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紹] 案例一 1987年8月,在我國南方一個內河港口的堆場上,前些日子有一批三千余噸的生鐵卸進堆場,經收貨入分批提貨,到最后只剩下一些零星碎鐵。庫場員就組織工人打掃場地,將碎鐵歸集在一起。就在臨近完工時,堆成一垛的生鐵中突然竄出一陣陣火苗,接著火勢越燒越猛,連工人打掃過的場地上也到處冒煙、竄火。幸虧現場作業人員很多,齊心協力之下撲滅了大火。
火是怎么燒起來的?整塊場地是生鐵、鋼材堆放的專用場地,現場也沒有人抽煙,也找不到什么易燃物品,請教了專家以后才知道,是生鐵自燃引起的。
案例二 1981年6月9日.一艘載滿鐵屑的巴拿馬貨船“塞尼克斯“號,在抵達印度維沙卡泊特南港時,船艙里突然冒出滾滾濃煙。雖然船員和港口海上救援人員奮力撲救,但無法使火勢得到控制,居然整整燒了一個月!據有關資料披露,1968年內,美國港口的生鐵燃燒事故竟達21起之多!據了解在我國的鋼鐵冶金企業中也多次發生生鐵堆場的火災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 鐵元素很容易被氧化,生鐵制品堆放在露天,用不了多久就會銹蝕,這就是氧化的過程。大塊的生鐵接觸空氣的面積小,氧化的速度慢,其產生的熱量很快消失,所以不能引起燃燒。然而鐵屑就不同了,鐵屑的顆粒小,接觸空氣的面積大,氧化的速度快。當大量的鐵屑聚集在一起時,氧化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不易散發。熱量聚集到一定程度時,燃燒就發生了。案例一中的內河港口那天整理的是堆過大批量生鐵的場地,貨物絕大部分提運后,留下的多半是碎塊生鐵和鐵屑。整理場地的工人打掃歸并后,這些碎屑碎塊生鐵就集中在一起,時值南方酷暑季節,氧化過程中產生的熱量積聚后無法散發,于是就燃燒了。要是這些地腳中又混有木屑油污的話,燃燒就更快更猛。
裝載鐵屑的船舶在航運途中,船艙內的熱量難以散發,自燃的可能性更大。一旦鐵屑起火,要用大量的水撲滅,水少了反而會加速其氧化發熱。如果沒有條件用水撲滅的話(水量過多會使船舶超負荷受載,產生沉船的危險)應當封艙,同時用二氧化碳灌注入艙內。
[案例評議] 關于普通貨物在一定條件下產生危險性的案例比較多,編者在選用案例時也有意識作較多的介紹,因為我們的同志對于明確標明的危險物品,會自然地引起警惕,而對于像生鐵之類的“想不到會有危險性”的貨物,往往會放松警惕,甚至不當作一回事,而災禍往往就在這個時候來到我們的身邊。
上一篇:魚粉自然引發的火災事故
下一篇:“大慶62號”油輪火災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