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龍煤集團鶴崗分公司新興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108顆鮮活的心臟停止了跳動。四年前,同為龍煤集團的東風煤礦已經發生過一次死亡170多人的瓦斯事故,原因之一就是煤礦井下現場管理混亂。
黑龍江省龍煤集團鶴崗分公司新興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108顆鮮活的心臟停止了跳動。此慘重礦難已經確認為責任事故。一次次礦難,一樁樁悲劇,人們用血水與淚水書寫出礦難何時不再責任的質疑。
何止是責任?確切地講是罪責。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報道稱,黑龍江鶴崗市新興煤礦早在兩個月前,由于安檢隱患,就接到當地煤監部門的停產指令,但并沒有停產,最后釀成重大礦難事故。
四年前,同為龍煤集團的東風煤礦已經發生過一次死亡170多人的瓦斯事故,原因之一就是煤礦井下現場管理混亂。這次重蹈覆轍,說明龍煤集團有關領導沒有真正吸取七臺河礦難的嚴重教訓。有關負責人講,這次事故暴露了煤礦安全工作“認識不到位、責任不到位、措施落實不到位、企業管理不到位”等諸多問題。礦工生命的脆弱,如何經得起這么多的“不到位”?慘重礦難總是在冬季扎堆,絕不是輕飄飄地推出幾個“責任”就可以一了百了的事情。
新興煤礦就其身份和背景而言,生產過程理應擁有更高的安全系數。但是,這次重大事故的發生再次說明,煤礦的安全保障絕對不是企業性質決定的。如果制度不落實,監管不到位,國營、民營發生礦難的幾率是一樣的。而且一旦發生礦難,國有煤礦的規模優勢會造成更大的生命財產損失。近年來,傷亡人數靠前的重大事故,大多發生于國有大礦。我們切不可盲目迷信國有大礦的規模優勢,只有永不松懈的安全機制和到位的監管,才是杜絕礦難的保障。
正在與世界接軌的中國,應當在煤礦安全領域加快向世界先進水平看齊的步伐,而不應顧左右而言他。加拿大礦井中同樣設有類似的避險站,2006年1月,加拿大曾有72名礦工在火災中憑借避險站堅持26小時,最后全部獲救。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提升并落實我們的安全理念、安全標準和安全硬件系統,已經到了不能再拖延的地步。遏制礦難必須要執行安全一票否決制。
要通過嚴密的法律、制度、措施,迫使煤礦管理者、監管者加大煤礦安全的成本投入,要讓他們時刻知道,鮮活的礦工生命重于一切, “死不起人”。死了人不只是“問責”,判幾年刑,做幾年牢,也不只是傾家蕩產,還要以命抵命,“血債要用血來償”。唯其如此,才能有效遏止頻發的礦難。否則,當代的礦難與電影《燎原》中的礦難有何區別?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必須徹底厘清煤礦的安全成本
下一篇:應重視新工勞動防護用品知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