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故類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事故類型
。1)壓力容器(含固定、移動式)泄漏、爆炸事故;
。2)壓力管道泄漏、爆炸事故;
(3)氧氣、乙炔瓶及空壓機儲氣罐爆炸造成的人身傷亡事故。
2)壓力容器爆炸事故主要原因:
。1)超壓超溫;
。2)壓力容器有先天性缺陷;
。3)未按規定對壓力容器進行定期檢驗和報廢;
(4)壓力容器內腐蝕和容器外腐蝕;
(5)安全閥卡澀,未按規定進行定期校驗,排氣量不夠;
。6)操作人員違章操作;
。7)壓力容器同時進入發生化學反應的物質而引發爆炸。
3)危害程度
壓力容器爆炸事故,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設備被毀、施工中斷、危害環境或影響周邊居民生產生活。
1)壓力容器的爆炸其碎片可能傷人;
2)壓力容器的爆炸其發生的沖擊波可能傷人;
3)由于壓力容器的爆炸可能引起廠房及周邊建筑的倒塌而傷人;
4)由于壓力容器的爆炸泄漏引起人員中毒、燙傷、凍傷及火災;
5)二次爆炸及燃燒:當容器所盛裝的介質為可燃液化氣體時,容器破裂爆炸在現場形成大量可燃蒸氣,并迅即與空氣混合形成可爆性混合氣,在擴散中遇明火即形成二次爆炸,常使現場附近變成一片火海,造成重大危害。
2應急處置的基本原則
。1)統一指揮原則:應急救援工作必須在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指揮下開展。
(2)自救互救原則:事故發生初期,事故單位應按照本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搶險,撤離遇險人員,防止事故擴大。
。3)鍋爐、壓力容器爆炸事故,應迅速切斷燃燒系統、供水以及與外界連接系統;應做好緊急疏散,現場隔離,防止人員中毒,并切斷電源。
。4)安全原則:在事故搶救過程中,應采取措施,確保救護人員安全,嚴防搶救過程中發生事故。
。5)通訊暢通原則:現場應設立專線指揮電話,并保持通訊暢通。
3組織機構及職責
3.1應急組織體系
參見《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總體應急預案》
3.2指揮機構及職責
參見《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總體應急預案》
4預防與預警
4.1危險源監控
1)正確、合理地使用壓力容器,是保證安全運行的一項重要措施。從壓力容器的特點出發,在操作上應做到以下幾點:
。1)平穩操作。主要指要緩慢地加載和卸載,并保持運行期間載荷的相對穩定。
。2)防止壓力容器的超壓。
(3)緊急剎車:運行過程中,如遇到嚴重威脅壓力容器的安全時,操作人員應立即采取緊急停車措施。
2)經常檢查:容器運行期間應定時、定點進行檢查并如實做好記錄。檢查的內容包括工藝條件、設備狀況和安全附件等。
3)做好維護保養,使壓力容器處于完好狀態。運行期間的維護主要是經常檢查腐蝕和“跑、冒、滴、漏”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妥善措施。
4)定期檢驗,必須根據國家法規和有關標準,對壓力容器進行定期檢驗,檢驗中若發現缺陷,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5)加強壓力容器的原始技術資料和使用、檢驗記錄應妥善保管。設專職或兼職技術人員負責容器的技術管理工作,負責執行國家有關壓力容器的管理規范和安全技術規定,負責新增壓力容器的驗收、試運行及壓力容器的日常管理等,還應負責制定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等技術要求。
6)建立健全壓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操作人員持證上崗。
7)安裝自動監控報警系統和自動控制系統。
4.2預警行動
1)發現壓力容器有缺陷,及時按照設備管理制度及時消除缺陷。
2)對檢驗機構定期檢驗中提出的安全隱患整改意見,必須立即整改,無法整改的必須停用壓力容器。
3)當工作面監控系統發出報警信號時,當班人員必須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并報告現場安全員、值班員。
4)當某一工作面發生容器爆炸事故時,當班人員應立即采取相應的現場應急處置措施,并報告事故救援領導小組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5)當造成人員傷亡時應立即啟動公司總體預案。
5信息報告程序
1)報警系統及程序
參見《中國水利水電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總體應急預案》,必要時可先行向外部救援機構尋求支援。
2)現場報警方式
報警主要采取移動電話、對講機、口頭等方式報警。當事人或知情人應首先向現場負責人報警,同時向周邊人員呼喊,請求支援;現場負責人接到報警必須組織人員開展施救工作。同時,向上一級報告。各班組、施工作業隊、工區、項目部職能部門、項目部、分局等負責人的電話號碼,定期在本單位內部發放或公布,告知于各參建人員。
3)通訊、聯絡方式
為保證通訊、聯絡暢通,各單位、部門等負責人電話必須保持24小時開通,隨時接收應急救援報告和發布相關信息,充分利用電話、對講機、網絡進行聯絡;有條件的單位至少安排一部值班應急車,在電話、對講機、網絡中斷的情況下,利用車輛進行內外、上下聯絡,確保信息暢通。
4)通告、報警形式和內容
為了救援單位及人員在最短的時間了解事故情況,及時開展救援,報警內容必須簡練、準確。
5)向外求援方式
在內部救援能力不足時,主要向鄰近請求協調其他單位救援。必要時,向社會救援組織發出應急救援信息,如120(醫療救護)、119(消防)、110(公安)、122(交通)等。
6應急處置
6.1響應分級
1)事故分級
按照生產安全事故分級標準進行事故分級,并分為三級應急響應。
2)響應分級
。1)Ⅰ級應急響應
發生Ⅰ級、Ⅱ級事故時,由公司重特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現場應急處置領導小組配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2)Ⅱ級應急響應
發生Ⅲ級事故時,由公司較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統一指揮,協調處理。
。3)Ⅲ級應急響應
發生Ⅳ級事故時,發生單位(部門)啟動本單位(部門)現場應急處置方案處置。
6.2響應程序
1)Ⅰ級響應程序
當事故達到Ⅰ級應急響應標準時,公司重特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啟動相關應急預案,同時按照如下內容響應:
a、事故單位立即上報公司,公司接到報告后,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啟動應急預案,組成事故救援領導小組,就有關應急事項做出決策和部署。
b、公司重特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趕赴現場參加、指導現場應急救援。
c、按照應急報告程序及時向四川省安監局、股份公司等上級單位報告事故情況,并及時續報事故發展態勢。
2)Ⅱ級應急響應
當達到Ⅱ級應急響應標準時,按照如下程序進行響應:
a、現場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及各救援小組成員到位,先期開展現場應急救援。
b、公司較大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成員到位,及時掌握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并向現場應急指揮部下達關于應急救援的指導性意見。
c、應急指揮中心按照程序向公司報告事故救援進展情況,并及時續報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
3)Ⅲ級應急響應
當事故達到Ⅲ級應急響應標準時,事故發生單位(部門)應急指揮機構立即啟動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并按照如下程序進行響應:
a、立即向事故發生單位應急指揮機構報告,事故發生單位的應急指揮機構接到報告后,該機構成員必須立即到位。
b、由事故發生單位的應急救援指揮機構組織研究制定決策救援方案,統一指揮和調配本單位(部門)一切有效資源進行事故的應急處理;必要時請援政府支持保障部門采取應急行動,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
c、應急辦公室進入預備狀態,做好如下應急準備:應急辦公室立即向現場應急領導小組有關成員報告事故情況,應急領導小組主要成員到位,并按照應急指令下達程序下達關于應急救援的指導意見;應急辦公室及時掌握事態發展和現場救援情況,并及時向應急領導小組匯報。
6.3處置措施
1)發生爆炸事故時,全體人員應按照應急疏散路線有序地撤離。
2)現場負責人及時啟動應急處置方案。有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立即趕赴現場搶險救災,防止勢態惡化,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3)遇有人員受傷,立即采取消毒、止血等臨時急救措施,迅速向120求救,說明事故嚴重程度,聯系電話等,并派人到路口接應。
4)爆炸引起火災時,立即向“119”求救。切忌盲目進入現場,防止有毒氣體傷害,可進行必要的通風,降低毒氣濃度,方可進入火場搶險,待消防人員趕到后,積極配合消防部門搶險救災。
5)現場應急指揮小組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沉著冷靜,判斷正確,防止二次爆炸,在確保安全情況下指揮搶險救災,降低損失。
6)現場應急指揮小組積極配合調查組開展事故調查,遵循“四不放過”的原則,查明事故原因,落實防范措施,防止類似事故再度發生。
7應急物資與裝備保障
各單位建立應急物資儲備為主,社會救援物資為輔的應急救援物資供應保障體系,完善應急救援物資儲備的內部聯動機制,做到資源共享,動態管理。在應急狀態下,服從公司應急指揮辦公室的統一指揮、調配。管理責任人經常進行檢查,保證設備、設施完好有效,數量合理。
上一篇:放炮事故應急預案
下一篇:車輛傷害事故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