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又名砒,砷為重金屬毒物,蘊含在巖層中,滲入地下水和煤層。正常人體組織中也含有微量的砷。本來金屬砷因不溶解于水,是沒有毒性。通常說的砷中毒,實為砷化物、特別是又名砒霜的三氧化二砷中毒。日常生活中,砒霜常用于他殺或自殺,也有由砒霜引起災難事故的。
砷中毒的癥狀
急性砷中毒口服后即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水樣大便、混有血液,可引起失水和循環衰竭。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有煩躁不安、譫妄、四肢肌肉痙孿、意識模糊、以至昏迷,最后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急性中毒可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多發性神經炎、中毒性肝炎和心肌炎。急性吸入砷化合物的主要癥狀有咳嗽、噴嚏、胸痛和呼吸困難;三氯化砷對呼吸道刺激性很強烈,可引起咽喉、喉頭水腫,以致窒息。全身中毒癥狀一般較輕。皮膚接觸砷化合物可有瘙癢和皮疹。
慢性砷中毒,除有神經衰弱癥狀外,多見皮膚粘膜病變和多發性神經炎,胃腸道癥狀較輕。砷化合物粉塵可引起刺激性皮炎,特別在胸背部、皮膚皺褶或濕潤處,如口角、眼瞼、腋窩、陰囊、腰部、腹股溝和指(趾)間。皮膚干燥、粗糙,可見丘疹、皰疹、膿皰,少數人有剝脫性皮炎。日后,皮膚呈黑色或棕黑色的散在色素沉著斑。毛發有脫落,手和腳掌有過度角化或脫皮。指甲失去光澤,變厚而脆。指(趾)甲出現1~2mm寬的白色橫紋,稱米氏線,為砷吸收的證據。米氏線是在一次較多量的砷化合物進入體內才出現。砷化合物粉塵對粘膜有刺激,引起鼻咽部干燥、鼻炎、鼻衄,甚至鼻中隔穿孔。砷還可引起結膜炎、齒齦炎、口腔炎和結腸炎。
砷化氫中毒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急性溶血;吸入氣體后3~7小時,突然出現畏寒,繼有發熱、惡心、嘔吐和腰酸痛。隨即有血紅蛋白尿和心悸、氣急等貧血癥狀。1—2天后出現黃疽和肝脾腫大。嚴重患者在3—12小時出現少尿或無尿和急性腎功能衰竭。
砷中毒的治療
急性砷中毒解毒藥選用①二琉丙磺鈉;②二巰丙醇;③青霉胺。發生腎功能衰竭應及早用血液透析,并可同時應用適量解毒劑,以對腎毒性較小的青霉胺為好,劑量100~200mg,每日2~3次。急性砷化氫引起的嚴重溶血,根據病情可考慮換血,一次換血量約3000ml。換血過程中應注意輸血反應、酸堿平衡、凝血功能等。
慢性砷中毒的治療:解毒劑應用方法參見慢性汞中毒,此外還可用10%硫代硫酸鈉10ml,靜脈注射,以輔助砷排泄。皮膚或粘膜病損處可用2.5%二巰基丙醇油膏或地塞米松軟膏。
控制溶血,及早進行血透及換血療法,解毒藥物的合理應用是搶救成功的關鍵。
1 溶血治療:由于嚴重溶血,血紅蛋白、砷-血紅蛋白復合物與紅細胞碎片可堵塞并毒害腎小管。溶血后貧血又導致腎缺氧,加重了腎的損害。故應用大劑量激素控制溶血,并靜脈補充碳酸氫鈉堿化尿液,保持尿pH 7~8,減輕血紅蛋白對腎小管的阻塞。
2 透析及換血療法:急性砷化氫中毒并發急性腎衰者均需盡快進行透析治療和換血療法。換血療法能排出血液內紅細胞碎片、砷-血紅蛋白復合物、血影細胞等;補充正常紅細胞,改善貧血、缺血、缺氧是砷化氫中毒時的特殊治療方法。換血過程中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尤其是血壓的變化,如血壓偏低,則應在血壓正常后行換血治療,或先輸血后放血,保證足夠的血容量,密切觀察有無輸血反應。血液透析,1/d,每次透析5 h,首次3 h。由于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故透析時應減少肝素劑量;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無肝素透析,應用全身和局部止血藥。每日觀察尿量、血壓、全身水腫情況,能下床行走的患者應監測體重,以決定透析脫水量,避免發生心力衰竭。注意有無高鉀、低鈉、低鈣、代謝性酸中毒等臨床表現。
3 解毒藥物的合理應用:對于合并急性腎衰的患者,由于砷化氫中毒的解毒藥具有腎毒性,且絡合物不能從尿排出,故應減少用藥劑量,在透析配合下使用。二巰基丙醇肌注后30 min,其血濃度達高峰,吸收與解毒于4 h內完成,故于透析前4 h靜脈推注。中度中毒,6~8 h靜脈推注二巰基丁二鈉1 g,并保持尿量>1 500 ml/d,至尿砷正常為止。
上一篇:急性職業中毒搶救及治療
下一篇:砷及其固體化合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