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近期職業(yè)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對常見不符合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企業(yè)在建立職業(yè)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時,在4.4.7“應急反應與準備”中常見缺陷主要包括六個方面:“設備保養(yǎng)檢查”、“應變程序不完備”、“演習應變計劃”、“應變措施或設備不當”、“人員訓練”以及“其他”。統(tǒng)計分析的對象包括汽車、化工、電子、機械以及鋼鐵行業(yè)的10余家企業(yè)。下面分別針對各項目,依比例高低的順序逐一進行說明。
1 設備保養(yǎng)檢查(29%)
這個項目是六項分類中比例最高的一個,在4.4.7中平均三個缺陷便有一個屬于此類。4.4.7要素要求:“用人單位應建立并保持計劃和程序,確定潛在的事件或緊急情況,并對其作出應急響應,以預防或減少與之有關的疾病和傷害”。既然標準如此要求,那么如何預防或減少疾病和傷害呢?答案可以從硬件設備與軟件設備設施兩方面來考慮。首先在緊急事件發(fā)生時,為立即控制災情,某些硬件設備是必需的,包括防止可燃性或有毒性的物質泄漏的安全設備、泄漏后的隔離或處理設備以及消防設備等。其中,消防設備幾乎是每個企業(yè)必備的應急設備,項目可包括消防栓、消防水、滅火器以及防護服等。而這些硬件設備又必須依賴有效的緊急應變程序和受過適當訓練的人員,方能發(fā)揮其預期的功效,程序和專業(yè)人員屬于軟件設施。無論是何種硬件設備,都離不開檢查或校正程序。最常發(fā)現(xiàn)的缺陷包括:滅火器或濾毒罐過期或失效、消防泵或緊急發(fā)電機未按照程序進行例行保養(yǎng),全身防護用品缺少空氣鋼瓶或濾毒罐,偵測氣體設備沒有適當?shù)男U绦颍约扒鍐闻c實際設備數(shù)目或項目不符等等。由于上述設備種類繁多,且都屬于非日常使用的設備,所以在缺陷比例上偏高也就不足為奇。特別提醒讀者,在“4.4.6運行控制”的條文中,也要求“…應針對這些活動(包括維護工作)制定計劃,確保它們在程序規(guī)定的條件下進行…”。雖然4.4.6針對的是重大風險,但是一般而言,由于意外或緊急狀態(tài)所造成的危害通常是非常顯著的,因此也需要考慮4.4.6的要求。由此可見,職業(yè)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對于與重大風險(包括緊急應變)相關設備或器材的維修保養(yǎng),是非常重視的。
2 應變程序不完整(24%)
一般而言,在鑒別意外狀況方面,企業(yè)很少有不符合的事項產(chǎn)生。但是在“所產(chǎn)生的意外或緊急狀況”方面,卻往往由于經(jīng)驗或知識不足,造成程序有明顯缺陷,程序的常見失誤有:緊急應變程序的內(nèi)容不足以涵蓋應變所需,例如缺少適當?shù)膽冎敢▓蟪绦蚧驗暮蟮某塾媱澋龋幌到y(tǒng)的連接性或邏輯性不同,亦即緊急應變程序的內(nèi)容未能涵蓋鑒別出的緊急重大風險;部分危險源未充分識別,例如可燃性物質貯存槽沒有接地設施等。
3 演習應變計劃(18%)
4.4.7在最后一段中提到“用人單位應制定評價應急預案與響應實際效果的計劃和程序,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定期檢驗上述程序。”當然,考慮到并非所有緊急狀況的應變程序都可以測試,例如:毒性氣體泄漏的真實情況,或是社區(qū)的緊急疏散等,但是大部分的緊急狀況都是可以假設與模擬的。而藉著這些假設與模擬的情況,來演練或測試所建立的緊急應變計劃,并在演練或測試后檢討現(xiàn)有程序的缺失,以便加以改進。在實際審核中,常發(fā)現(xiàn)的缺陷大部分為:未建立緊急狀況的應變演練計劃,未依照計劃內(nèi)容實施演練,以及行政大樓未包括于演練計劃中。
4 應變措施或設備不當(11%)
在認證過程中也常見到一些其他應變的措施或設備不當?shù)睦樱ǎ哼`反規(guī)定將消防水用于非消防用途(例如用于清洗補充冷卻水)、毒性氣體偵測設施定點的錯誤,以及消防水管線未按照規(guī)定保持一定的壓力等等。
5 人員訓練(11%)
在前述第一項“設備保養(yǎng)檢查”的缺陷中,談到有效的緊急應變必須依賴充分的軟件配合,這些軟件除了適當?shù)膽冇媱潱砸ㄗ銐虻娜藛T訓練,畢竟“人”才是真正操作設備與程序的主體,如果沒有受過充分訓練的人員采運用這些設備和程序,則很難確保企業(yè)緊急應變的能力。在審核過程中,為了印證訓練的有效性,會對部分重要人員進行抽樣測試,常見的缺陷有:行政人員未包括在訓練計劃中、員工不了解疏散路線和集合地點,以及緊急應變小組無法正確操作應變設備等。
6 其他
除了上述的主要缺陷外,另外還有一些個別缺陷。例如危險性物質未予以適當正確標識、消防箱或消防栓由于雜物堆積而無法接近。
不同行業(yè)的緊急應變的需求,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各個企業(yè)應遵循標準中的要求,先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查與鑒別,確定可能的重大緊急事件,再分析本身的需求,并根據(jù)這些需求加以改進,以期真正有效降低意外情況出現(xiàn)時可能發(fā)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