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延長油礦綜合樓倒塌案例
2007-12-11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該樓在完成主體結構后,于1984年8月9日下午5時25分,其飯廳、會議廳突然整體倒塌,造成11人死亡、3人重傷的特大事故。
該工程系在建項目,由客房、飯廳、會議廳、廚房等組成,總建筑面積為4281mz。工程于1984年4月25日開工,7月底基本完成主體。進入裝修階段后,于8月9日倒塌,倒塌面積733m
2。
該樓底層為飯廳,二層為會議廳,系磚混結構,長28.1m,跨度12m,層高4.8m,總高9.6m,開間3m,內無橫墻。墻厚370mm,縱承重墻帶490mm*l20mm壁柱,窗間墻寬1.2m。屋蓋、樓蓋均為12m跨鋼筋混凝土“十”字型梁,上鋪15cm厚多孔板。在標高4.2m和8.5m處各設一道圈梁。基礎埋深1.7m,持力層為卵石地基。±0.00以下2cm處設一道基礎圈梁。
該工程倒塌后,構件成“之”字形,基本上重疊于原地,砌體向外崩出。造成倒塌的原因,在施工方面是:
(1)⒁軸線承重縱墻的地圈梁向外偏離30mm,砌墻時用墻軸線向內找正,造成磚墻向內懸挑30mm,減少了墻體的受壓面積。
(2)縱墻壁柱設計為49cm*l2cm,錯砌成37cm*l2cm,當墻砌至一層窗臺時才發現,返工重砌時又不徹底,削弱了砌體的整體性。
(3)調制砂漿無配合比設計,砂子含泥量高達23%,根據取樣試驗,砂漿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倒塌后的磚絕大部分已成散磚,成塊砌體極少,說明砌體強度很低。
(4)四大角施工時留直槎,影響了結構的整體性。
在設計方面,由于未認真做結構核算,事后復核,底層梁底墻垛的局部承壓強度安全系數為1.70,底層墻體幾個主要截面強度安全系數在2.10左右,均達不到規范2.30的要求。因此,當底層大梁拆除支撐,墻體受力后,結構在多種不利因素的復合作用下,磚垛首先達到和超過了極限狀態破壞,導致房屋整體倒塌。
此工程雖然都是有證設計和有證施工,但這次事故再一次說明這種由磚垛挑大梁的空曠結構是比較危險的,只有精心設計和施工方能保證安全。建議此類結構還是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方案為好。如仍采用此類磚垛挑大梁結構方案時,應加大安全儲備,并加強結構整體性的構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