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學家馬洛斯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第一是生存,第二就是安全,由此可見,安全對于我們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和珍貴。近年來,煤礦、礦山、電力、交通等方面的安全事故報道接連不斷,死亡、重傷的數字也在不斷的攀升,面對一個個鮮活生命的嘎然離去,看著一個個支離破碎的家庭,能不讓人凄然淚下?所以,我們必須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不斷查找安全隱患,積極堵塞各種漏洞,努力為大家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最終實現我們的安全生產目標。
現代漢語中,安全是指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事故。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企業安全文化就是企業以管理者為核心力量,通過管理者自身的言行影響、引領員工對安全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結果取得統一的認識,形成的一種企業內部的文化,以集體的安全工作風氣表現出來,也就是對安全生產價值的統一認同。然而,企業員工文化程度、成長背景、欲望和人生目標等均不一樣,要求全員形成安全統一的價值觀是我們設定的最高境界和努力方向,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安全工作的根本就是如何能使企業員工對安全生產價值觀取向達成一致,通過一種安全價值取向的一致形成集合的理念以工作形式表現出來,最終實現安全管理的各項目標。通過一些學習和同事們的言傳身教,我有以下的體會:
一、 強化以管理人員為核心力量的引領作用。
人之所以能夠從事某項工作并達到目標,是因為這些工作和組織目標,會幫助他們達到自己的目標,滿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員工在不同的生產崗位,他們的個人欲望和各自心目中的目標都不同,并且常常把自己的行為同這個目標進行對照,并據此去指導自己的行動。管理人員應意識到這些異同,具有洞察和分辨能力,根據員工的心理規律和性格特征,給他們提供發展的平臺,讓他們感覺到有成功的渴望和機會,并對他們的努力恰如其分地評價和鼓勵,讓他們感覺企業對他們的關懷,感覺到管理人員對他們的厚愛,幫助員工提高自信心,使他們感覺自己也是企業的主人,激發他們建設企業這個家園的熱情,從而達到上下同欲。
分析一些事故原因,大部分都是主要領導重視不夠,造成上行下效,一些必要的防護用品和措施形同虛設,最終釀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領導干部在安全生產管理中應意識到管理工作所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而是企業,因此,在處理任何事情,甚至日常的一言一行都必須以制度為準則,用自己的言行來達到對員工的教育和感染的目的,通過示范和表率作用制造長遠效果和影響的方式,著眼于企業安全生產文化的維護和建立。行令賞罰都要從這一高度去分析和判斷問題,并且旗幟鮮明,言行一致,通過自己的行為對員工進行示范和引導。
二、 培養員工正確的安全生產價值觀。
我們提出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自己就是第一安全責任人”的思想,就是從這里出發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就是告知每一位員工,只要我們嚴格按照安全操作規程進行工作,就能避免事故的發生,從而堅定大家的信念,大踏步的進行每一項工作。“自己就是第一安全責任人”,就是突出“以我為中心”的安全管理理念,注重引導、培植廣大職工對安全與健康的自愿、自需、自求意識,教育職工在從事各種安全生產時,都會帶著這樣一種思維:這樣做是否違章?是否威脅我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從而使看似狹義、實則廣義的“我”的安全與施工安全緊密結合在一起,并及時把這一安全新理運用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去,創新實施“正向引導教育”。運用這一全新安全教育形式,教育職工時刻關心“自我”,圍繞“本質安全、珍愛生命”這個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極具“人情味”的教育命題,比如:“我要維護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對家人的犯罪”、“本質安全才是真正的愛”等。
三、堅持“以案說法”,奏響警示教育最強音。
防止事故的發生,人是第一要素,要實現持續的安全生產,必須解決人對“事故”的了解、認識和掌握問題。事故也是一種蘊含著大量信息的有待挖掘的寶貴“資源”,通過對這一“資源”的學習和利用,客觀地總結導致事故發生的因素和規律,對安全生產大有裨益。
安全生產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以管理人員為核心力量,以人為本,創新思維,持之以恒地貫徹安全生產管理思路,感化、影響、引領全體員工取得安全生產價值觀取向的一致,上下同欲,以共同的理念,執行同一標準,才能培植出企業安全生產文化。
上一篇:安全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下一篇:安全文化 理念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