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堤溪大橋“8·13”垮塌特別重大事故分析
2008-04-21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2007年8月13日16點38分左右,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鳳凰縣正在建設的鳳凰至大興公路堤溪大橋整體垮塌,F場共有152人作業,88人脫險(其中22人受傷),64人遇難。
堤溪大橋是省二級公路橋,橋身長328米、寬13米、高42米,為4孔石拱橋,每孔跨度65米。2003年6月省交通廳對初步設計做了批復,2004年6月開工建設。業主為湖南省公路局,設計單位為湖南省華罡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施工單位為湖南省路橋集團公司,監理單位為湖南省金衢交通咨詢監理公司。2005年3月進行了地質補充勘探和修改設計。
從目前了解的情況分析,造成事故的主要疑點集中在: 一是施工工期過緊,變更了主拱圈砌筑程序,拱架拆卸過早。為了“項目倒計時”搶進度,2007年6月20日主拱砌筑完成,成拱僅19天就開始卸架,養護期不夠規定的28天。為搶進度,施工單位擅自改變砌筑主拱圈程序,降低了施工質量。
二是施工中發現地質情況較復雜,與原勘察資料對比變動較大。但是沒有進行深入細致的補充勘探,只做了簡單處理。
三是主拱圈砌筑質量差。砌筑塊石規格不符合要求,主拱圈內含有片石,砌筑的砂漿和混凝土不飽滿、有空洞和空隙,砂石含土量高。
四是工程管理混亂。忽視質量管理。施工單位的一些變更沒有通過設計,也未告知監理單位。監理單位人員不足,對發現的問題也沒有及時向上級工程質量監督部門反映。設計單位沒有按規定派駐工地代表。工程分包單位多,由湖南省路橋集團公司七公司和7個包工隊施工。
下一步,一是要徹底查明導致大橋垮塌的直接原因。調查組將對上述疑點逐一調查。在取得樣品實驗檢測結果、地質勘察結果、復核測量結果等數據和復核計算的基礎上,查閱有關技術資料,進行取證和分析,找到導致橋梁整體垮塌的直接原因。二是要查清管理問題,認定事故責任。從立項審批、地質勘探、工程設計、施工建設、工程監理、項目管理6個方面,全面進行調查。在搞清楚以上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查清其他深層問題,認定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三是總結吸取事故教訓,認真排查治理在建橋梁的安全隱患。堤溪大橋垮塌之前就存在重大隱患,但是沒有排查,沒有發現,更沒有采取有效措施,結果釀成大禍。據了解,國家安監總局已會同交通部、建設部聯合發出通報。交通部已布置對各地橋梁(包括新建、在建橋梁)隱患進行排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