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生優育是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核心內容,是提高人口素質、提升出生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優生就是運用遺傳原理和一系列措施,使生育的后代既健康又聰明;優育是在后天適宜的環境中,使小兒生長發育的遺傳潛力最大限度得到發揮。
要實現優生就要學習婚育知識,開展婚前醫學檢查、遺傳咨詢,在孕前、妊娠、產中、產后等一系列環節,利用現代醫療設備、技術,對孕胎進行“先天性、遺傳性”疾病的診斷、篩查,從源頭上杜絕病態兒、畸形兒、低能兒的出生。優育就要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給予合理的營養,利用科學的方法,培養教育嬰幼兒,使其成長為體魄健壯、智力發達、品德優良的新一代。優生優育大到民族的興旺發達、國家的繁榮昌盛,小到個人的成長、家庭的幸福,都至關重要。
作為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三同時”與安全生產標準化,恰如計生政策中的優生優育。所謂“三同時”就是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安全生產法》第二十四條)。標準化就是為安全生產活動獲得最佳秩序,保證安全管理及生產條件達到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標準等要求制定的規則。
“三同時”是保障安全生產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就是在項目的初步設計、立項、施工建設、竣工驗收、試生產(運行)的各個環節,由安監部門、評價及中介機構進行審查、評定,剔除“先天性、遺傳性”病灶,確保建成一個優良、健康的項目,從源頭上杜絕潛伏隱患,最大限度地消除和減少潛在危害,防止新項目帶病上馬,做到防患于未然。
標準化就是在項目建成后,企業采用“策劃、實施、檢查、改進、動態循環”的現代管理模式,依據行業標準的要求,結合自身特點,通過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隱患和監控重大危險源,建立預防機制,規范生產行為,使各生產環節符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的要求,人、機、物、環處于良好的生產狀態;并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糾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績效持續改進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使企業得以良性發育、健康發展,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優生、優育與“三同時”、標準化,雖不同屬,但存同“道”。人類要進步、種族要優化,需要優生優育;企業要發展、職工要幸福,就要扎實推進“三同時”、標準化。早在2004年山東省人民政府13號文件中明確要求: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必須嚴格執行“三同時”。魯政發[2006]66號文件規定:嚴格執行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的管理制度。2006年省安監局、省發改委、省經貿委、省對外經濟貿易合作廳、省工商局聯合下發關于加強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生產經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的職責和審查程序、監督檢查的原則、方法。2009年8月1日實施的《山東省工業生產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監督管理辦法》(山東省人民政府令第213號)第五條規定:建設項目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安全設施投資應當納入建設項目概算。《國家安全監管總局2010年工作要點》中明確要求:要積極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工作。廣泛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企業創建工作,推動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規范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把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與安全評價、行政許可等結合起來,引導促進企業安全管理規范化,安全行為標準化。剛剛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中再次明確規定,要深入開展以崗位達標、專業達標和企業達標為內容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
可見,“三同時”與標準化工作,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各級文件都有嚴格的規定和明確的要求,安全生產面臨的嚴峻形勢,也催促我們必須強力推進、加快落實。
安全設施“三同時”與安全生產標準化,是安全生產的治本之策、戰略之舉。我們要從以人為本、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認真分析和努力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快工作推進步伐,確保安全生產形勢實現根本好轉。
安全文化網 m.zltai.com上一篇:生產經營單位不可或缺的四支隊伍
下一篇:安全——永恒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