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訂本事故應急預案的目的
為了認真貫徹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堅持以人為本,為有效地防止事故發生和在萬一發生事故后能科學、合理、有序、有準備地進行事故處理,減少人財物的損失,結合本單位自身實際情況,特制訂本預案。
二、壓力容器、壓力容器車間及周邊情況
1、本廠共有壓力容器 臺,主要情況如下:
序號 | 容器編號 | 容器名稱 | 類別 Ⅰ、Ⅱ、Ⅲ |
按工藝劃分的類別 E、S、R、C |
介質 | 介質可燃性 | 介質毒性 | 最高工作壓力 MPa |
工作溫度℃ | 危險程度 | 所在車間 |
2、按車間劃分
車間名稱 | 壓力容器數量 | 是否重點 | |||
高度危險 | 中度危險 | 一般危險 | 重點 | 一般 | |
3、周邊情況
周邊建筑、人員分布、危險品存放等情況、道路情況、水源情況、消防通道、消防設備情況
三、危險源
1、壓力容器
(1)超壓引起爆炸:安全閥、壓力表等安全附件失效;誤操作;反應容器物料添加量、壓力、溫度異常;周邊環境溫度驟升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超壓爆炸。
(2)泄漏引起爆炸:當介質屬易燃易爆介質時,由于法蘭、閥門等密封面及本體發生泄漏時,有可能引起泄漏周邊爆炸進而引起容器爆炸。
(3)泄漏引起中毒:由于法蘭、閥門等密封面及本體發生泄漏時,有毒介質將引起人員中毒,爆炸事故當介質為有毒介質時更將引起嚴重人員中毒。
(4)泄漏引起人員燙傷:由于法蘭、閥門等密封面及本體發生泄漏時,或容器爆炸時,高溫介質將引起人員燒傷、燙傷。
(5)泄漏引起人員凍傷:由于法蘭、閥門等密封面及本體發生泄漏時,或容器爆炸時,深冷液體將引起人員凍傷。
2、車間及周邊建筑
(1)由于壓力容器的爆炸其碎片可能傷人;
(2)由于壓力容器的爆炸其發生的沖擊波可能傷人;
(3)由于壓力容器的爆炸可能引起廠房及周邊建筑的倒塌而傷人
(4)由于壓力容器的爆炸泄漏引起火災。
四、險情分類
險情級別 險情分類 |
一般 | 重大 | 特大 |
泄漏 | 無毒、非易燃易爆介質較大泄漏 | 有毒、易燃易爆介質較大泄漏,高毒介質泄漏 | |
爆炸 | 非有毒,易燃易爆介質容器引起爆炸 | 有毒,高毒、易燃易爆介質容器爆炸 | |
火災 | 車間內小范圍火災,但消防設備周全 | 車間及周邊大面積火災 | 車間及周邊大面積火災、且周邊有易燃易爆品及設備 |
五、組織及分工
本單位成立重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由 組成
職責及分工
總指揮:
1. 確定可靠有效的搶險方案,發布搶險命令
2. 負責向上級有關部門、領導匯報
3. 指揮調動現場人員設備,協調各小組配合
副總指揮:
1. 協助總指揮落實搶險方案
2. 按照總指揮指令,協助總指揮,指揮搶險工作
3. 總指揮因故不在時,全權指揮搶險工作
現場處置組:
1. 在統一指揮下,按事故處置程序正確進行現場事故處置,盡量減少損失
2. 在現場處置時確保人員安全,包括自身安全
警戒疏散組:
1. 負責布置安全警戒保證現場井然有序,實行交通管制,保證現場道路暢通
2. 加強保衛工作,禁止無關人員車輛通行
3. 指揮緊急情況下的人員疏散
后勤保障組:
1. 負責應急狀態下應急物資的供應保障
2. 負責交通車輛的保障
通訊聯絡組:
1. 負責應急搶險過程中的通訊聯絡,保證通訊暢通,常用電話要常備,保證應急時及時向有關方面提供
2. 負責各小組內的協調及與外部機構的聯系,協調
醫療救護組:
1. 負責聯系醫療機構
2. 組織救護車輛及醫療人員,器材進入指定地點
3. 組織現場搶救傷員
六、 處置程序
1、 報警
(1)發生事故后,第一發現人立即找就近電話向 報警,
報警電話:
(2)通過電話向應急總指揮(副總指揮)匯報事故情況
應急電話一覽表:
2、 接報
接報人員應問清報告人姓名、單位、聯系電話;問明事故發生時間、地點、事故原因等情況;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做好電話記錄
3、 組建救援隊伍
(1)應急總指揮或副總指揮接到報警電話后,立即通知應急指揮領導小組及有關成員到達事故現場
(2)應急領導小組各位成員接到通知后,立即組織本組工作人員及搶險裝備,然后趕往事故現場,向現場總指揮報到,接受任務,了解現場災害情況,實施統一的救援工作。
4、 按各組分工進行搶險
七、 事故處置要點
1、 發現泄漏時要馬上切斷進汽閥門及泄漏處前端閥門。
2、 發生超壓超溫時要馬上切斷進汽閥門,對于反應容器停止進料,對于無毒非易燃介質,要打開放空管排汽,對于有毒易燃易爆介質要打開放空管,但要將介質通過接管排至安全地點
3、 屬超溫引起的超壓除采取第2條措施外還要通過水噴淋冷卻以降溫
4、 容器本體泄漏或第一道閥門泄漏要根據容器、介質不同研制專用堵漏技術和堵漏工具。
5、 易燃易爆介質泄漏時要對周邊明火進行控制,切斷電源,嚴禁一切用電設備運行,防止靜電產生。
八、 應急疏散預案
1、 原則
在事故險情出現時,現場指揮人員首先疏散無關人員撤離險區;
只要事故險情無法控制,涉及職工生命安全,立即下達緊急疏散命令,緊急疏散命令只能由應急總指揮下達;
險情現場的指揮人員確定現場搶險人員全部撤離后再撤離。
疏散命令下達后,視事故險情出現地點和方向,以最近的路線和最少的時間,迅速撤離。特殊情況下,可翻墻或采取其他措施撤離。
2、 應急疏散程序
(1)在搶險過程中,應急總指揮時刻關注事故險情變化,如果險情無法控制,應下達緊急疏散命令;
(2)應急疏散命令下達后要及時傳達給每一部門每個人,各部門要迅速組織人員撤離;
(3)撤離要按次序按應急疏散路線有序進行
3、 應急疏散路線圖
4、 應急疏散和自救的主要方法
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遇險人員可以安全地疏散或自救,脫離險境。因此必須堅定自救的意識,不要驚慌失措,要冷靜觀察,爭取可行的措施進行疏散自救。
(1)疏散時如果人員較多或能見度很差時,應在熟悉疏散通道布置的人員帶領下,迅速地撤離事故現場。帶領人可用繩子帶領,用“跟著我”的喊話或前后扯衣襟的方法將人員撤至室外或安全地點。
(2)在撤離事故現場的途中被濃煙所圍困時,由于濃煙一般是向上流動,地面上的煙霧相對比較稀薄,因此可爭取低姿勢行走或匍匐穿過濃煙;如果有條件,可用濕毛巾捂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用鼻子呼吸,迅速撤出煙霧區。
(3)樓房樓下著火時,樓上人員不要驚慌失措,應根據現場不同情況爭取正確的自救措施。
(4)火災時自身衣帽一旦著火,應盡快地把衣帽脫掉,如果來不及可把衣服撕碎扔掉,切記不能奔跑,那樣會使身上的火越燒越旺,還會把火種帶到其他場所,引起新的火點;身上著火可就地躺下打滾,把身上的火壓滅。在場人員可幫助滅火。
下一篇:公用工程現場處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