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員培訓教材——第七章 重大事故隱患管理(4)
2005-06-06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表評論
第四節重大事故隱思組織管理與整改
一、重大事故隱患組織管理 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單位應成立事故隱患管理小組。
小組由法定代表人負責。事故隱患管理小組應履行下列職責:
(1)掌握本單位重大事故隱患的分布,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程度,負責重大事故隱患的現場管理;
(2)制定應急計劃,并報當地人民政府和勞動行政部門備案;
(3)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組織模擬重大事故發生時應采取的緊急處置措施,必要時組織救援設施、設備調配和人員疏散演習;
(4)隨時掌握重大事故隱患的動態變化;
(5)保持消防器材、救護用品完好有效。 省級以上主管部門負責督促單位對重大事故隱患的管理和組織整改。省級以上勞動行政部門會同主管部門組織專家對重大事故隱患進行評估,督促和檢查單位對重大事故隱患的管理和整改。縣級以上勞動行政部門府負責處理、協調重大事故隱患管理和整改中的重大問題,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簽發《重大事故隱患停產、停業整改通知書》。
二、重大事故隱患整改
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單位,應立即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難以立即整改的,應采取防范、監控措施。接到《重大事故隱患停產、停業整改通知書》的單位,應立即停產,停業進行整改。完成重大事故隱患整改的單位,應及時報告省級以上勞動行政部門和主管部門,申請審查驗收。
對在短時間內即可發生重大事故的隱患,縣級以上勞動行政部門可按有關法律規定查處,也可以報請當地人民政府批準,指令單位停產、停業進行整改。
重大事故隱患整改資金由單位籌集,必要時報請當地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門給予支持。
重大事故隱患整改工作非常重要,是隱患管理的重中之重。近幾午來,我國對事故隱患治理工作逐步重視起來。在1995年1月24 H和7門24日召開的全國安全生產工作電話會議上,鄒家華、吳邦國副總理都要求把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轉到預防為主上來,并提山以后幾年的工作要以貫徹預防為主、加強隱患治理為中心。為把隱患治理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勞動部頒布實施了《重大事故隱患管理規定》。各地區、各部門己把治理事故隱患納入各級領導的議事日程。他們查找隱患、多方籌集資金、千方百計治理隱患,有效地預防了事故的發生,安全生產形勢有了明顯好轉。安徽省政府早在1982年就頒發了《安徽省工礦企業文全生產隱患管理暫行規定》,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對隱患整改實行“三定”、“四不準”。省安委會一直致力于隱患治理工作,先后消除了安慶市向陽化工廠、巢湖鑄造廠水泥廠、馬鞍山向山流鐵礦尾礦庫、徐橋道路等一批技術難度高、牽扯面廣、資金投入大的特大事故隱患。在1995年開展的“安全生產周”活動中,全國各地緊緊圍繞“治理隱患、保障安全”這一主題開展活動。據對全國12個省、市、區的不完全統計,共查出事故隱患近40萬項,平均整改率90%以上。
1996年,勞動部充分發揮安全生產監察和綜合管理的政府職能,積極督促特大事故隱患整改工作。通過對福建、山東、廣西、北京、內貿部存在的事故隱患進行確認和初步評估,發現有23處的事故隱患發生事故的可能性較大,一旦發生事故將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家財產安全,勞動部分別對福建、山東、廣西、北京人民政府發出了《關于對特大事故隱患進行整改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盡快責成有關方面對存在的持大事故隱患進行整改,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發生持大事故。
第五節獎勵與處罰
對及時發現重大事故隱患,積極整必并有效防止事故發生的單位和個人,應給予表和獎勵;對存在的重大事故隱患隱瞞不報的單位,應予批評教育,并責令上報;對重大事故 隱患未進行整必或未采取防范、控施的單位,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必,情節嚴重的,可給予經濟處罰或提請主管部門給予單位法定代表人處政處分;對接到《重大事故隱患停產、停業整必通知書》面款立即停產、停業進行整改的單位,勞動行政部門可給予經濟處罰或提請主管部門給予單位法定代表人行政處分;對重大事故 隱患不采取芹施,致使發生重大事故,造成生命和財產損失的,對責任人員比照新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討論題 1.什么叫重大事故隱患?
2.重大事故隱患報告書的應包括哪些內容?
3.存在重大率故隱患應如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