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地面防治水
為了防止或減少大氣降雨匯集的水和地表水涌人工業場地,或通過滲漏區進入井下,首先要對地面水進行防治。這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特別是在每年雨季前,對于防洪防汛工作更要引起高度重視。
地面防治水首先要掌握地表水的變化規律,有針對性地在地面修筑一些防排水工程,包括填塞通道、排除積水、河流改道、修建水庫及排洪道等,可以概括為“疏、防、排、蓄”幾個方面。
疏 如果礦井四面是山,降水和地表水流不出去,可以開鑿泄洪隧洞,把礦區內的匯集水疏通到礦區以外。防 在礦井設計時,井口和工業場地應該選擇在不受洪水威脅的地點,井口和工業場地內建筑物的高程,必須高于當地歷年最高洪水位;矸石、土方、爐灰等堆積物必須避開山洪、河流的沖刷方向,以免沖刷到工業場地建筑物附近或淤塞溝渠和河道。礦區受山洪威脅時,在山坡上應修挖防洪溝堵截山洪。礦區地表的塌陷區(包括塌陷裂縫、塌陷洞等)要堵塞、填平、壓實。對漏水的溝渠和河流,應該整鋪河底或改道。報廢的地面鉆孔要及時封好,防止地表水流人井下。
排 對于洪水季節河水有倒流現象的礦區,應在泄洪總溝的出口處建立水閘,設置排洪站,以備河水倒灌時用水泵向外排水。
蓄 在井口和工業場地上游的有利地形建筑水庫,雨季前把水放到最低水位,以爭取最大蓄洪量,減少對礦井的威脅。
二、 留設防水隔離煤柱
井下留隔離煤柱,可以防止地下水涌入礦井,同時還可以預防火與瓦斯事故的蔓延。防水煤柱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井田邊界隔離煤柱 相鄰兩個礦井或井田之間不允許溝通,應該留隔離煤柱。這樣,一旦有一個礦井發生突水淹井事故,鄰近礦井不致受到影響。井田之間的煤柱大都是人為留設的,有些是以斷層為界的隔離煤柱。當礦井人為劃分邊界時,煤柱中心線就是礦井的邊界;當以斷層為兩井田邊界時,斷層兩側各留一定的煤柱作為各自的開采邊界。
與被淹井巷的隔離煤柱 井下有時有局部積水或被淹井巷,當積水很多不易排干時,也要留設煤柱,使生產區與被淹區隔開。
沖記層煤柱 井下采掘工作面有時離沖積層或地表水很近,而沖積層內又往往有水及流沙。在這種情況下,采掘工作面必須與沖積層保持一定的距離,因此也要留設一定的煤柱。
斷層防水煤柱 斷層的落差(兩側煤層的標高差)有大有小。當落差達到一定數值時,一盤的煤層就可能與另一盤含水層接觸,同時斷層本身也可能含水,所以斷層兩側有時也要留一定尺寸的煤柱。
其他防水煤柱 在采掘過程中,如接近水量較大的鉆孔、含水的陷落柱等也要留煤柱。
防水煤柱是起防水作用的,無論何時,未經批準不許胡采亂掘,如采煤反向開幫、在煤柱內挖水窩、躲避硐等,都是十分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