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故在事后分析的時候,我們總能發現一個問題---缺乏安全意識。
安全意識是靠培訓和監督來形成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識同樣重要且相輔相成。沒有所從事專業的安全技能,事事靠經驗,依賴別人提醒、監督,只怕總有疏忽出事故的時候。
2009年5月21日,上海一鐘點工在居民家中擦窗玻璃時不慎失足從2樓陽臺上跌落至地面,造成重傷。盡管窗戶有鐵柵欄,但仍沒有避免意外的發生。事故直接原因是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高處作業未佩戴安全帶,導致事故發生。在二樓擦玻璃,墜落的危險是顯而易見的,可就這個顯而易見的危險又多少人意識到了呢?
在用液化氣罐的時候,在使用到最后,很多人都會晃一晃,燙一燙,企圖讓它發揮“最后的價值”。2010年1月9日上午,第四建設公司對外租賃餐廳發生液化氣鋼瓶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5人受傷。事故的原因是由于餐廳使用的50千克液化氣鋼瓶焊縫存在嚴重缺陷,在使用過程中用熱水對鋼瓶外部加熱,導致鋼瓶超壓破裂。這正是安全意識淡薄而引發的事故。
許多人多多少少都有的從眾心理,看到別人沒戴安全帽,沒出事,從而推定整個現場生產都是安全的,自身也是湊合一下,不那么嚴格要求自己了。于是出現彼此參照對方安全執行狀態,從而推定裝置生產的安全程度,然后大家都沒有更高的執行安全標準。一個沒有安全意識的人其安全技能絕對是低下的,只有在安全意識、安全思想指導下的安全行為才適應于安全生產的全過程。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正是安全思想、安全意識的集中體現。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安全生產管理莫搞“表面文章”
下一篇:安全生產的關鍵在于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