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lián)系方式 | 業(yè)務合作 | 會員

礦井重大頂板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2009-10-16   來源:安全文化網    熱度:   收藏   發(fā)表評論 0

  為了應急處置可能發(fā)生的礦井重大頂板事故,確保在事故發(fā)生時,干部職工能夠做到及時、迅速、高效、有序地應急處理事故造成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特制定礦井重大頂板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頂板事故是指在井下采掘和生產服務過程中,頂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生產中止等事故。其導致的事故類型主要有: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雖無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但已經或可能影響通風系統(tǒng)安全運行;造成設備損壞、生產中止。應重點加以監(jiān)控和防范。

  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最大限度地減少重大頂板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統(tǒng)一領導,分級管理。礦所屬各單位在集團公司的統(tǒng)一領導下,負責指導、協(xié)調重大頂板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3)依靠科學,依法規(guī)范。遵循科學原理,實現科學民主決策。依靠科技進步,不斷改進和完善應急救援的裝備、設施和手段。

  (4)預防為主,平戰(zhàn)結合。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堅持事故應急與預防相結合。按照長期準備、重點建設的要求,做好應對重大頂板事故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物資和經費準備、工作準備,加強培訓演練,做到常備不懈。將日常管理工作和應急救援工作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專業(yè)力量,努力實現一隊多能;培養(yǎng)兼職應急救援力量并發(fā)揮其作用。

  3 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指揮機構及職責

  3.1.1礦成立礦井重大頂板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作為礦應急處置事故的最高決策機構。

  指 揮 長:礦長

  副指揮長:生產副礦長 總工程師 開掘副礦長 采煤副礦長

  安全副礦長 后勤副礦長

  成 員:其他副處級以上領導、相關戰(zhàn)線副總工程師、業(yè)務部門負責人、救護隊隊長及醫(yī)院院長等。

  3.1.2應急處置指揮分工

  (1)指揮長負責全面指揮,組織制定應急救援方案,并督促實施。

  (2)副指揮長按照指揮部的分工,帶領相關的業(yè)務部門組成現場搶救、醫(yī)療救護、物資供應、事故調查等工作小組,研究制定搶險救援方案實施辦法和措施,全力以赴投入救災工作。

  (3)對應急救援工作中發(fā)生的爭議問題,由指揮部及時進行決斷和緊急處理,同時指定專人向上級部門和相關領導匯報搶險救援工作進展情況。

  (4)對外新聞發(fā)布,由指揮部明確專人負責,防止新聞報道混亂,影響搶險救援工作。

  3.1.3指揮部主要職責

  (1)分析本單位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及可能發(fā)生的事故并制定、批準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置措施。

  (2)教育和督促所有從業(yè)人員嚴格執(zhí)行本單位的生產安全規(guī)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并向從業(yè)人員告知作業(yè)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處置措施。

  (3)事故發(fā)生時,立即組織自救,防止事故擴大,努力將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4)分析判斷事故、事件或災情的受影響區(qū)域、危害程度及應急處置程序,確定相應警報級別、應急救援級別。

  (5)批準現場應急處置方案。

  (6)督察應急操作人員的行動,保護現場應急救援人員的安全。

  (7)指揮救護、醫(yī)療工傷搶救、后勤支援等項工作,調度解決搶險救援所需資金、物資、設備等。

  (8)宣布應急恢復、應急結束。

  (9)對應急救援工作中發(fā)生的爭議問題及時進行裁決和處理。

  3.2工作機構及職責

  3.2.1指揮部辦公室

  應急救援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在礦調度室。

  主任:調度室主任(兼)

  職責:

  (1)負責應急救援過程中的通訊聯(lián)絡工作;傳達指揮部對搶險救援的決定、命令,并負責督促落實。

  (2)調度事故搶險救援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向相關領導和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3)參與制定救災方案及相應的安全技術措施,了解其執(zhí)行情況和相關信息,及時為領導小組提供決策依據。

  (4)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事故調查和善后處理等工作。

  3.2.2人員救護和事故處理組

  組 長:生產副礦長 采煤副礦長 開掘副礦長

  副組長:救護隊隊長

  成 員:開掘副總工程師、采煤副總工程師、開掘區(qū)區(qū)長、采煤區(qū)區(qū)長。

  職責:

  (1)接到調度室指令后,立即抽調精干人員以最快速度趕到事故現場,開展人員救護和事故緊急處理,防止事故擴大。

  (2)具體負責實施指揮部制定的搶險救災方案和安全措施,按照指揮部命令,完成遇險人員緊急救護和搶險救災的相關任務。

  (3)對傷勢較重的人員采取臨時救護措施,立即送往醫(yī)院進行救治。

  3.2.3運輸提升組:

  組 長:機電副礦長

  副組長:機電副總工程師

  成 員:機運區(qū)區(qū)長、設備中心主任、機運區(qū)分管運輸的副區(qū)長、機電一隊隊長、運輸一隊、運輸二隊、運輸三隊、運輸四隊。

  職 責:根據指揮部命令,負責運輸安提升參加應急救援人員、傷員及搶險救災所需的設備材料等。

  3.2.4通風組:

  組 長:總工程師

  副組長:通風副總工程師

  成 員:通風區(qū)區(qū)長、通風隊隊長、監(jiān)測隊隊長。

  職 責:

  (1)組織完成必要的通風工程,保證礦井正常通風,組織瓦斯排放并執(zhí)行與通風有關的其它措施。

  (2)負責落實監(jiān)督檢查搶險救災過程中對瓦斯等有毒有害氣體的監(jiān)測監(jiān)控。

  3.2.5安全保衛(wèi)組

  組 長:安全副礦長 主管保衛(wèi)黨委副書記

  副組長:安全副總工程師

  成 員:保衛(wèi)科科長、安檢科科長、安監(jiān)隊隊長。

  職 責:

  (1)參加搶險救災的全過程,根據批準的處理事故的作戰(zhàn)計劃,調配檢查人員,對作戰(zhàn)計劃的各環(huán)節(jié)、措施的實施過程進行檢查,確保作戰(zhàn)計劃安全順利完成,發(fā)現不安全因素有權制止并提出安全可靠的補救措施,及時向指揮部匯報,聽取指令。

  (2)負責事故搶救和處理過程中的警戒保衛(wèi)工作,在井口、調度室、辦法室等要害地點設置專人警戒,維持礦區(qū)的正常秩序,不準閑雜人員入礦,嚴禁閑雜人員逗留、圍觀,并保證井口附近20米范圍內無火源。

  (3)負責事故現場的保護、事故嫌疑責任人的監(jiān)控及協(xié)助上級事故調查組在事故追查過程中對現場的勘查和取證等相關工作。

  3.2.6后勤保障組

  組長:后勤副礦長 經營副礦長 總會計師

  成員:相關副總工程師、經營科科長、后勤科長、財務科科長、工資科科長、辦公室主任、醫(yī)院院長、物管中心主任、供應站站長、信訪辦主任、協(xié)調辦主任。

  職責:

  (1)負責事故發(fā)生后現場醫(yī)療救護指揮以及救援醫(yī)護人員的集結調配;受傷人員的分類搶救;危重傷員的護送轉院;特殊情況下對傷員組織專家會診。

  (2)負責事故發(fā)生后各種搶險救援物資的調撥供應;各種應急救援設備和物資的購置儲備和保管維護。

  (3)負責上級領導及其他客人的接待和地面車輛調配工作。

  (4)負責處理事故發(fā)生后的善后處理工作。

  (5)負責事故發(fā)生后各項搶險救援所需資金的籌措和調撥。

  4 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jiān)控

  礦各級領導、各有關業(yè)務部門在危害辨識、風險評價的基礎上,對辨識出的、難以控制的頂板方面重大危險源,建立臺帳,分級管理,加強業(yè)務保安工作,督促隱患整改,安裝監(jiān)測報警裝置,控制風險,防止事故發(fā)生。

  4.2預警行動

  一旦接到發(fā)生礦井頂板事故匯報后,接警人員(礦調度員)要立即向當天礦值班長和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礦長、黨委書記)匯報,同時通知事故影響范圍內的所有作業(yè)人員按照避災路線撤出。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和當天礦值班長根據事故性質及大小、基層單位“一級預案”的運行情況,決定是否啟動礦二級應急救援預案。

  5 信息報告程序

  (1)一旦發(fā)生礦井頂板事故,現場人員應盡可能了解和弄清事故的性質、地點,發(fā)生范圍和影響程度,迅速用附近的電話向礦調度室匯報。

  (2)調度室接到事故電話匯報后,接警人員(礦調度員)要立即向當天礦值班長和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礦長、黨委書記)匯報,同時通知事故影響范圍內的所有作業(yè)人員按照避災路線撤出。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和當天礦值班長根據事故性質及大小、基層單位“一級預案”的運行情況,決定是否啟動礦二級應急救援預案。

  如啟動本預案,按照應急救援人員通知明細表,迅速通知指揮部及其他有關人員立即趕到礦調度室報到。其通知程序如下;

 

  (3)同時指定專人向公司總調度室、安監(jiān)局等上級有關部門和領導匯報。

  匯報的主要內容包括:

  ①發(fā)生事故單位的時間、地點、事故現場情況;

  ②事故類型及簡要經過;

  ③影響范圍;

  ④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⑤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斷;

  ⑥應急預案的啟動情況;

  ⑦已采取的應急救援措施和進展情況;

  ⑧需請示報告的其它事項等。

  6 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根據事故的危害程度、影響范圍和單位控制事態(tài)的能力,將應急響應分為兩級。即一級響應(基層單位)、二級響應(礦)。

  6.2響應程序

  一旦發(fā)生礦井頂板事故,應首先啟動基層單位一級相應性質的應急救援預案,根據事故性質,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及時實施搶險救援,防止事故擴大。同時向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調度室)匯報,接警人員(礦調度員)接到事故電話匯報后,接警人員(礦調度員)要立即向當天礦值班長和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礦長、黨委書記)匯報,同時通知事故影響范圍內的所有作業(yè)人員按照避災路線撤出。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和當天礦值班長根據事故性質及大小、基層單位“一級預案”的運行情況,決定是否啟動礦二級應急救援預案。

  如啟動本預案,按照應急救援人員通知明細表,迅速通知有關領導和人員立即趕到到礦調度室,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和相應的工作小組,按照指揮部命令和各自職責全面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6.3處置措施

  6.3.1采煤工作面處置措施

  (1)當冒落的煤、矸埋壓住人時,不可驚慌,應在有經驗的老工人的指揮下,嚴密監(jiān)視冒落的頂板及兩幫情況,加固冒頂處10米范圍內支護,用長木桿搗掉懸矸、危巖后,由有經驗的工人由外向里進行支護,動作要迅速,并設專人觀山。留好退路,嚴防繼續(xù)冒落傷人,組織人力積極搶救被埋人員。

  (2)搶救時仔細偵察 分析遇險者位置和被壓情況,盡量不破壞冒落矸石的堆積狀態(tài),小心搬開煤、矸救出傷員,嚴禁用鍬鎬等強挖硬砸。

  (3)救出傷員后及時進行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救護措施,發(fā)生休克的要及時予以搶救并迅速送往醫(yī)院急救。

  (4)若跨落、冒頂將人員堵在獨頭巷道時,被堵人員要沉著、冷靜、不要慌亂、不亂喊亂叫,要鎮(zhèn)靜設法自救。

  (5)若冒頂面積大,處理時間長,被堵人員要靜臥休息,減少氧氣消耗,有壓風管路時可打開閥門,放入空氣供人呼吸。節(jié)約礦燈、食物和水。若冒落的煤和矸不太大,可能扒出通道口,應由有經驗的老工人監(jiān)視頂板,其他人員輪流攉扒的方法進行自救。并間斷性地敲擊金屬物發(fā)出求救信號。

  6.3.2掘進工作面處置措施

  (1)當發(fā)生頂板冒頂事故時,現場人員不可驚慌,要在有經驗的人員指揮下,嚴密監(jiān)視頂板及兩幫的情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加強、加固冒頂處10米范圍內的支護;

  (2)處理冒頂時,要用長釬子搗掉可能冒落的懸矸、危巖后,由有經驗的老工人由外向里進行支護,一般采用架設木垛的方法,在沒有冒落危險的情況下,設專人關山,留好退路,迅速架好支架,排好護頂木垛,一直到冒頂最高點將頂托住;

  (3)當冒落的煤、巖石埋壓住人員時,要仔細偵察、分析遇險人員的位置和被埋壓情況,在安全的前提下組織搶救工作。搶救中要盡量不破壞冒落巖石的堆積狀態(tài),小心搬開冒落的巖石,嚴禁使用鍬鎬等強挖硬砸,嚴防對埋壓人員造成二次傷害;

  (4)救出的傷員要及時進行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急救措施,發(fā)生休克的要立即進行人工呼吸等現場救助并迅速送往醫(yī)院;

  (5)若冒落的矸石將人員堵在獨頭巷道內時,被堵人員要沉著、冷靜,不要亂喊亂叫。若冒頂面積大,處理的時間長時,被堵人員應立即靜坐休息注意節(jié)約礦燈,食品和水,減少氧氣消耗,保持足夠的體力。有壓風管的應要打開壓風閥門,保持良好的通風;若冒頂不太大,被堵人員應在有經驗的老工人指揮下,專人監(jiān)視頂板情況,采用輪番進行攉扒冒落巖石的方法組織自救,并間斷性敲打鐵管,鐵道等發(fā)出呼救信號,等待救援;

  (6)當冒頂的范圍大,影響通風或人員被堵,可采用小斷面快速修復的方法,架設比原來巷道規(guī)格小得多的臨時支護,采用撞楔法把冒落的巖石控制住,從巷道兩側清理巖石,且邊清理邊維護,防止煤矸流如巷道。幫頂維護好后,就可以架設永久支護了;

  (7)當冒頂的長度大,不易處理時,可采用打繞道的方法,繞過冒落區(qū)去搶救被堵人員,或繞過冒落區(qū)后在轉入正常掘進。

  7 應急結束

  7.1恢復正常狀態(tài)的原則

  (1)以人為本的原則:事故現場搶險救援結束后,必須核實災區(qū)內傷亡人數,確保遇險人員全部獲救。

  (2)保證安全原則:恢復正常狀態(tài)前,必須對事故現場進行偵察,并消除或控制可能造成二次事故或誘發(fā)其它事故的隱患。

  (3)實施監(jiān)控原則:對事故現場進行人工和安全儀器儀表的連續(xù)監(jiān)控,發(fā)現異常情況,立即采取相應安全技術措施,消除各類隱患。

  7.2恢復正常狀態(tài)的程序

  現場應急救援工作完成后,各救援工作小組負責人如實向指揮部匯報情況,經核實達到恢復正常狀態(tài)條件,方可批準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結束之后,應急救援領導小組辦公室(調度室)組織恢復正常狀態(tài),首先制定恢復生產安全技術措施,經審批同意后,按照恢復生產安全技術措施進行恢復生產工作,并及時向公司總調度室匯報。

  8 后期處置

  (1)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參加救援的部門和單位要認真核對參加搶險救援人數,清點裝備、器材;核算救援發(fā)生的費用,整理搶險救援記錄、圖紙,3日內寫出救援報告。

  (2)安檢部門協(xié)助上級有關部門勘察事故現場,對事故進行初步調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組織制定防范措施。

  (3)參加應急救援的各部門,應保存完整的應急救援記錄、方案、文件、圖紙等文字和音像資料。

  (4)分析總結應急救援中存在的問題,修訂完善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

  9 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應急救援指揮部及其工作小組按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應急物資和裝備準備,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yǎng),使其處于良好狀態(tài),重點器材應設救援器材柜,專人保管以備急用。

  (1)通訊設備,包括固定電話、移動電話、近距離對講設備等。

  (2)急救設備,包括急救藥品、器具、設備等。

  (3)搶修設備,包括工程車輛、登高設備、維修工具、備用品等。

  (4)消防器材。

  (5)防護用品:包防護帽、手套、呼吸器、防毒面具等。

  (6)測量設備。

  (7)圖表資料:包括礦井通風系統(tǒng)示意圖、通風網絡圖及井下供水、注漿、壓風管路系統(tǒng)圖、礦井自然通風系統(tǒng)圖、礦井供電系統(tǒng)圖、井下生產調度程控電話安裝圖、井下排水系統(tǒng)圖、礦井采掘平面圖、井上下對照圖等。

  附錄10.3 礦井重大頂板事故應急救援現場處置方案

  頂板事故是指在井下采掘和生產服務過程中,頂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生產中止等事故。其導致的事故類型主要有: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雖無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但已經或可能影響通風系統(tǒng)安全運行;造成設備損壞、生產中止。

  1 事故特征

  1.1采煤工作面重大頂板事故特征

  1.1.1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類型

  (1)造成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的

  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的主要指采面及兩巷頂板意外冒落,煤、矸石堵住巷道或覆蓋整個巷道時,造成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的現象。

  (2)雖無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但已經或可能影響通風系統(tǒng)安全運行的

  這種事故特征主要指采面及兩巷頂板冒落的煤、矸石堵住巷道或覆蓋整個巷道時,造成通風不暢,已經或可能影響整個通風系統(tǒng)安全運行的現象。

  (3)造成設備損壞、生產中止的

  在采面或兩巷的頂板意外冒落的煤、矸石壓埋住采面的設備,造成無法生產,甚至損壞生產設備。

  1.1.2事故易發(fā)生的區(qū)域、地點

  采面初采初放、上下隅角、老巷附近、傾角大的地段、頂板巖層含水地段、地質構造帶等都可能導致大冒頂。

  1.1.3事故可能發(fā)生的季節(jié)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采煤工作面重大頂板事故可能發(fā)生的季節(jié)幾率較高的在夏季。造成的危害程度可能為: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雖無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但已經或可能影響通風系統(tǒng)安全運行;造成設備損壞、生產中止。

  1.1.4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

  (1)頂板的預兆。頂板連續(xù)發(fā)出斷裂聲,這是由于直接頂和老頂發(fā)生離層,或頂板切斷發(fā)出的聲音。有時采空區(qū)內頂板發(fā)出像悶雷的聲音,這是老頂和上方巖層產生離層或斷裂的聲音。頂板巖層破碎下落,稱之為掉渣。這種掉渣一般由少逐漸增多,有稀而變密。頂板的列縫增加或裂隙張開,并產生大量的下沉。

  (2)煤幫的預兆。由于冒頂前壓力增大,煤壁受壓后,煤質變酥變軟,片幫增多。使用電鉆打眼時,鉆眼省力。

  (3)支架的預兆。當頂板壓力繼續(xù)增加時,支架活柱迅速下縮,連續(xù)發(fā)出“咯咯”的聲音,或工作面支柱整體向一側傾斜。工作面使用鉸接頂梁時,在頂板沖擊壓力的作用下,頂梁楔子有時彈出或擠出。

  (4)含瓦斯煤層,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加;有淋水的頂板、淋水增加。

  1.2掘進工作面重大頂板事故特征

  1.2.1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類型

  (1)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

  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的主要指頂板意外冒落的煤、矸石堵住巷道斷面,造成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的傷害形式。

  (2)雖無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其風機或風筒已被壓、埋,影響通風系統(tǒng)安全運行的

  掘進工作面的頂板意外冒落過程中,可能無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但冒落的煤、矸石堵住巷道,壓、埋住風機或風筒,造成巷道斷面縮減或堵實,影響巷道內通風系統(tǒng)的安全。

  (3)造成設備損壞、生產中止

  在掘進工作面頂板意外冒落的煤、矸石壓埋住掘進頭的設備,造成無法生產,甚至損壞生產設備。

  1.2.2事故發(fā)生的區(qū)域、地點

  開切眼附近、地質構造帶附近、老巷附近、傾角大的地段、頂板巖層含水地段等都可能導致大冒頂。

  1.2.3事故可能發(fā)生的季節(jié)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掘進工作面重大頂板事故可能發(fā)生的季節(jié)幾率較高的在夏季。造成的危害程度可能為: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雖無人員被堵、被埋或傷亡,其風機或風筒已被壓、埋,已經或可能影響通風系統(tǒng)安全運行;造成設備損壞、生產中止。

  1.2.4事故前可能出現的征兆

  (1)頂板的預兆。頂板連續(xù)發(fā)出斷裂聲,這是由于直接頂和老頂發(fā)生離層,或頂板切斷發(fā)出的聲音。有時采空區(qū)內頂板發(fā)出像悶雷的聲音,這是老頂和上方巖層產生離層或斷裂的聲音。頂板巖層破碎下落,稱之為掉渣。這種掉渣一般由少逐漸增多,有稀而變密。頂板的列縫增加或裂隙張開,并產生大量的下沉。

  (2)煤幫的預兆。由于冒頂前壓力增大,煤壁受壓后,煤質變酥變軟,片幫增多。使用電鉆打眼時,鉆眼省力。

  (3)含瓦斯煤層,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加;有淋水的頂板、淋水增加。

  2 現場應急處置

  3.2.1采煤工作面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當工作面發(fā)生大面積冒頂,立即組織人員撤離至安全地點,現場負責人應立即清點人員,若無被埋壓人員時,向調度室匯報,同時將冒頂影響區(qū)域電源切斷。

  (2)若有被埋壓人員,現場負責人應立即組織搶救,同時要向調度室匯報。被埋壓人員應盡可能發(fā)出呼救信號,以便營救人員發(fā)現。

  (3)在被埋壓人員沒有全部被埋,身體尚有活動能力時,要保持冷靜,清除身體周圍煤、矸,盡可能自救、當班負責人應立即組織人員搶救,但必須采取切實可靠的安全技術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危及搶險人員,同時要向調度室匯報。

  (4)處理冒頂事故時:

  探明冒頂區(qū)范圍和被埋壓、堵塞人數和位置。

  積極恢復冒頂區(qū)的正常通風,如果暫時不能恢復,可利用水管、壓風管等向被埋壓、堵截人員輸送新鮮空氣。

  處理中必須始終堅持由外向里,盡量避免破壞冒頂巖石的堆積狀態(tài)。

  (5)救護隊接到調度室通知后立即組織救護隊員攜帶擔架、蘇生器、氧氣呼吸器等迅速進入災區(qū),要本著先救人,后處理事故的原則進行搶險救援。

  (6)其他隊伍接到調度室救援指令后,在當班負責人帶領下立即就近趕往事故現場,聽從事故應急救援現場負責人的安排進行救人或處理事故。

  3.2.1掘進工作面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1)井下工作面如果發(fā)生冒頂,應迅速探明冒頂范圍,被埋壓堵塞人員位置,并立即向調度室匯報;

  (2)現場負責人清點人數,臨時確定事故處理方案;

  (3)積極恢復冒頂區(qū)的正常通風,如果暫時不能恢復,可利用水管,壓風管向被埋壓人員輸送空氣;

  (4)在安全的前提下及時支護冒頂區(qū)域附近巷道,防止冒頂事故擴大;

  (5)當發(fā)生埋人,堵人事故時必須遵守以下規(guī)則:

  ①視冒頂區(qū)四周頂板狀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將受難者救出,但不能用力硬拉,以免加重傷情;

  ②搶救過程中,處理冒頂過程必須由外向里有逐步進行,應密切注意頂板有無再次冒落的危險,必要時要采取有效可靠的支護;

  ③冒頂致使獨頭巷道被堵時,不可慌亂,如果冒頂面積較大時,應立即靜坐休息注意節(jié)約礦燈,食品和水,減少氧氣消耗,保持足夠的體力。有壓風管的應要打開壓風閥門,保持良好的通風,并敲打鐵管,鐵道等發(fā)出呼救信號,等待救援;

  ④在處理過程中要注意盡量避免破壞冒落巖石的堆積狀態(tài),防止加重受傷人員的傷害和冒頂的加劇,使用工具時要嚴防工具對被埋人員的二次傷害;

  ⑤對搶救出的人員要實行“先現場救護,后移送”的原則,及時對外傷出血進行止血、骨折進行固定,對停止呼吸的人員要及時進行人工呼吸等現場救助工作;

  ⑥職工醫(yī)院接到通知后要立即安排救護人員攜帶必要的搶救裝備,在出井口候命;

  ⑦ 救護隊接到通知后要立即組織救護隊員攜帶擔架、蘇生器、氧氣呼吸器等搶險和搶救裝備迅速趕赴現場;

  ⑧應急處置完畢,必須有專人在現場觀察應急處置的效果,確認無誤后,應急處置人員方可撤離。

  3 注意事項

  (1)應急搶險人員應按規(guī)定佩帶符合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品。

  (2)應采購國家指定的專業(yè)廠家生產的搶險救援器材,要嚴格采購、入庫、存放過程及使用前的檢查驗收關,并按規(guī)定使用。

  (3)制定的應急救援對策或措施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最好執(zhí)行事前演練過的救援對策或措施。

  (4)現場自救互救應遵循保護人員安全優(yōu)先的原則,防止事故蔓延,降低事故損失。

  (5)應急救援結束后,領導小組應組織人員對本次救援工作進行總結,找出存在問題,修訂完善應急預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南县| 乌拉特前旗| 封丘县| 怀柔区| 乌鲁木齐县| 洛隆县| 新泰市| 桃江县| 名山县| 兴安县| 巴东县| 镇平县| 玛曲县| 松潘县| 嘉禾县| 东丰县| 尚义县| 汉阴县| 建始县| 伊金霍洛旗| 宁国市| 额济纳旗| 花莲市| 称多县| 泸州市| 招远市| 承德县| 娄底市| 陵川县| 鸡东县| 安康市| 开封县| 乌海市| 宁南县| 休宁县| 哈密市| 南阳市| 普安县| 长宁区| 白玉县| 尉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