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識,是加強安全生產的重要內容。本文著重就學校、農村、企業、社區、家庭五個層面,就交通安全文化建設的實踐經驗做法進行了總結,對于強化人的安全觀念,增強安全價值觀,規范安全行為,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主題詞:安全文化 交通安全 實踐探索
基層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基礎,是人們在日常的安全生產和安全生活實踐中,經過長期積淀,不斷總結、提煉形成的,廣大群眾所接受和遵循的安全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安全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基層安全文化建設日益成為基層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四川省眉山市在基層安全文化建設上下功夫,努力開展安全文化“五進”活動(即安全文化“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進社區”、“進家庭”),不斷豐富安全文化的內涵。市民的安全素質得到了提高,有效地抑制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一、突出行為規范,開展學校安全文化建設
從我國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特別是道路交通事故血的教訓中,人們已經認識到,人的行為和安全意識是導致事故的重要因素。學校是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安全文化建設從學校起步,從孩子們抓起,培養出有良好安全素質和意識的小公民,是全社會應共同關注的大事,也必將為我國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打下牢固的基礎。
眉山市由教育部門牽頭,宣傳、共青團、公安派出所、公安交警、安監等部門配合,積極開展學校安全文化建設。各學校按照統一部署,建立安全工作體系,把安全教育納入課堂教育計劃,從小培育孩子們的安全意識。積極開展“安全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小手拉大手”等活動,組織學生成立“小交警隊”參加社會實踐,與交警一起維護交通秩序等活動和日常安全教育,完善安全警示標志,設置安全宣傳櫥窗或宣傳欄,潛移默化,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安全習慣。彭山縣鵬利小學創造安全氛圍,讓學生唱安全歌、做交警手勢操(學校自己編排的廣播體操)、看交通安全電視錄像節目、組織安全演講比賽、給父母寫一封安全生產的信,讓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交通安全習慣。洪雅縣洪川小學實行自行車檢查放行制度,每天放學前由專人檢查學生的自行車車況,杜絕了故障車、隱患車上路,同時也逐步強化了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眉山市第一小學把每學期第三周定為“安全教育周”,開設安全知識講座,并在學校開展停電時樓道疏散演練,提高同學們的安全意識和對安全事故的應急能力。公安交警部門不定期深入學校,為師生上交通安全知識課,講解典型事故案例,開展“交通安全學校”創建活動。通過安全文化建設,學生們在公眾場所表現出的良好行為習慣,讓社會滿意,令家長放心,很多家長很欣慰地說:“孩子掌握的安全知識比我們知道的還多”。
二、突出安全常識教育,開展農村安全文化建設
從我國的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員構成中不難看出,農民工和外出務工人員所占比例很高。礦難事故中死亡人員絕大部分都是外出務工農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占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的80%以上,農村人口所占比例更讓人觸目驚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局面?一方面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比例高;另一方面,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安全意識不強,是造成死亡比例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針對農村人口的實際情況,我們以市農辦為牽頭單位,市公安局、交通局等單位配合,以建設“交通安全村”為載體,以開展安全常識學習教育為突破口,推進農村安全文化建設,努力提高農業人口的安全素質。
一是健全鄉鎮安全生產工作機構。全市130個鄉鎮都成立了安全生產委員會,由鄉鎮黨委書記或鄉鎮長任安委會主任。安委會下設辦公室,配備專兼職工作人員,使鄉鎮安全生產工作和安全文化建設有人抓,把安全生產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保證安全生產工作“有人做、有錢做”。
二是廣泛宣傳教育。以村為單位,建立安全教育活動室,設置安全生產宣傳櫥窗或宣傳欄,在人口密集和主要交通地段書寫永久性安全警示標語。丹棱縣楊場鎮獅子村以“七個一”活動(書寫一幅固定標語、制作一個固定展板、建一個安全活動室、每半年召開一次安全學習會、每月進行一次駕駛員安全培訓、每個家庭貼一幅安全生產宣傳畫、每個家庭發一份安全宣傳資料)為載體,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對村民進行教育,提醒村民時刻牢記安全。在全市324臺客運車輛、6個客運站滾動播放警示教育片;在每一輛客車、出租車上張貼安全警示標語,努力讓外出農民接受安全教育,讓農民朋友知道“什么車可以坐,什么車不能坐”。
三是加強重點人群教育培訓。在開展鄉鎮機動車及駕駛員情況調查的基礎上,以鄉鎮為單位成立機動車駕駛員學習組,堅持每月對機動車駕駛員進行一次安全教育,督促駕駛員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繃緊安全這根弦。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市安辦等單位,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和勞務輸出人員進行培訓,讓他們掌握安全法律法規和常識,努力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
四是大力開展“安全生產示范鄉鎮”活動。堅持市政府領導和市級部門聯系示范鄉鎮制度,加強對鄉鎮安全生產工作機構建設、制度建設、安全投入、隱患排查和整治、安全監管等工作的指導,指導基層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從資金、技術、宣傳資料等方面給予幫扶支持。
三、突出反“三違”,開展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企業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安全生產是企業和職工的生命線。引發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違章作業、違章指揮、違反勞動紀律等“三違”現象是一個主要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企業忽視安全文化建設,導致職工缺乏安全意識和良好的安全行為。眉山市由市交通局牽頭,市經委、市規劃和建設局等市級有關部門配合,開展了安全文化建設進企業活動。
一是開展企業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規范生產現場,從基礎設施與基礎管理的綜合治理整頓抓起,從日常安全管理的基礎工作抓起,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的管理制度;推廣運用安全科技手段和裝備;嚴格執行安全檢查和運行規程;加大安全投入力度。眉山汽車運輸總公司在全市所有長線、超長線客車上安裝行車記錄儀或GPS衛星定位系統,實行每天出車前解讀行車記錄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交通違法行為,大大降低了駕駛員違法行車的次數,保證了行車安全。
二是開展“千人(次)隱患排查活動”。領導帶頭查隱患,并充分利用現有的專業技術人才,讓專家、行家走出辦公室,深入第一線,參與并指導隱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三是進一步深化安全警示教育。各企業通過運用事故案例揭示和證明安全生產“差一點不行,一點不能差”的客觀規律與必然要求,引導和教育廣大員工牢固樹立自我防范意識。特別是對關鍵崗位、關鍵作業環節和關鍵人員,堅持開展集中性和經常性的安全教育活動,持之以恒地進行灌輸,入耳入心。眉山電力公司通過請專家為全體管理人員上安全培訓課,召開事故隱患“說清楚”會議,讓班組長參加全系統安全分析會等形式,加強安全文化建設。
四是開展多種形式的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活動。緊緊圍繞落實標準化作業的要求,把廣大員工,尤其是生產一線員工的工作意志與主要精力統一到遵章守紀、嚴格規范的生產作業上來。眉山車輛廠、啟明星鋁業公司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和安全知識競賽活動,有力推動了企業安全文化建設。
四、突出警示教育,開展社區安全文化建設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隨著經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深入,社區居民構成發生了很大變化,無管理單位的人員和流動人口越來越多,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組織開展教育活動難度大,安全教育很難落到實處。我們結合社區特點,由市民政局牽頭,市級有關部門配合,開展了社區安全文化建設。
一是要求社區管理者、居委會把社區安全文化建設列入議事日程。落實人員、經費、時間,加強社區安全管理。
二是通過街道辦事處、居委會調查了解社區安全狀況。包括社區人口、機動車輛、駕駛員狀況、安全隱患狀況,對社區的安全狀況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件的社區還要把定期不定期組織機動車駕駛員學習和教育。
三是在社區開設安全生產專欄,書寫固定標語,張貼宣傳掛圖、宣傳消防知識、交通安全知識、安全生產知識,分析典型事故案例,促進居民安全意識的增強。
四是把社區安全文化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結合起來,努力建設平安社區。部分社區在社區居民和駐社區單位中組建了3-5名懂法律、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員參加安全志愿者隊伍,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一道,負責社區內安全管理和宣傳咨詢工作。
五、突出溫馨提示,開展家庭安全文化建設
安全是家庭幸福的保障。我們在基層安全文化建設中,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公安交警等部門配合,緊緊抓住家庭這一社會的最基本組織元素,突出政府和家庭成員之間的溫馨提示,促進家庭安全文化的豐富和發展。
一是通過媒體進家庭。在電臺、電視臺、報紙開辦安全教育專欄,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安全常識,對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進行分析。電視臺堅持每天播放安全公益廣告,并以字幕形式在電視上滾動播放安全知識,提醒市民注意安全。同時,充分發揮現代通信設施的作用,通過移動通信公司采取發送短信的方式,把安全常識、安全警示語發送給手機、小靈通用戶。
二是送安全知識進家庭。組織印制安全常識、宣傳資料,包括卡通圖片、日歷、致駕駛員的公開信等,發放到家庭,讓每一個家庭每天都能看到安全常識,得到溫馨提示。
三是家庭成員間溫馨提示。駕駛員的家人督促駕駛員按時睡覺,保持旺盛的精力出車,提醒駕駛員出車前堅決不喝酒、不開英雄車,不違反安全法律法規;孩子上學時家長提醒過馬路要走人行道;家人上班時提醒注意安全。丹棱縣委宣傳部、縣公安局交警大隊還組織縣級機關開展家庭交通安全知識電視競賽,以家庭為單位參賽,宣傳道路交通安全知識,并在縣電視臺實況轉播和重播,收到了較好效果。
上一篇:安全文化建設是企業發展的基礎
下一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系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