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組安全文化是班組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價值觀和安全行為準則的總和構成了安全文化。它是人的安全意識、安全信仰、安全習慣、安全道德、安全傳統、安全價值觀念以及安全技術、安全產品的綜合反映。班組安全文化是企業安全文化在班組的具體實踐和體現,其重要特征就在于它體現著強烈的人文價值關懷。
其一,經濟價值關懷。安全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安全文化是經濟發展的保證。有資料表明,預防性投入與事故整改的關系及安全效益金字塔法則表明:預防性的“投入產出比”高于事后整改的“投入產出比”,兩者的比例為1∶5。如果我們在具體的安全生產工作中,注重強調班組安全文化建設,這個比例關系將被改寫。
其二,管理價值關懷。班組安全文化能將全體班員都納入集體安全情緒的環境氛圍之中,產生有約束力的安全控制機制,使班組由松散群體轉化為有共同價值觀的、有共同追求的、有凝聚力的集體。它對于企業既是一種現代安全管理思想,又是一種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它是完善安全管理體制與完善提升人員行為素質,建設現代安全管理模式的基礎。
其三,社會價值關懷。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統計表明,全球每年因工死亡人數高達110萬。而我國每年也至少有10萬人在意外事故中喪生(包括交通事故),特別是中國的礦難是世界礦難平均數的100倍,一年死于安全事故的是12.7萬人。班組安全文化強調班員要科學而客觀地把握人生,珍惜生命,創造安全、健康、舒適、長壽、穩定的美好人生。
其四,政治價值關懷。在人的所有目的中,沒有比關于人自身發展的更高的目的,這就要求我們把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和徹底的解放視為最高目標。這與班組安全文化所倡導的“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是一致的,其共同特點就是堅持“以人為本”。
實踐證明,建構實現生產的價值與實現人的價值相統一的班組安全文化,是企業建設現代安全管理機制的基礎。當前,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更加重了,而班組作為安全生產的主戰場,必須把安全文化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時要特別注意把握行之有效的建設路徑。
路徑一:“內化于心”。各類事故發生的背后,盡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原因,還在于“安全第一”的思想并沒有深入人心,還在于遵章守紀并沒有形成一種群體的自覺行為。要通過安全理念的內化來實現,使“關注安全、善待生命”成為職員工的內在需求,從根本上解決“要錢不要命”的問題,把“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價值觀根植到心靈深處。
路徑二:“固化于制”。安全理念要發揮效用,必須以行之有效的制度融入進去,固定下來,貫穿到班組安全生產全過程,變成持之有據、可操作性的長效機制。要堅持“逐級負責、分工負責、系統負責、崗位負責”的原則,明確班組每個成員在安全管理中的責任,形成責權分明、運作有序、互相支持、互相保證的安全責任體系,從而把安全責任落實到生產過程的每一個崗位和環節。
路徑三:“外化于行”。班組良好的群體安全行為的形成,離不開班組良好的物質、生活、學習和人際環境,更離不開員工個人行為規范的養成。只有把班組的安全理念同職員工個人的行為聯系起來,促使人人敬業愛崗,才能喚起“人人保安全”的工作熱情,形成群體保安全的能動性。
路徑四:“物化于術”。企業和班組的安全生產要求是一個永續的過程。面對這樣的極限挑戰,人類最大的智慧就是“物化于術”,也就是要積極研究、開發、應用,經過實踐成功驗證了的安全技術和安全產品。
上一篇:農民工社區安全文化建設研究
下一篇:班組安全文化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