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煤礦常見的水災
開采江、河、湖、水庫等地表水影響范圍內的煤層時,一旦雨季因洪水爆發水位高出攔洪堤壩或沖毀井口圍堤,水便會直接由井口灌入礦井。
井筒在沖積層或強含水層中開鑿時,如果事先不進行處理,就會涌水,特別是砂礫層,水砂會一齊涌出,嚴重的會造成井壁坍塌、沉陷、井架偏斜,使鑿井無法繼續進行。
在頂板破碎的煤層中掘進巷道,因放炮或支護不好發生冒頂;或回采工作面上部防水巖柱尺寸不夠,當冒落高度和導水裂縫與河湖等地表水或強含水層溝通時,會造成透水。
巷道掘進時與斷層另一盤強含水層打通,就會造成突水。斷層帶巖石破碎,各種破裂面及石灰巖裂隙溶洞較發育,突水威脅較大。
由于采掘地點離含水層太近,隔水巖柱的抗壓強度小,抵抗不住靜水壓力和礦山壓力的共同作用,巷道掘進后經過一段時間的變形,引起底板破裂承壓水突然涌出。
石灰巖溶洞塌落形成的陷落柱內部,巖石破壞,膠結不良,往往構成巖溶水的垂直通道。當巷道與它掘通時,會引起幾個含水層水同時大量涌入,造成淹井。
地質勘探時打的鉆孔封孔質量不好,就成為各水體之間的垂直聯系通道,當巷道或采面與這些鉆孔相遇時,地表水或地下水就會經鉆孔進入礦井,造成強烈涌水。
回采工作面或巷道遇到老空或舊巷道的積水區時,會在很短時間里涌出大量的水,也是煤礦常見且破壞性很大的一種水災。有時也會造成人身傷亡。
二、 發生礦井水災的原因
發生礦井水災的根源,在于水文情況不明、設計不當、措施不力或管理不善;人的思想麻痹也是一個原因。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周詳,或有了措施不去認真執行,暴雨山洪沖破了防洪工程,致使地面水灌入井下;水文地質情況不清,井巷接近老空、充水斷層、陷落柱、強含水層,未事先探放水,盲目施工,造成突水淹井或人身事故; 井巷位置設計不合理,接近強含水層等水源,施工后在礦山壓力和水壓共同作用下,發生頂底板透水;亂采亂掘,破壞了防水煤、巖柱,或者施工質量低劣,平巷掘進腰線忽高忽低,造成頂板冒落,接通了強含水層透水;積水巷道位置測量錯誤或資料遺漏、不準,新掘巷道與它打通;或是巷道掘進的方向與探水鉆孔的方向偏離,超出了鉆孔控制范圍,就可能與積水區掘透;
井下未構筑防水閘門,或雖有防水閘門但未順利及時關閉,在礦井發生突水的情況下,不能起堵截水的作用井下水泵房的水倉不按時清理,致使容量減少,或者水泵的排水能力不足,在礦井發生突水時,涌水量大于排水能力,而且持續的時間很長,采取臨時措施也無法補救時,礦井就可能被淹沒。
只要我們搞清水災發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加強管理,礦井水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