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故經過:
2007年10月25日上午10:30分,某化工廠氯乙酸工段C1氯化釜系統玻璃冷卻器突然發生爆炸。其中C1氯化釜三樓九節玻璃冷卻器全部炸壞,炸壞后的碎片造成附近D2 、E1 、E2等三臺氯化釜共七節玻璃冷卻器不同程序的損壞。爆炸發生后,當班人員迅速關閉氯化系統相關閥門,氯化崗位做緊急停車處理,氯乙酸其他結晶、離心包裝等崗位未受到影響,生產保持正常運行。經維修人員緊急檢查、搶修后,氯化崗位于11:00部分氯化釜恢復開車(4主4副),下午18:30分氯化系統開滿正常。
這次事故由于設備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為2萬余元,并且爆炸后形成的酸霧向周圍彌散,造成極壞的影響。
2. 事故調查:
1)C1氯化釜停用前后的情況調查:根據查看相關記錄,該氯化釜最后一次投料使用時間為10月13日下午15:36,到14日21:00轉為主釜,在15日15:00氯化反應中期發現釜體穿孔后停用。停用后,工段組織人員對通氯閥、進出水閥等進行了關閉,并對釜內料液進行了抽空處理。
2)化驗室人員對氯乙酸氯化系統相關氣體及該氯化釜釜內殘液(約500㎏)等進行了
化驗分析,具體結果如下:
a) 主釜尾氣組成:HCl:64.5%;Cl2:1.75%;H2/ Cl2:3.17%;
b) 副釜尾氣組成:HCl:73%;H2/ Cl2:3.15%;
c) 氯化釜釜內殘液:HAc 34.55%;HCl 2.10%;
另外氯化釜殘液內含有大量Fe2+離子。
3)維修人員對該氯化釜分配臺通氯膠囊閥、釜上通氯玻璃閥及釜上DN100氣相大閥進行檢查,發現以上氯氣和氣相閥門關不死,存在內漏現象。
4)維修人員對氯化釜水洗處理后,打開釜蓋后進行了仔細檢查,發現氯化釜內穿孔兩處,距離釜底圓弧以上400mm處(方向分別為西南側一處,孔徑φ8mm),同時發現穿孔處上下共約600mm寬的釜體出現一周脫瓷。
3. 事故原因分析:
1)由于該氯化釜幾處通氯閥門內漏,造成氯氣進入氯化釜系統內。
2)由于釜換熱夾套進水閥內漏,造成釜內料液雖然當時抽凈,但反應釜夾套內穿孔部位以下料液無法抽凈,而進水閥門由于內漏進水,水與夾套內的料液經穿孔部位進入氯化釜,并形成酸性溶液(500㎏),同時酸性溶液與脫瓷部位碳鋼材質發生化學反應,生產氫氣,而由氣相大閥內漏的主釜尾氣(氣體成分HCl、Cl2、H2)經釜內酸性溶液后,HCl氣體被繼續吸收為鹽酸溶液,同時Cl2、H2則積聚在氯化釜玻冷器中。
3)通氯閥門內漏的氯氣與釜體腐蝕產生的氫氣混合,達到爆炸極限,形成潛在的爆炸性氣體混合物,經日光照射后發生爆炸。
4)氯化釜停用后,未能拆除連接管道,或者添加盲板進行徹底隔絕,閥門內漏是造成爆炸性氣體積聚的直接原因。
4. 預防措施:
1)氯化釜脫瓷穿孔后。應立即對其進行徹底處理置換,拆除或有效斷開一切與系統聯接的閥門、管道、法蘭,做到有效隔絕,并以問題設備做到及時檢修。
2)對玻冷器、塑料閥等易損件進行保溫/冷、增加防護層等隔絕處理防止因外界沖擊而損壞。
3)氯乙酸系統樓頂所有氯化釜的玻冷器上方增加防曬網,一定程度上杜絕陽光直接照射。
4)相關職能及專業管理人員,對生產裝置查找安全隱患,進行整改,同時加強職工業務培訓,提高應對各種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能力。
上一篇:冒險盲干導致容器爆炸傷亡事故
下一篇:浙江省溫州電化廠液氯鋼瓶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