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文化的形成都要經過漫長時間的積淀,是新舊文化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一種從量變到質變轉換的過程,更是新舊兩種文化長期斗爭的結果。安全文化也是如此。
安全文化是廣大職工在安全生產實踐中形成的共同的價值觀念、行為習慣和行為準則,是以人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文化形成的群體性特點,要求安全生產必須是人人參與,人人有責,形成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局面。筆者認為重在解決好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和安全生產監督體系的問題。安全生產保證體系、監督體系,就是指為實現安全生產,由人員、設備和管理三個基本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要實現三個要素的最優組合和協調發展,有以下三大任務:
一是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職工團隊組織。二是加大保持設備和設施健康水平的投入,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使電力設備設施科學先進配置合理。三是加強安全生產管理,不斷創新管理機制,改善管理辦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文化既然是新舊兩種文化長期斗爭的結果,在短期內勢必會出現反復。如何才能保證安全文化建設的勝利果實,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首先要從制度上,從源頭上解決安全文化的根植問題。在電業安全規程的條條框框范圍內,要對我們現有的安全管理文件進行補充完善,特別是要讓那些對促進安全文化建設的制度發揮積極作用。對那些影響甚至阻礙安全文化建設的陳舊落后的條條框框要堅決革除,在制度上營造安全文化生根發芽的土壤。其次,要樹立敢于管理和善于管理的思想,為安全文化的開花結果保駕護航。安全文化的形成的結果是安全生產保持長期穩定的局面。要維系這樣的局面,必須有鐵的紀律作保障。一是要在職工群體中廣泛開展,“寬是害,嚴是愛”的思想教育,讓他們認識到對習慣性違章的處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目的是要讓‘“違章、麻痹、不負責任"的思想受到警醒、觸擊,提高安全生產的意識,在工作中切實采取安全措施,維護好安全生產長期穩定的大局。二是要樹立不怕“得罪人”的思想。嚴格的管理勢必要觸及到一些人的利益。怎么辦?是勇往直前,還是半路敲鼓退堂?我想只要本著對企業,對職工負責的態度,對每一次事故都要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要求嚴肅查處,大膽管理,公平對待,就沒有什么了。三是要善于汲取"他人亡羊我補牢"的教訓,就是要通過一系列事故通報的學習,對照自己,舉一反三地找出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切實加以整改,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總之,要通過制度的建設和完善,以及嚴格的管理,營造安全文化的生存發展氛圍,促進安全生產良性循環。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企業安全文化的建設任重道遠,盡管如此,將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積極工作,努力讓企業多一份安寧,讓社會多一份和諧。
上一篇:安全管理制度與安全文化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