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事故,實現安全生產,始終是縈繞在各企業干部和職工心頭的大事。近年來,“本質安全”屢屢被人提起。究竟什么是“本質安全”?有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是,要從設備本身的設計著手,生產過程有安全控制手段,生產系統的儀表控制、連鎖控制等能夠在脫離設計點的一定范圍內自動報警甚至自動糾偏,保證正常運行。只要能夠做到這些,就是“本質安全”了。其實,這種本質安全的觀點是錯誤的。
在生產的安全控制技術上下功夫當然是必須的。提高設備的自動化控制水平能有效地防范各類事故。但任何技術或設施歸根結底還是要由人來掌握,“本質安全”能否實現,關鍵還是靠人。來自石化行業的事故原因統計結果表明,由于技術上沒有解決的問題或由于意外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事故的幾乎沒有,但是因為管理上和紀律上的問題出現事故的卻常有發生。避免和減少生產事故,要從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入手,運用科學的方法,超前管理,系統防范。要落實安全經費,建設生產現場事故防范設施,提高安全自動控制水平,強化隱患整改,這些都是企業安全管理行之有效的辦法和經驗。然而,從根本上講,這些還都是外力作用。要真正實現安全生產,關鍵還是在于人的內在因素,在于人的安全意識、安全責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這才是“本質安全”的關鍵所在。如果不能通過各方面的工作達到這樣的“本質安全”,安全生產就是空談。以為只要采取了一些技術措施,就是“本質安全”,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那是十分危險的。
上一篇:這樣的“馬后炮”要得
下一篇:當安全成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