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安全經濟學系列講座(9)--安全效益基本分析

2005-05-09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0

    第九講 安全效益基本分析

    中國地質大學 羅云教授

      安全對社會和人類的作用和意義是廣泛和復雜的,表現出來的安全效益有著特殊的性質,其實現的過程也就有著特別的要求。本講探討這種性質和要求。

      一、安全效益的特點

      1)間接性。安全不是直接為物質生產活動的。安全的經濟效益是通過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的損失,以及通過保護生產技術和過程的間接生產力到作用來體現其價值。安全一方面使社會、企業或個人遭受到無益的浪費(損失)得以減輕,實現了間接增值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保護了生產的人和生產的技術或工具,間接地促進了生產的增值。因此說,安全的效益是從物質資料生產或非物質資料生產的過程中間接地產生。

      某些安全的費用不是直接投入物質生產資料的生產過程,而是投入安全保障過程。如消防、治安、保險、交通安檢等社會生活領域的安全活動,其投資的直接目的不是為了物質的生產。但是,這種過程的結果,能間接地為社會取到經濟節約的作用,以及促進經濟生產的作用。

      用于實現安全條件的安全費用,不都是直接“轉化”為使用價值。安全費用大部分是為了實現使用價值,如為了降低傷亡和損失的安全措施和手段。但諸如安全宣傳和教育、勞動衛生保健與勞動保護福利、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一部分投入,則是為了體現社會文明和進步,使人得到精神上、道德上的滿足。因而這部分投入屬于消費部分。這種消費投入在一定的條件下也可起到間接為促進生產發展的作用。但相對于直接“轉化”為使用價值的安全投資來說,它的作用是間接的。

      2)滯后性。滯后性也可稱為遲效性。安全的減損(傷亡和財產損失)作用,不是在安全措施運行之時就能體現出來,而是在事故發生之時才表現出其價值和作用。但是我們的安全投入活動不能等到事故發生之時才作,所謂“亡羊補牢”,而應是超前預防,防患于未然,因而必須承認安全效益的滯后性,按其滯后規律考慮問題和解決問題。安全投資的回收期較遲。在安全技術或措施的壽命期內不一定就能使其投入能得到效益上的補償。安全的效益往往在安全條件消失之后還存在。雖然安全投資見效較遲,但其效益是很大的。據國外的研究表明,一般物力投資獲得的效益為投資的3.5倍,而安全投資能獲得的效益是其投入的6.7倍。

      3)長效性。安全措施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長效的,不僅在措施的功能壽命期內有效,就是在措施失去“功能”之后其效果還會持續或間接發揮作用。如采取的核污染對策,其作用不僅是措施本身當時所產生的效能,而具有造福人類子孫的長久效益;安全教育措施的功效,也不是當時當事的作用,如受安全教育者獲得的知識、技能和意識,將會使受教育者受益一輩子。

      4)多效性。安全的多效性是指安全的活動能通過多種形式促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其表現在:安全保障了技術功能的正常發揮,使生產能得以順利進行,從而直接促進生產和經濟的發展;安全保護了生產者(人員),并使其健康和身心得以維護,從而提高人員的勞動生產率,起到使經濟增長的作用;安全的措施使人員傷亡和財產的損失得以避免或減少,減“負”為“正”,直接起到為社會經濟增值的

    作用;安全使人的心理及生理需要獲得滿足,產生安定、幸福仍至舒適的效果,從而使人們更加熱愛社會、工作和自已所從事的事業,調動了公民的勞動積極性,從而間接地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5)潛在性。安全措施的經濟效果更多地不是直接地從其本身的功能中表現出來,而是潛在于安全過程和目的的背后。安全的目的主要是指人的安全與健康,而人的生命與健康是很難直接用貨幣來衡量的,這樣,從形式上來看,安全直接所體現的意義并不是經濟的。但是,我們進一步深入、具體地分析和探討之,就會發現:一是安全的實現需要經濟的支持,安全實質上是人類經濟發展的產物,特定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特定的安全水平;二是安全保護人的目的,與發展經濟是為了發展人類的宗旨,其目標是一致的,在保護人的安全。這樣,對于安全的非經濟效益的實現,則是通過安全技術的、管理的、教育的手段,把事故發生量、危害事件發生量減少,即能達到目的。社會長期以來對安全要求一直是建立在這種思路和認識的基礎之上。由于安全的最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人的生命安全與健康,因此這種對安全的認識及其實現過程的要求和指導,是自然與合理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的日益增長,一方面是事故或災害所提出的問題,不僅僅是人的生命與健康的問題,由此帶來的更為嚴重的是經濟損失對人類的影響,人類的科學技術在對人類自身的安全實現有了一定保障的基礎上,所應考慮的是經濟的發展和高效;另一方面是,當今的文化和經濟的條件,一是使人對安全要求大為提高,二是安全的實現手段在當今的生產、生活方式下,其經濟的消耗與過去相比,負擔大大加重。因此,安全的成本向安全科學技術提出了挑戰。基于這種背景,對安全的要求,只考慮其非經濟效益的實現過程就顯得極為不夠了。

      二、安全經濟效益的實現過程安全經濟效益的體現在于“減損”和“增值”。為達到這兩個目的,首先保證事故或災害得以有效地控制和減少,實現“安全高效”的目標;同時要進行安全過程的優化,實現“高效地安全”。前者是從安全的目的出發,表明了對安全的“結果”的要求;后者是從安全的過程出發,是對安全手段的要求,是安全的“方法”論。“安全高效”的概念是:盡一切能力去減少事故和災害的發生,實現安全的高效果。“高效地安全”的概念是:通過合理的安全設計,采取優化的技術或措施達到可接受的安全水平。顯然,從安全經濟學的概念出發,安全過程的內涵是指實現“高效地安全”。安全經濟效益的實現過程有:安全性目標(標準)的科學確定。安全性目標并非越高越好,在特定的條件和環境下(特定的時期和特定的地區或行業),其安全性標準應有所區別;安全措施方案的優選。什么樣的安全措施方案是最合理的?并非可達到的安全性指標越高越好,而要看其綜合效益水平如何。應該在考慮其安全性指標的基礎上,綜合考察其方案的經濟性、適用性,根據其功能-成本比等綜合指標來進行方案優選;以超前性預防作為主要的和根本的對策。“預防為主”的方針,就包含有“高效地安全”的涵義。從道理上已不難理解:進行超前型的主動預防投入,比事后型的被動整改投入效益要好得多;采用系統性、綜合性的治理對策。安全系統是一復雜的系統,既涉及人的因素,又涉及物的因素,還與環境有密切的關系;安全過程在技術的設計、制造、運行各階段都應體現,缺一環節都會導致問題。因此,應具有系統的思想,采用綜合治理的方法,進行全面安全的對策,這樣安全的效益才會充分體現出來。“三同時”就是安全化過程系統對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治標為輔、治本為主作為基本的策略。治“本”即是指:對于物(機)來說,從本質安全化著手,從技術本身、工藝本身采取措施和對策;對于人來說,進行安全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安全技能和意識。但在治本的同時,也不能放棄治標的對策,即利用宣傳、管理的手段,警報、救護和事后整改的措施,使傷亡和損失最小化。

      可以看出,要實現安全效益的最優過程,應用安全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三、安全效益的統計分析1990年,在勞動部科技委的資助下,由中國勞動保護科學技術學會具體承擔的“中國安全科學技術歷史、現狀與未來發展研究”課題,對我國80年代的安全投資狀況和效益作了部分的抽樣調查,獲得了一些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數據。表9-1、表9-2、表9-3分別給出了一些數據。

      表9-1 我國安全投資主要指標在不同時期的年均增長速度(%)

      時期 安措費比例 安措費 用品費 安全投資

    “六五”期間 -0.82 12.74 0.41 4.42

    “七五”期間 1.14 -0.70 0.09 -0.4

      80年代 1.3 9.0 0.3 3.7

      表9-2 我國企業工傷事故損失(按可比價計)年均下降速度(%)

      時期 “六五”期間 “七五”期間 80年代

      下降速度 11.37 15.11 11.99

      表9-3 我國人均年安全總代價*(元/人·年)

      年份 代價 年份 代價

    1981 181.6 1986 188.5

    1982 172.7 1987 186.2

    1983 173.6 1988 184.9

    1984 186.0 1989 176.6

    1985 169.6 1990 158.8

      *安全總代價=事故損失+安全投資

      從表9-1、表9-2中可看出,我國企業工傷事故損失在不同時期的年均下降速度大于相應時期的安全投資年增長速度,年人均安全總代價表9-3呈逐年下降總趨勢,由此可知安全投資效益逐年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车县| 天津市| 南充市| 双鸭山市| 永登县| 六盘水市| 江源县| 丹巴县| 桦南县| 霍山县| 友谊县| 开封市| 安庆市| 黑水县| 长治县| 岑巩县| 泽库县| 禄丰县| 休宁县| 宝坻区| 上林县| 桦甸市| 图们市| 黔南| 郴州市| 临汾市| 马关县| 平原县| 东至县| 阜南县| 建阳市| 夏邑县| 奎屯市| 方正县| 洮南市| 丰原市| 开平市| 陆川县| 淄博市| 合肥市| 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