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往今來所發生的各類火災事故,也許我們不難看到或找到一些致禍的蛛絲馬跡,即便是突發性火災,也能在其偶然性中發現它的必然性。因此,筆者認為抓消防安全務必把著重點放在防范治理上。
在實際工作中,確有一少部分同志往往對生產要害部門的一些隱藏著的火險視而不見或充耳不聞,等到出現火災時,才忙著“亡羊補牢”。大凡出現這種情況的,都有以下幾種根本原因,其一是一些單位疏于管理或者說管理者沒有完全盡到責任,對于一些能夠誘發火災事故的現象熟視無睹,任其發展;其二是一些同志不善防備,對生產與生活環節中埋藏深的隱患失去了應有的警惕;另外,就是只考慮經濟效益,對投入的消防經費是能少就少,這無疑是養癰為患。一遇合適的機會,那些薄弱之處便會絕斷細處,“蟻穴”便會釀成潰堤之禍。
事實告訴我們,抓消防工作“亡羊補牢”誠可貴,但防患未然更重要。這就要求我們在消防管理上要切實轉變觀念,牢記江澤民同志“隱患險于明火,防患勝于救災,責任重于泰山”的指示,要嚴字當頭,管理到位,切實盡到一個管理者的責任,做到寧聽火災之前的罵聲,不聽火災之后的哭聲;變事后“補洞”為事先“堵漏”,時常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同時,應注意從不同的事故中吸取教訓,根據各單位自身的生產實際,從長計議,從細微處入手,加強防范。
做好消防安全這項工作,既要細心和耐心又需要有科學的態度,特別是要善于觀察生產與生活中不同的變化規律,及時調整防范措施做到水來土掩,兵來將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防微杜漸,遇到重大火災隱患才能逢兇化吉,從而有效地保障我們社會主義經濟的持續發展。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蝴蝶效應”與煤礦安全
下一篇:行為決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