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礦井通風方式
按照礦井進風井和回風井在井田內的相互位置關系,可以把礦井通風方式分為三種基本類型:中央式通風、對角式通風和混合式通風。
中央式通風 中央式通風方式又可分為中央并列式和中央分列式(又稱中央邊界式)兩種。
中央并列式通風方式是進風井和回風井都位于井田的中央,兩風井一般相距30~50米。中央分列式通風方式是進風井位于井田中央,回風井則位于井田上部邊界沿走向的中央。
對角式通風 對角式通風方式又可分為兩翼對角式和分區對角式兩種。兩翼對角式進風井位于井田中央,兩個風井分別位于兩翼上部;分區對角式兩風井位于兩翼每個采區的上部。
混合式通風 混合式通風方式是中央式和對角式所組成的一種混合式通風方式,例如中央并列式與兩翼對角式組合;中央分列式與兩翼對角式組合等。新設計的礦井采用混合式的很少,一般都是隨著礦井開采范圍的變化而逐步改造形成的。
中央式通風方式與對角式通風方式相比較,中央式通風方式的回風井筒少,工業廣場比較集中;當進風井口及井底車場附近發生火災需要反風時,反風容易;但通風路線長,且隨著向邊界采區開采通風阻力會不斷增加,因此風機工作狀況要不斷調節;加之兩風井靠得近,進、回風井之間的風壓差大,所以漏風較大。
二 礦井通風方法
礦井通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自然通風,二是機械通風。自然通風是借助進、出風井的標高差和進、出風井內空氣的溫度差來實現礦井通風的方法。這種方法要受到礦井的自然條件和季節變化的影響,風量和風流方向不穩定,不能滿足礦井通風的需要。因此,《煤礦安全規程》第121條規定:
礦井必須采用機械通風。機械通風是利用礦井主要通風機對井下進行通風。主要通風機必須安裝在地面。利用通風機實現礦井通風,每個礦井必須開鑿兩個風井,其中一個作為進風用,另一個作為回風用。同時,井下必須具有完整的巷道系統和通風構筑物,以引導風流進入采、掘工作面和各類硐室、巷道。
主要通風機的工作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風機安裝在進風井口附近,在風機的作用下,風流由進風井壓入,風流經各用風地點后由出風井排出地面。這種通風方法稱為壓人式通風;另一種是將風機安裝在出風井口附近,風機工作時將污濁風流抽出地面,新鮮風流則由進風井流人并流經各用風地點。這種通風方法稱為抽出式通風。我國絕大多數礦井都采用抽出式通風。
為了防止風流短路,裝有主要通風機的井口必須封閉嚴密;通風機必須保證正常運轉,而且必須裝置兩套同等能力的通風機,其中一套作為備用。主要通風機至少每月由礦井機電部門檢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