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重大隱患福綏境大樓排險騰退記
“公社大樓”變成第一隱患
2003年北京市安全生產工作大事記中有一條記載:西城區宮門口三條的福綏境大樓,因存在嚴重火災隱患被列為北京市第一重大事故隱患。該樓建成于1959年,時稱“人民公社大樓”,簡稱“公社大樓”,有居民364戶。
王軍所著《城記》一書中有一個篇章叫“城市人民公社”。文中稱:1959年,在白塔寺西北角,一幢巨大的“公社大樓”拔地而起,這幢住宅樓又被稱為“共產主義大廈”。在這幢8層高的大樓內,每家每戶沒有廚房,要吃飯就去公共食堂。這個大樓更像一個旅館,而與真正的旅館不同的是它那巨大的集體概念,如此眾多的家庭擁擠在一幢大房子里,每層40多戶。
文中還說,這個龐然大物是用建人民大會堂的余料建成的,它的出現對白塔寺形成壓迫之勢,對周邊景觀破壞嚴重。
從那個年代過來的北京人都知道,當時這么高的樓房,而且有3部電梯,絕對算得上高檔住宅了。居住在里面的人要么是勞模,要么是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附近拆遷居民。
46年過去了,昔日這個“共產主義大廈”,如今已演變成北京市第一大隱患。364戶居民由原來的勞模、先進,逐漸變成了人員復雜的“大雜院”。有的是常住戶,有的已出租給別人,有的是臨時周轉暫住于此。家家在樓道內搭建小廚房,居民們在樓道內存放雜物、液化氣罐等,致使該樓長期存在嚴重的火災隱患。
走進“公社大樓”,黑暗的樓道內只有逃生的指示燈最顯眼,家家戶戶都把煤氣灶放在樓道內,而且都有柜子,有人干脆在樓道內蓋起了廚房。原來公用的水房已經沒有了共產主義風格,十幾個水龍頭被十幾把鎖牢牢鎖上,原來的“大鍋飯”在這里變成了一家一戶的私人領地。
政府買單排險騰退
居住人員多,違章搭建占用樓道,在樓道內使用明火做飯,且隨意堆積物品,火災成為“公社大樓”的最大隱患。多年來,消防部門對這里的隱患給予了高度關注,多次向區政府提出整改意見,下達整改通知書。在無法徹底解決的情況下,他們只能采取嚴防死守的辦法,上門宣傳防火知識,逐戶送滅火器材。在春節、“兩會”、“五·一”、“十·一”等節假日和重要會議期間加強巡邏,發動居委會大爺大媽看好煤氣罐。總之,就是不能著火。
2004年,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事故隱患普查,西城區將“公社大樓”上報。市政府將上報隱患逐一排隊,“公社大樓”由于涉及人員多、隱患嚴重而名列第一。陸昊副市長三次主持會議,研究重大事故隱患整改。2004年11月10日的會議議定,西城區政府負責隱患治理,要加快居民搬遷工作,并參照有關規定給予補償,確保2005年一季度內將全部居民遷出。會議提出,解決福綏境居民樓的隱患,主體責任在西城區政府,北京市安監部門負有監管責任。為從根本上消除福綏境大樓的火災隱患,西城區政府經調研、論證,決定出資2.7億元對大樓進行解危排險騰退工作,將364戶居民全部搬出,徹底消除火災隱患。
2005年2月18日,西城區有關部門貼出公告,由區政府組成工作組進駐大樓,排險騰退工作正式實施。
在不解與碰撞中尋求和諧
政府從財政稅收中拿出巨資解決百姓的問題,從根本上消除火災隱患,這樣的好事在實施過程中卻遇到了一些阻力。
有的居民不解地說,住了快50年了,這大樓從來沒有撥打過119,大家的警惕性可高了,樓道里有點煤氣味,大家都出來找。難道消除隱患只有讓大家搬走這一條路嗎?這大樓將來是不是又便宜誰了?
住在頂層的王大爺,在這里住了40年,老兩口住著20平方米的房子,搬遷費全算上30萬元,只能到郊區買房,而他們身體不好,退休后醫保選擇的都是附近醫院,因此說到搬家,老兩口還真犯難。
其實,每平方米8656元的拆遷補償價格不算低,但由于住戶的房間面積小,補償總額就偏少,這是居民普遍反映的問題。
面對百姓的不解,西城區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他們把消除危及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的隱患當成重點工作,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排查,制定解決方案。去年年底,他們首先拿出 2700萬元,對金果胡同4號院的3幢危樓進行排險騰退,并講明政策,積極提供房源,采取獎勵資金(一個月內搬遷給予2.5萬元至3萬元的獎勵)等措施。結果,48戶居民一個月內就搬出了。為此他們積累了經驗。在“公社大樓”排險騰退中,他們在樓內設置了辦公室,及時與政府各部門協調,并組織專場房源推介會。
其實,在處理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隱患中,沒有現成的經驗。不用拆遷補償的辦法怎么辦?從住戶角度講感覺補償費用偏低,但是從廣大納稅人角度講,這樣做又侵占了眾多人的利益。采訪中,有關部門一直用排險騰退的概念,而不是拆遷。同時也回避“公社大樓”排險騰退后的用途。
西城區從今年開始的“拔危樓工程”將使數千戶居民和福綏境大樓的居民一樣,徹底遠離危險。西城區已從直管公房中篩選出了247棟簡易樓、94棟木結構中式樓,它們不同程度存在事故隱患。今年西城區從這341棟危樓中選出21棟最危最險的樓先行拔掉。這些危樓搬遷全部由政府出資、組織并實施,預計需要資金1.3億元。
對隱患采取政府買單的做法并不是惟一的解決辦法,有人建議嘗試開發與補償相結合的辦法。政府如何在不解與碰撞中尋求和諧,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課題。
截至3月21日,一個月的獎勵期結束,已有213戶與房管部門簽訂了騰退協議,110戶搬家。
上一篇:法治安全 舉國之盼
下一篇:空喊口號是搞不好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