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單位如果在短時間內實現安全生產,靠的是運氣;三年兩年實現安全生產,靠的是嚴格管理;那么,長時間做到安全生產,就必須靠安全文化建設,讓安全成為職工的一種文化習慣。
安全制度警句化。只有把安全制度變成員工的一種習慣和下意識,安全才能成為大家的一種自覺行為。
眾所周知,每個施工單位、每個項目部都有系統化的安全制度,但有的單位落到實處,有的單位就只寫在紙上或掛在墻上。事實證明,只有把制度變成員工的一種習慣和下意識,安全才能成為一種自覺行為。為了讓安全制度銘刻在職工的心里,可以把安全要求、安全制度編撰成警句格言或口訣,編輯成《安全文化手冊》、《安全警句口訣》,發放到每一名員工手中,并且運用多種形式進行安全教育,如:開展“安全故事會”、“安全詩歌朗誦會”、“崗位安全應知應會搶答賽”、“安全口訣一口清”、“安全隱患處理一手精表演賽”等等豐富多采的文化娛樂活動。使這些安全警句口訣人人口熟能詳,個個見諸行動,從而極大地提高員工的安全技術素養和故障處理能力。如:某施工企業編制的《安全警句口訣》就生動有趣、瑯瑯上口、精當貼切:“寧走千步遠,不走一步險;小小安全帽,生命保護罩”!胺雷之旑^,禍不臨頭;只有保安全,日子才會甜”!耙阕裾聻槟愫,不能反感發牢騷;安全行走千萬里,事故就在一兩米”。“安全警鐘天天敲,事故苗子人人薅;違章的話不能聽,冒險的活不能干!
安全管理自覺化。項目施工不可預知或突發性因素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必須對容易發生危險的地方和環節提出警示,把“安全閥”裝到員工的心坎里,讓員工養成自我警覺、自我約束、自主管理的良好習慣。
電氣化施工經常是在既有線作業,夜間作業、封鎖點作業更是家常便飯,屬于高空、高危行業。項目領導即使多長幾只眼睛,也監管不過來。為此,項目部應當把安全工作的重點放在員工自主管理上來,可以編制《安全卡》,將施工作業應該做什么、應該注意什么、如何操作等問題一一印制在卡片上,裝在每名員工的口袋里。每人上工前必須看一遍,工中休息時溫習一遍,工后再對照卡片檢查一遍,看看有沒有違章行為,成為“安全通用卡”。對于一些容易發生危險的崗位、環節,都掛上安全警示牌,讓員工知曉自己的崗位存在哪些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如何預防事故發生,以及一旦事故發生應當如何應急處理。
安全關懷人性化。安全不僅要從生產角度出發,更重要的是從員工的生活、生存和人性角度出發,讓員工享受安全、享受安全帶來的幸福和愉快。
人人都期望安全,但為什么有的人會忽視安全呢?這主要是有的單位抓安全往往從生產和施工角度出發,而不是從員工生活、生存和人性角度出發,從而造成員工產生“抓安全是領導的事”的普遍心態。
要改變這種思維定勢,應當把安全作為員工的基本權利,給予全面保障,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體貼。除做好施工環節中的防護措施外,對一些諸如強光、輻射、水塵污染等“看不見的不安全因素”,也應進行充分的預防,以免給員工造成看不見的傷害,釀成職業病。
上一篇:端午、屈原和安全文化
下一篇:制造業中小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