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蝴蝶效應”理論指的是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蝴蝶在熱帶輕輕扇動一下翅膀,遙遠的國家就可能造成一場颶風。
“蝴蝶效應”預示著如果對一個微小的紕漏不以為然或任其發展,結果很可能會像多米諾骨牌那樣引起崩潰,對一個企業、一個單位甚至一個國家產生深刻的影響。這一定律反映到我們電力企業的安全管理中,同樣有著重要的警示意義。歷史經驗告訴我們,電力生產中的事故,總是從薄弱處打開缺口, 如生產中由于不掛接地線,上桿不驗電,加之監督檢查不到位,而誘發或造成的事故教訓不勝枚舉。
在電力生產中,總是會有那么一部分人對電力安全掉以輕心,認為平日里的這一點點的違章小動作并不會對整個電力安全產生多大的震動,但細心的人們會發現,那么多的電力事故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作業人員違章操作,違反《安規》措施盲目施工,總是導致事故發生的首因。說到這里我們不驚要想:“如果事故責任者在事發之前都能嚴格執行各項安全規程,不越雷池半步,對每一個細節都高度重視,事故還會發生嗎?”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正是 “蝴蝶效應”要為我們電力部門提出的警示:電力安全,一個壞的微小的違章小動作,如果不及時加以制止、糾正,終會引起一場大的電力事故。現實工作中,總是會有人抱著僥幸的心理或者根本不懂安規來鋌而走險,如:對“兩票”填寫不規范;操作前沒有認真進行停電驗電;操作者和監護人沒有嚴格執行復誦制度;操作時沒有認真核對設備,甚至走錯間隔;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亂,沒有按期進行試驗等。雖然,這些“走險”看似小事,但是,對電力安全生產卻埋下了致命的隱患。
那么,要如何成為“蝴蝶效應”的“穿山甲”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來應對:
一、必須堅持用聯系和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對平日里發現的違章小動作要及時進行制止教育,就算一千次沒出事兒,也絕不意味著下一次也沒事,要牢牢記住“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忠告,在實際工作中規范自己的每一項行為。
二、要實現控制人的違章行為首先要控制人的違章行為的動機,因此要不斷加強對生產一線員工的安全培訓,讓其在思想意識上引起足夠的重視。牢牢樹立工作票是護身符、接地線是生命線、安全帽是保護傘、監護人是保護神的觀念。
三、加大對違章行為的打擊處罰力度,對違章的處理產生震懾力,讓其牢記違章的嚴重性,以杜絕同類事件的發生。
“安全”就如同我們電力人共同細心呵護的“孩子”一般珍貴、脆弱,但卻來不得半點馬虎,任何一次不經意的不良行為都有可能對其造成極大的、永久的“傷害”,而這也正是“蝴蝶效應”要向我們說明的道理: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小的漏洞和差錯,如不然它可能就是誘發下一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上一篇:“躬身三問”拒絕“好人主義”
下一篇:安全拒絕“老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