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編制預案的目的:
為最大限度的減少公司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減少企業損失,保證人民群眾及旅客的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國家安全生產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天津市安監局《關于加強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要求,制定本預案。
2、危險性分析:
2.1公司運營生產概況:
我公司是以從事旅客運輸為主的道路客運企業。公司擁有直接用于旅客運輸生產大客車485部,17000余客座,運行區域遍及津、京、冀、晉、魯、豫、皖、鄂、湘、蘇、浙、閩、陜、渝、蒙、遼、吉、黑等18省、自治區、直轄市。日行程約18萬公里,單程日行程約382公里。營運駕駛員860人左右,公司安全專職管理人員85人。
2.2危險性分析:
人、車、路構成運營生產的必須要素,由于駕駛員駕駛車輛行駛在道路上,道路上車馬行人的動態位移變化需要駕駛員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稍有不慎或處置不當便會發生行車事故,其工作性質和特點決定了道路運輸的高危、高風險,其危險性由客觀和主觀因素構成。
(1)客觀因素:
a.營運線路上的危險路段(點),如傍山險路,滑坡路段,連續彎道,急轉彎,涵洞隧道,漫水路,無人值守的鐵路道口,村鎮、交叉路口,汽車擺渡,含蠟質高的道路。
b.特殊天氣:大風、(臺風)、霧、雨、雪、冰(夜班班車)
c.不規范的市場管理造成個別車輛經營者爭搶客流,脅迫駕駛員違法行車。
(2)主觀因素:
a.駕駛員患有妨礙安全駕駛的疾病或服用鎮靜等違忌藥物。
b.駕駛員的違法行為。
c.違規操作處置不當。
d.客觀影響造成情緒不穩定及思想負擔。
e.疲勞駕駛、超速行駛。
f.思想麻痹,經驗主義。
g.私自更換駕駛員。
h.私自拆改車輛設備,改變車輛安全工作性能,駕駛不合格車輛。
3、應急組織機構與職責:
3.1應急指揮辦公室組織人員和職責
辦公室主任:公司總經理
副主任: 黨委書記,主管財務經理、安全技術副總經理,工會主席
成員: 安監處,財務處,行政辦公室主任、(處長)、事發基層單位經理,書記,主管安全副經理。
應急指揮辦公室設在公司安全監督處。
電話:022 2634 4358 022 2634 0362(公司行政辦公室)
★ 通訊聯系電話見附件
應急指揮辦公室職責:(特大交通事故)
(1)、現場辦公,在主任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在處置過程中,根據現場應急指揮組的即時信息匯報,確定應急處置方案。
(2)、協調各有關部門全力保障施救現場的物資、資金、通訊、人員、交通工具的需求。
(3)、負責向上一級主管部門報告事故情況。
(4)、組織對事故的調查,分析,結案工作。
3.2現場應急指揮組成員及職責:(應急救援結束后轉入常態事故調查處理工作組)
組長: 公司安全監督處處長
副組長:事發單位經理
成員: 事發單位安全副經理、安全管理人員(若干人)、公司有關處室人員
組長職責:
(1)負責對事故的調查及應急處置,領導各專業小組開展工作。
(2)及時準確向應急指揮辦公室主任匯報事故應急處置進度及最新情況,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議,按應急指揮辦公室指令開展工作。
(3)特殊緊急情況可先處置后上報。
副組長職責:
(1)配合組長開展工作。
(2)在組長不在現場時履行組長職責。
(3)及時向投保的保險公司報案。
專業工作組職責:
(1)事故處理專業組:
A.參與配合公安交管部門、政府部門對事故現場的應急處置調查、認定、處理、工作。
B.負責有關必備基礎管理材料的準備報送。
C.負責對事故救援大事記的記錄、整理
(2)傷員接待專業組:
A.負責死者尸體處理存放事宜,與醫院配合協調做好傷者的救治及與其相關的食宿,醫藥費用的列支管理。
B.負責傷者的出院(轉院)事宜,并及時向現場應急指揮組組長匯報傷者情況。
(3)家屬接待專業組:
A.安撫死者、傷者家屬情緒、聽取家屬意見,向家屬收集事故結案時需家屬提供的有關證明。
B.負責事故家屬的食宿安排,并做好記錄。
(4)綜合組:
A.專人負責事故所需各項費用的審核、記錄、支出。
B.負責對事故處理所需車輛的調配使用及處理事故時所需物品的采買。
C.負責事故處理期間的大事記及會議記錄的整理,負責向有關領導、部門提供所需材料的準備及報送。
D.負責現場事故處理人員的食宿安排。
E.負責領導小組與公司總部的工作聯系。
除此之外各專業組參照公司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內容開展工作。
4、預防措施:
4.1每班必對駕駛員資質進行檢查,對班車應配備駕駛員人數進行核對。
4.2每班必對駕駛員三檢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必對滅火器,安全錘、車內設施是否有拆改進行檢查。
4.3每班發車前必須對駕駛員進行問詢與告知教育并簽認。
4.4公司和基層客運單位每天對重點線路,重點車,重點駕駛員的行車狀態進行安全動態監控,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4.5每月必對運行車輛進行定期驗車,重大節、假日必須上線驗車保正車質完好。
4.6每月上線路檢一次,對重點車輛及駕駛員的行車、操作、情況處置進行檢查。
4.7每月根據不同形勢要求季節特點,對駕駛員進行一次安全培訓教育。
4.8重大節、假日的專題安全教育和培訓,并配發宣傳提示卡每人一卡學習掌握。
4.9每半年對運營駕駛員進行一次脫產安全培訓教育。
4.10嚴格執行集團外聘駕駛員管理規定,駕駛員必須持技術合格證上崗。
4.11對安全不放心駕駛員(重點人)進行一對一的重點人談話教育并記錄在案。
4.12對駕駛員進行運行安全和預防宣教的格網化管理。
4.13開展經常性、有針對性的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
5、應急響應:
5.1事故等級:按照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嚴重程度,影響范圍,和單位控制事態的能力將事故主要分為兩個級別。
I級: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故或重傷11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II級:造成一次死亡1—2人(含2人)或重傷3人以上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II級事故公司啟動應急處置方案。
5.2發生I級事故響應程序及處置:
(1)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含3人)或重傷11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后,事發單位主管領導接報后在第一時間立即報告公司應急指揮辦公室(必要時可直報應急指揮辦公室主任或副主任)。
報告內容:肇事駕駛員基本信息,事發時間、地點、天氣狀況、傷、亡人數、影響范圍及事故初步形態等。
公司應急指揮辦公室接報事故后立即報公司主管安全生產副經理(指揮辦副主任),主管安全副經理立即報公司經理(指揮辦主任),公司經理立即召集應急指揮辦成員分析事故嚴重程度并立即啟動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響應救援預案(一級響應),協調指揮辦副主任和成員單位立即組織人員,車輛,資金等趕赴現場。與此同時,將事故的基本情況,事發地點、時間,傷、亡情況,影響范圍等信息報上一級主管部門。
(2)趕赴現場后,指導現場應急指揮組工作,部署各專業工作小組開展事故施救,調查,善后處理等工作。協調當地交管及有關部門實施應急救援。
(3)準確、及時將現場各類信息,進展情況由應急指揮辦公室主任向上一級主管部門負責人匯報。
5.3應急響應原則:
發生特大交通事故后,其響應原則是從速、從快處置,避免事態擴大、防止次生傷亡和損失、減小社會影響。
6、應急結束:
6.1事故現場清理完畢,傷者送至醫院救治并得到妥善安置,死難者安置妥當、事故車輛拖至停車場存放,與當地政府或交管部門建立起溝通協調機制后,由應急救援辦公室主任(公司總經理)適時宣布應急結束。
6.2根據事故初期發展態勢,也可在事發后第七日宣布應急救援結束。
7、后期處理:
7.1善后處置:
應急救援結束后,其事故調查認定及事故傷亡人員的善后事宜,由現場處置小組(應急指揮組)的各專業小組進行接替處理。
7.2邀請投保的保險公司,承運人,財險公司有關人員到達現場,開展相關的保險受理,預賠款借支和賠付工作。
8、總結報告:
事故全部處理調解結案以及保險理賠結束后,由現場應急指揮組寫出事故報告,一式兩份報公司經理辦公室審議,一份存入公司安全監督處存檔備查。
9、培訓與考核:
9.1對管理人員應急響應能力的培訓:
(1)對管理人員法規知識進行定期培訓,使之熟知事故處理過程中正確運用的法律法規。
(2)對管理人員應對事故處置能力及處理程序的培訓。(半年一次)
(3)對管理人員保險投保,理賠業務知識的培訓。(半年一次)
9.2考核
每年對應急指揮辦公室全體人員及現場工作專業組有關人員,基層單位安全管理人員進行一次突發交通事故應急響應預案演練。通過演練,達到臨陣不亂,反應迅速,處置得當,各盡其責,高效運作的目的。對演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分析總結并記入演練檔案。
10、附則:
應急預案備案
本預案發布后報集團主管部門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備案。
11、制定與解釋:
本預案由公司安全監督處制定修改與解釋。
12、附件:
12.1應急響應指揮機構人員圖
12.2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
12.3道路交通事故二級響應現場處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