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要素”是對安全生產工作著力點再一次權威的提煉和升華,這也成為我們了解吳江和常熟安全生產現狀的一個參照系。雖然“五要素”的界定時間尚短,但基層早已自覺不自覺地圍繞“五要素”而謀篇布局。吳江、常熟兩個地方的政府都為安全文化建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也采取了不少新鮮的宣傳教育形式;《安全生產法》在這兩個地區已經逐漸撒下了大網,同時基層也已經或即將出臺一些相關政策、措施,作為上位法的細化和補充,執法機構也得到建立和充實;無論市政府還是企業,安全責任至少在書面上得到了層層落實,“出了事故要負責”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安全科技逐漸受到重視;安全投入慷慨而理性。所有這些,都讓我們感覺到安全管理與經濟發展之間正在產生一種良性互動。
采訪中,我們深切體驗到,安全生產“五要素”既相對獨立,又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相輔相成甚至互為條件。安全文化是靈魂和統帥,是安全生產工作基礎中的基礎,是安全生產工作的精神指向,其他的各個要素都應該在安全文化的指導下展開。安全文化又是其他各個要素的目的和結晶,只有在其他要素健全成熟的前提下,才能培育出深入人心的“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安全法制是安全生產工作進入規范化和制度化的必要條件,是開展其他各項工作的保障和約束;安全責任是安全法制進一步落實的手段,是安全法律法規的具體化;安全科技是保證安全生產工作現代化的工具;安全投入則為其他各個要素能夠開展提供物質的保障。當然,即便在吳江、常熟這樣經濟發達地區,“五要素”的落實也并非盡如人意。安全文化仍顯表面化,內涵不深;法制建設中地方法規與上位法存在或大或小的沖突,有些法規之間出現重復和交叉現象,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難于嚴格實施,基層執法隊伍存在名不正言不順的問題;安全責任的分解不夠細密,主管安全的人擔驚受怕,不管安全的人無事一身輕;安全科技概念模糊,分類不清,在中小企業推廣的難度較大;安全投入的具體運作規范不健全,投入保障機制還不成熟。這些問題有的剛剛浮出水面,有的已經相當嚴重,亟待解決。安全科技亟須重視
在對吳江和常熟安全生產“五要素”的報道中,我們對安全科技下筆甚少。因為即使在這兩個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安全科技的應用情況也無法令人滿意,沒有大書特書的余地。由于安全科技總體水平的落后,我國在企業安全硬件設施建設上存在明顯的欠缺。而少數地方特別是鄉鎮一級,由于經濟建設上的浮躁短視行為,也潛在地影響到了安全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從業人員素質整體不高,也大大削弱了安全科技的效力。如果將安全科技研究成果簡單市場化,并不利于安全科技成果的推廣和使用,因此需要考慮安全科技研究的公益化政策。
“科技興安”如何才能在現實中落地,也許需要兩方面的努力。對科研機構和中介機構而言,要做的可能是加強基礎性研究,結合國家安全生產規劃和技術裝備保障體系建設,發揮科研和中介機構的作用,整合科研力量,針對重要工業領域中亟待解決的共性、關鍵性技術問題展開攻關。對政府部門而言,需要做的是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大力推廣普及安全高新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引導鼓勵企業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符合自身生產條件的新的管理手段、新技術、新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