立時間不長,安全意識淡薄,給企業實現安全生產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各級工會組織、一定要認真把握市場經濟條件下非公有制企業安全生產及群眾監督檢查的規律和特點,與時俱進、勇于實踐、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非公有制企業勞動安全衛生群眾監督檢查工作的運行機制和工作方法,加快形成對非公有制企業開展群眾監督檢查工作的科學思路。要加強服務和指導,注重培育典型,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探尋群眾監督檢查的有效方法和實現途徑,完善思路措施,把勞動安全衛生群眾監督檢查工作落到實處,在非公有制企業勞動安全衛生工作中更好地發揮工會群眾監督、民主監督的作用,切實維護職工群眾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
(作者單位:四川省總工會勞動保護部)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