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危險貨物作業,大家一般都能引起警惕,企業領導應當
說都是比較重視的。通過危險貨物知識的教育培訓,從而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然而,對于一些常見的普通貨物,我們有時會忽視其危險性,孰不知這同樣也可能釀成大鍋。
[案情介紹] 1985年7月26日,某港一裝卸公司接卸“三光鸛”輪所載的原木。14時30分時開第二艙卸貨,裝卸工人司××、彭××等四人進入艙內,用鋼絲繩捆套原木。當作業至16時30分時,艙內兩節原木之間顯露出寬約1—2米不等、深10米左右的一道空隙。工人司××就沿著該空隙下到距原木表層2米深的空隙處,用鋼絲繩捆扎原木。這時與司××配合的一位工人發覺司××臉色蒼白、雙目緊閉,急忙高聲呼喊。司××沒有反應,身體卻蜷曲著向后仰去,掉進原木的空隙之中。艙內的彭××等三人急忙下去搶救,在甲板上工作的一名裝卸工也聞訊趕下艙搶救,結果這四人也昏倒在艙內。跟在后面下艙的班長感到頭暈難受,掙扎著爬出艙口向現場管理員報告。現場調度員馬上 取來呼吸器讓工人戴著下艙救人。在救起三人后,呼吸器報警,表明氧氣已用完。待船方再取來兩只呼吸器讓救援人員戴后救出其余兩人時,已經是17時10分。盡管對被救人員在現場緊急實施搶救,并以最快的速度送醫院救治,但司××、彭××兩人仍然搶救無效,相繼死去。
[事故原因分析] 原木是指沒有剝去樹皮的樹干。盡管從伐木場采伐后經過相當一段時間,但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還能吸進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尤其是在裝進船艙后經過長途運輸,這個過程中在艙內積聚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無色無嗅,既不易燃,又無毒性,屬惰性氣體。其相對密度為1.582.比空氣重。當其聚集在一起時.能把空氣排擠開,船艙的空間小,深度卻至少在10米以上。盡管從開艙作業到事故發生之時已過去兩小時,但是,聚集在艙內底部的二氧化碳濃度肯定很大。經實驗表明,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達到3%時,人就會感到窒息。
這場慘劇的“罪魁禍首”就是二氧化碳。
[案例評議] 二氧化碳窒息造成傷害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時有發生。儲存谷物的糧庫在開啟之后,一定要用鼓風機將大量的空氣打入庫內,促使空氣流通,其原因就是谷物還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會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北方農村儲存大白菜的地窖,在開啟之后人不能馬上下去也是這個道理。但是,有時候人們往往會忽視這些常識,缺乏對自身的保護。二氧化碳殺人的事例在自然界并不少見,現選擇一例,附錄在后。
上一篇:一起特大的氯氣泄漏事故
下一篇:苯胺中毒事故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