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道路運輸企業的生命,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管理需要創新。道路運輸業是一個關聯著千家萬戶的行業。如果不能做到生產安全,乘客的生命、國家和人民的財產、社會的安寧都將受到威脅和損害。道路運輸業的生產安全,主要是行車安全,它既受內部管理因素的影響,也受道路、橋梁、氣候和外界人為因素的影響,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長期困擾著人們的大難題。多年來,從集團總公司、勘探局、水電廠,都非常重視道路交通安全生產,對我們運輸大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綜合治理。安全狀況有了根本性的好轉。特別是進入2000年一2006年期間,每年都要發生1-2起交通事故,直接給廠里造成了不良影響,也給傷者家里造成了痛苦,分析這些事故的原因,都是由于超速、急躁、麻痹、遇到險情驚慌失措而引發的,同時,也與自身安全生產知識掌握不夠,滿足一知半解,不能嚴格執行各項安全生產制度,究其管理上的原因,是道路行車安全管理嚴重滯后。沿用了幾十年的安全管理措施,適用不了車輛更新、人員更新、企業管理機制更新,運輸經營環境和經營條件也更新的時代,安全管理需要創新。
安全管理創新的方向在那?如果我們把目光仍舊回到舊的安全管理機制上,就會發現,幾十年來,不論是交通主管部門、交警部門還是企業領導,對行車安全,一貫采取“管”、“卡”、“壓”的管理辦法。各級安全管理人員對待賀駛員,特別是肇事的駕駛員,從來是講話口氣硬,處罰措施嚴。駕駛員一旦出了事故,領導批評,同事譏諷,親人埋怨。在這重壓之下,駕駛員是慎之又慎,然而,還是事故不斷。“硬壓”的效果不好,可又有什么好辦法呢?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借助文化的力量,加強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構建和諧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新機制,這也許就是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管理創新的出路。
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企業文化是當代世界企業管理的新熱潮。企業盡管我國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制度不同,經濟體制和文化傳統在著差異,但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80年代傳入我國后,經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企業文化之花已在我們的國土上結出豐碩的果實。特別是集團總公司頒布實施的企業文化建設綱要和基層建設指導意見,給我們指明了建設企業安全文化的方向。安全文化就是借助企業文化的成果,充分運用文化的導向功能,把長期的生產經營和安全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本行業特點的安全管理經驗,提升到物質與精神結合的境界,成為加強和改進企業的安全管理的精神動力。它包括企業安全價值觀念,安全生產責任感,安全道德觀念,安全目標和安全行為準則等,既是一種文化現象,又是企業安全管理的一種理論。
在運輸安全行車管理過程中,職工的創造性、向心性思維和自我價值實現等心理要素,是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基礎。通過安全文化各類形式的宣傳和引導,職工對文化情有獨鐘。早在90年代,在汽車駕駛員中,興起一股在駕駛室懸掛毛澤東像的熱潮,據說就是駕駛室布置得色彩斑斕,有的還給自己的駕駛室起了雅號。這反映的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安全文化,旨在引導人們一種崇尚安全文明的習慣和做法。我們在今年安全文化創建實施中,積極地創刊了《安全文化》,里面涉及了“安全導航、做人做事、安全我見、安全論壇、團隊建設、事故案例、安全常識、安全規范和安全法規”,在全廠職工中起到了安全文化和制度去約束自己的行為。主要是營造一種良好氛圍,改變觀念,樹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的安全理念。在《安全文化》刊物里,我們按照駕駛員的不同心態,給予不同的歸類,提出做為全廠各級領導和安全管理部門,對萌芽在職工中的文化現象,要站在安全生產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積極加以引導,把職工的熱情和創造情引導到安全管理上來,為安全行車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這一看法,越來越成為共識,加強企業安全文化建設成為全行業安全管理共同追求。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管理實踐,越來越多的溶入文化因素,越來越貼近職工心理要求,在企業安全管理上,文化的作用越來越大。
我們借助企業安全文化的力量,把親情深深熔鑄在全體職工的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現代道路運輸,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運輸設備的技術性能日臻完善,高速公路的大量興建,公路快速運輸系統的初步建成,現代通訊、各種監控手段日趨先進,這些對搞好行車安全,固然十分重要,但掌握、使用、處置這些先進技術設備,對安全生產起決定作用的仍是人。生產技術程度越高,人的管理地位越顯重要。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用先進的企業文化經導職工,加強職工的安全文化修養,培育職工安全自律與他律的意識。
重視企業職工安全素質的養成教育。今年我們把全員安全培訓放在首位。教育培訓分系統教育和自我教育兩方面。系統教育方式有:培訓、輪訓、復訓、安全形勢分析會等。自我教育方式有:安全例會、安全知識競賽、安全談心、安全幫教等。安全培訓的目的一是增強職工安全意識,變安全生產“要我干”為“我要干”,變“要我管”為“我要管”,變少數人管理為全員管理。二是提高安全員安全素質,使管理者和操作者都能了解事故發生規律,掌握先進的安全管理設備,具備妥善處置突發事故的本領。
重視凝聚各方面力量。大隊黨政工團齊抓共管,根據駕駛員身體、技能、駕駛經歷、所駕車型不同、以及不同時期的心理特點,從各自工作角度,設計好活動載體,圍繞全年安全生產目標創一流,開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安全環保基礎年”、“強三基、反三違、除隱患、嚴達標”、安全生產責任討論以及“安全生產月”、“安全警示日”等活動的實施,比如,同時還要組織開展各類安全競賽,安全月、安全周的競賽,黨政領導安全囑咐,家屬安全勸導,工會、共青團安全監督等活動。
重視安全管理隊伍的網絡化建設。在現有安管隊伍的基礎上,建立一個行政領導為中心,向12個基層配屬單車幅射的安全管理網絡。每一個層面都要有人負責,每一個層面都要做到人員、制度、措施“四落實”,每一個層面都要重視安全文化建設,每一個層面都能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方法,分析、評價系統中的安全狀態,及時發現、通報系統中的危險性,通過采取綜合措施,使系統內發生事故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安全達到最佳狀態。
重視持之以恒做好安全文化建設。文化的熏陶功能是不能一竿見影的,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做到月有安排,季有打算,年有籌劃,每年都有所提高。日積月累,企業安全文化才會顯示其獨特的功能。
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目標是為行車安全營造一個親和力很強的氛圍。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管理系統中的要素是人、車和環境,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人。人是企業之根本,人是管理工作中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能否調動職工的積極性,是企業安全管理成敗的標志。
加強道路運輸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當前要創新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的主要內容在對待事故的認識上要走出兩個誤區:一是事故不可避免論。道路運輸企業的安全生產,受外界因素制約較多,從企業領導到職工都有一種錯誤認識:“事故不可避免”。事故發生以后,有些管理者采取自我解脫辦法,把事故發生原因歸咎于客觀因素,歸咎于“運氣不佳”,企業員工中也有同感。人性化的管理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事故的發生,采取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精神。認識是行動的向導,對事故的正確態度應是從血淋淋的事實中,找出管理者和操作者自身存在的問題,掌握防止事故發生的本領。同時,將經驗教訓在企業干部職工的頭腦中逐步消化、吸收、積累,成為指導安全實踐的意識,達到多數人安全生產的目的。這也就是道路運輸企業長期實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論升華。二是重處罰,輕教育。事故發生以后,對肇事者,更是事故的受害者。有些人就是在肇事中受傷以至喪生,既使沒有受傷,精神也受到很大的打擊。對事故的發生,多數肇事者是會對給國家和人民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進行自責的。關心事故責任者,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慰籍,生活上的關懷,化解駕駛員肇事后的心理矛盾,幫助他們從事故的陰影中走出來,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吸取應有的教訓,這樣的教育作用將更有效,教育效果也會更好。發揮文化的力量,多給人與關懷,使違章、肇事者從事故的陰影中走出來,使其他職工從中受到啟示。為行車安全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在對待制度的認識上,無規矩不成方圓,重視規章制度的約束力,但對待制度人性化的管理采取的是與時俱進的態度。我們雖然在安全管理上都有一套規章制度,人性化的管理不能離開原有的管理成果,對這些規章要進行很好的梳理,沿用對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摒棄那些多余無用的,建立適應新的營運環境的新規章制度。使制度真正起約束人,管理人,促進安全生產的作用。
在宣傳教育的認識上,人性化的管理重視宣傳形式,管好用好安全文化宣傳陣地,如安全勸導牌、提示牌、標語牌和安全宣傳欄,同時把宣傳教育的形式向全廠拓展,開展網上教育。教育形式上,一改我說你聽的傳統教育形式,開展電視廣播專題、安全文藝演出、安全文藝創作,安全體育比賽、安全理論研討、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鼓勵行車人員和全體職工參與。宣傳內容上,人性化的管理慎用“嚴禁”、“不準”,多用“請你注意”,力求形象生動,平等對話,富有人情味。
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把安全文化建設作為系統的管理工程才是其本質。只有抓住事務的本質,才能把握事物的現象,防止安全文化建設走過場。
有的職工認為安全文化建設就是崗位上的文化,或說是上班文化。工作不出事、行車無事故,就是安全第一,就是一好百好。
道路交通運輸事故問題確實發生在崗位上,但安全文化建設不能僅僅放在崗位上,放在出安全事故后的經驗總結上。要把安全文化建設放在全方位、多視角的安全體系中去思索、去實踐。
這也就是說,安全文化建設不僅有崗位上文化建設,也有崗位下文化建設,它輻射到職工的職業道德、業務技能、工作情緒、身體狀況、家庭環境和社會交往等一系列的問題。
行車事故發生在崗位上,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因為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必然性通過偶然性表現出來,并通過偶然性為自己開辟道路,所以在安全文化建設中,我們要抓住每一個偶然,如這個職工不按規定執行規章制度而發生違章了,那一個駕駛員沒有堅持出車前車輛檢查而使車輛帶病行駛了等等,所有這些現象,都有其背后必然的、規律的東西,我們只有揭示這些現象,正面地對職工加以教育引導,使職工在安全生產中樹立安全文化價值觀,樹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安全理念,安全行車,“三分靠技術,七分靠做人”。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集團公司、勘探局和水電廠各級領導從思想意識上都高度重視安全生產,胡錦濤總書記強調了和諧發展,科學發展,把“安全發展、清潔發展、節約發展”落角于全社會和企業的重要議事日程上。從安全生產到安全發展,從環境保護到清潔發展,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發展理念讓我們更為理性的思考交通安全。但同時要看到,目前是做好交通安全工作矛盾多、難度大的時期。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我們在交通安全管理上必須從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以理性應對各類事故,積極尋找預防各類事故的新機制、新方法;在安全生產的實踐中,要發現并把握事故發生的規律,事故要變成資源,教訓要轉化為財富;實現交通安全無事故關鍵在人,首先就是預防和減少它的發生。探究發生事故的原因,有機制問題,有管理問題,也有技術問題,但歸根結底是企業文化的問題,是人的素質問題;我們必須重視發揮文化的功能,創建水電運輸企業安全文化,也許對運輸大隊管理有效地預防和遏制各類險情及事故的發生,改變道路運輸不安全的局面能有所裨益。
上一篇:從“亡羊補牢”看安全文化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