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各地事故多發,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從本質上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刻不容緩,安全發展停留在嘴上毫無意義,安全思想要永駐心田,安全需求要發自內心,安全行為要轉化為自覺行動。安全監管需要采取多種措施,提高全民安全素養,讓安全思維常態化,讓安全成為一種習慣,從根本上防止事故。為此,在培育安全文化上我建議:
一、豐富宣傳方式,深化宣傳教育內容,加強聯合宣傳力度,推動安全觀念深入人心。采取探討會、廣告、宣傳單、安全知識競賽、專項活動等形式多樣、靈活多變的宣傳方式,提高安全宣傳的實效;擴展宣傳內容,特別要加大安全生產案例故事的比重,發揮事故的警示作用,增強安全說服力,因人而異,加強宣傳針對性,結合人民的不同生活、工作環境,選擇多種多樣的宣傳內容。
到農村,宣傳要以柴垛防火、農機管理為重點,以提高農村自然災害條件下的應急管理能力為任務。進城鎮,做好燃氣爆炸、防火、防電等宣傳工作。
在企業,要從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踐行安全操作規程下手,管控人的不安全行為,及時識別物的不安全狀態,提升管理水平,消除不良環境影響。
各級政府要建立本地區安全信息平臺,根據安全形勢,定時發布安全信息。安全監管部門要及時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安全生產精神,聯合司法等相關部門加大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逐漸推進安全生產、安全管理法治化進程,用制度管安全,培育全民安全法制理念,提高安全思想境界,這樣才能杜絕空喊口號的形式主義,讓安全成為一種法律底線思維制約的自覺行動。
二、增強責任意識,強化實踐操作措施,加大安全綜合考核力度,引導規范安全行為形成習慣。在宣傳的基礎上,采用調查問卷、專題活動等方法,引導農村和城鎮居民辨識生活中的危險有害因素,以及周圍環境中存在的潛在危險,讓居民通過實踐體驗,認識到危險源,進而提醒自己,做到行為安全。政府要采取多種多樣的考核活動及知識競賽,吸引群眾參與,用考核促進安全意識的固化。
政府要加大監督力度,促使企業建立健全實踐操作制度,讓作業員工通過安全實踐操作,辨識工作過程的危險因素,通過組織各種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識競賽,以及專題考核活動,促使員工行為安全常態化,讓安全責任落實為安全行動,養成安全習慣。
三,培育全民安全文化理念,營造“處處行安全”的濃厚氛圍,熏陶增強全民安全凝聚力和向心力。安全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求結合時代安全形勢,不斷開展形式豐富的安全文化活動,突出新穎性,深挖安全文化價值,要重力度,拓廣度,求深度。加強全面普及安全知識的能力,在農村和城市建立安全活動室,倡導生活、工作行為一體化安全。
強化新聞媒體正面引導,發揮安全故事、電影等文化題材的優勢,注重反思,打造貼近現實的文化理念。通過安全文化的長期熏陶,潛移默化,促進人民把安全生產銘記于心,讓安全行為習慣化,讓安全習慣成為安全意識的自然流露。
上一篇:抓好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下一篇:對煤礦安全文化的幾點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