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監測工作場所空氣中無機含氮化合物濃度的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工作場所空氣中無機含氮化合物濃度的測定。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Z159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
3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3.1原理
空氣中的一氧化氮通過三氧化鉻氧化管,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吸收于水中生成亞硝酸,再與對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反應,與鹽酸萘乙二胺偶合成玫瑰紅色,在540nm波長下測量吸光度,進行測定。
用兩只吸收管平行采樣,一只帶氧化管,另一只不帶;通過氧化管測得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總濃度,不通過氧化管測得二氧化氮濃度,由兩管測得的濃度之差,為一氧化氮濃度。
3.2儀器
3.2.1多孔玻板吸收管。
3.2.2氧化管:雙球形玻璃管,球內徑為15mm,內裝約8g三氧化鉻砂子,兩端用玻璃棉塞緊。
3.2.3空氣采樣器,流量范圍0~3L/min。
3.2.4具塞比色管,10ml。
3.2.5分光光度計。
3.3試劑
實驗用水為蒸餾水。
3.3.1吸收液:將50ml冰乙酸(優級純)加入900ml水中,搖勻;加入5g對氨基苯磺酸,攪拌溶解后,加入0.05g鹽酸萘乙二胺,溶解后,用水稀釋至1000ml,為貯備液。置于棕色瓶中于冰箱內保存,可穩定1個月。臨用前,取4份此液與1份水混合。吸收液在使用過程中應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3.3.2三氧化鉻砂子:取20~30目砂子,用6mol/L鹽酸溶液浸泡過夜,傾去鹽酸溶液,用水清洗至中性,于105℃干燥。稱取95g處理后的砂子加到由5g三氧化鉻和2ml水調成的糊中,攪拌均勻;潷去多余的溶液,在紅外線燈下烤干。顏色應為暗紅色。置于瓶內備用。
3.3.3氧化氮標準溶液:準確稱取0.1500g亞硝酸鈉(于105℃干燥2h,優級純),溶于水,定量轉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此液為0.10mg/ml標準貯備液。置于冰箱內可保存1個月。臨用前,用水稀釋成5.0mg/ml氧化氮標準溶液。或用國家認可的標準溶液配制。
3.4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
現場采樣按照GBZ159執行。
在采樣點,用兩只各裝有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平行放置,一只進氣口接氧化管,另一只不接,各以0.5L/min流量采集空氣樣品,直到吸收液呈現淡紅色為止。
采樣后,立即封閉吸收管進出氣口,置于清潔的容器內運輸和保存。樣品盡量在當天測定。
3.5分析步驟
3.5.1對照試驗:將裝有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帶至采樣點,除不連接采樣器采集空氣樣品外,其余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
3.5.2樣品處理:用采過樣的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滌進氣管內壁3次,放置15min,供測定。若樣品液中待測物的濃度超過測定范圍,可用吸收液稀釋后測定,計算時乘以稀釋倍數。
3.5.3標準曲線的繪制:取7只具塞比色管,分別加入0.00、0.05、0.10、0.20、0.30、0.50、0.70ml標準溶液,各加水至1.0ml,加入4.0ml吸收液,配成0.00、0.25、0.50、1.00、1.50、2.50、3.50μg氧化氮標準系列。將各標準管搖勻后,放置15min;在540nm波長下測量吸光度。每個濃度重復測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對氧化氮含量(μg)繪制標準曲線。
3.5.4樣品測定:用測定標準系列的操作條件測定樣品溶液和空白對照溶液,樣品的吸光度減去空白對照的吸光度后,由標準曲線得氧化氮的含量(μg)。
3.6計算
3.6.1按式(1)將采樣體積換算成標準采樣體積:
式中:Vo—標準采樣體積,L;
V—采樣體積,L;
t—采樣點的溫度,℃;
P—采樣點的大氣壓,kPa。
3.6.2按式(2)計算空氣中氧化氮的濃度:
式中:C-空氣中氧化氮的濃度,mg/m3;
m-測得樣品溶液中氧化氮的含量,μg;
1.32-由氣態氧化氮換算成液態氧化氮的系數;
Vo-標準采樣體積,L。
3.6.3不接氧化管的吸收管測得的是二氧化氮濃度,接氧化管的吸收管測得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總濃度,由后者濃度減去前者濃度,即為一氧化氮濃度。
3.6.4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按GBZ159規定計算。
3.7說明
3.7.1本法的檢出限為0.018μg/ml;最低檢出濃度為0.009mg/m3(以采集10L空氣樣品計)。測定范圍為0.018~0.7μg/ml;相對標準偏差1.3%~3.4%。
3.7.2本法的采樣效率為98.4%。
3.7.3分別測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進行平行采樣時,平行管的進氣口必須盡量靠近,采樣的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一致。
4氨的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
4.1原理
空氣中氨用大型氣泡吸收管采集,在堿性溶液中,氨與納氏試劑反應生成黃色;于420nm波長下測量吸光度,進行測定。
4.2儀器
4.2.1大型氣泡吸收管。
4.2.2空氣采樣器,流量0~3L/min。
4.2.3具塞比色管,10ml。
4.2.4分光光度計。
4.3試劑
實驗用水為無氨蒸餾水。
4.3.1硫酸,ρ20=1.84g/ml。
4.3.2吸收液:將26.6ml硫酸緩緩加入到1000ml水中。
4.3.3納氏試劑:溶解17g氯化汞于300ml水中;另溶解35g碘化鉀于100ml水中;將前液慢慢加入后液中至生成紅色沉淀為止。加入600ml氫氧化鈉溶液(200g/L)和剩余的氯化汞溶液,混勻。貯存于棕色瓶中,于暗處放置數日,取出上清液置于另一棕色瓶中,用膠塞塞緊,避光保存。
4.3.4標準溶液:準確稱取0.3879g硫酸銨(于80℃干燥1h),溶于吸收液中,定量轉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吸收液稀釋至刻度。此溶液為1.0mg/ml氨標準貯備液。臨用前,用吸收液稀釋成20.0g/ml氨標準溶液。或用國家認可的標準溶液配制。
4.4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
現場采樣按照GBZ159執行。
在采樣點,串聯兩只各裝有5.0ml吸收液的大型氣泡吸收管,以0.5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氣樣品。
采樣后,立即封閉吸收管進出氣口,置清潔的容器內運輸和保存。樣品盡量在當天測定。
4.5分析步驟
4.5.1對照試驗:將裝有5.0ml吸收液的大型氣泡吸收管帶至采樣點,除不采集空氣樣品外,其余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
4.5.2樣品處理:將采過樣的吸收液洗滌吸收管內壁3次。前后管分別取出1.0ml樣品溶液于具塞比色管中,加吸收液至10ml,搖勻,供測定。若濃度超過測定范圍,用吸收液稀釋后測定,計算時乘以稀釋倍數。
4.5.3標準曲線的繪制:取7只具塞比色管,分別加入0.00、0.10、0.30、0.50、0.70、0.90、1.20ml氨標準溶液,各加吸收液至10.0ml,配成0.0、2.0、6.0、10.0、14.0、18.0、24.0g氨標準系列。向各標準管加入0.5ml納氏試劑,搖勻;放置5min,于420nm波長下測量吸光度;每個濃度重復測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對氨含量(g)繪制標準曲線。
4.5.4樣品測定:用測定標準系列的操作條件測定樣品溶液和空白對照溶液。樣品吸光度減去樣品空白對照吸光度后,由標準曲線得氨含量(g)。
[NextPage]
4.6計算
4.6.1按式(1)將采樣體積換算成標準采樣體積。
4.6.2按式(3)計算空氣中氨的濃度:
式中:C-空氣中氨的濃度,mg/m3;
m1,m2-測得前后樣品管中氨的含量,g;
Vo-標準采樣體積,L。
4.6.3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按GBZ159規定計算。
4.7說明
4.7.1本法的檢出限為0.2g/ml;最低檢出濃度為0.13mg/m3(以采集7.5L空氣樣品計)。測定范圍為0.2~2.4μg/ml;相對標準偏差為2.4%。
4.7.2本法前管的采樣效率>80%。
4.7.3甲醛和硫化氫對測定有干擾。在吸收管前加醋酸鉛棉花管可消除硫化氫的干擾。
5氰化氫和氰化物的異菸酸鈉-巴比妥酸鈉分光光度法
5.1原理
空氣中氰化氫用氫氧化鈉溶液采集,氰化物用微孔濾膜采集,在弱酸性溶液中,與氯胺T反應生成氯化氰,再與異菸酸鈉反應并水解生成戊烯二醛酸,再與巴比妥酸縮合成紫色化合物,在600nm波長下測量吸光度,進行測定。
5.2儀器
5.2.1小型氣泡吸收管。
5.2.2微孔濾膜,孔徑0.8m。
5.2.3小型塑料采樣夾,濾料直徑25mm。
5.2.4空氣采樣器,流量0~3L/min。
5.2.5具塞刻度試管,10ml。
5.2.6恒溫水浴。
5.2.7分光光度計。
5.3試劑
實驗用水為蒸餾水。
5.3.1吸收液:氫氧化鈉溶液(40g/L)。
5.3.2酚酞溶液:溶解0.1g酚酞于50ml乙醇(95%)中,用水稀釋至100ml。
5.3.3乙酸溶液:將1ml乙酸加入到20ml水中。
5.3.4緩沖液,pH=5.8:溶解68.0g磷酸二氫鉀和7.6g磷酸氫二鈉(Na2HPO4•12H2O)于1000ml水中。
5.3.5氯胺T溶液,10g/L,臨用前配制。
5.3.6顯色溶液:溶解1g異菸酸和1g巴比妥酸于100ml吸收液中,若有沉淀,需過濾。置于棕色瓶中在冰箱內保存。
5.3.7標準溶液:溶解0.2g氰化鉀于100ml吸收液中。用下法標定。此溶液為CN-標準貯備液。于冰箱內保存。臨用前,用吸收液稀釋成1.0g/mlCN-標準溶液。或用國家認可的銻標準溶液配制。
標定方法:取10.0ml此溶液于250ml錐形瓶中,加入1ml試銀靈指示劑[溶解0.02g試銀靈(玫瑰紅酸銀)于100ml丙酮中],用0.0200mol/L硝酸銀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黃色變成渾濁的橙紅色為止。根據硝酸銀溶液的用量計算出CN-的濃度,1.0ml硝酸銀溶液(0.0200mol/L)相當于1.04mgCN-。
5.4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
現場采樣按照GBZ159執行。
5.4.1氰化氫的采集:在采樣點,串聯兩只裝有2.0ml吸收液的小型氣泡吸收管,以200ml/min流量采集10min空氣樣品。
采樣后,立即封閉吸收管進出氣口,置清潔的容器內運輸和保存。樣品盡量在當天測定。
5.4.2氰化物的采集:在采樣點,將裝好微孔濾膜的小型塑料采樣夾,以1L/min流量采集5min空氣樣品。
采樣后,將濾膜放入具塞刻度試管內運輸和保存。在室溫下,樣品至少可保存7d。
5.5分析步驟
5.5.1對照試驗:將裝有2.0ml吸收液的小型氣泡吸收管或裝有微孔濾膜的小型塑料采樣夾帶至采樣點,除不采集空氣樣品外,其余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
5.5.2樣品處理:
5.5.2.1氰化氫樣品處理:用采過樣的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滌進氣管內壁3次;前后管取出1.0ml樣品溶液置于一個具塞刻度試管中,加入3.0ml水,搖勻,供測定。若濃度超過測定范圍,用吸收液稀釋后測定,計算時乘以稀釋倍數。
5.5.2.2氰化物樣品處理:向裝有濾膜的具塞刻度試管中加入10.0ml水,洗脫10min。取出5.0ml,置于另一具塞刻度試管中,供測定。若濃度超過測定范圍,用水稀釋后測定。
5.5.3標準曲線的繪制:取6只具塞刻度試管,分別加入0.00、0.10、0.50、1.00、1.50、2.00mlCN-標準溶液,各加水至5.0ml,配成0.00、0.10、0.50、1.00、1.50、2.00gCN-標準系列。向各標準系列管加1滴酚酞溶液,用乙酸溶液中和至酚酞退色;加1.5ml緩沖液和0.2ml氯胺T溶液,搖勻后,蓋塞放置5min;加2.5ml顯色溶液,加水至刻度,搖勻;在25℃~40℃水浴中放置40min;取出,冷卻后,在600nm波長下測量吸光度。每個濃度重復測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對CN-含量(g)繪制標準曲線。
5.5.4樣品測定:用測定標準系列的操作條件測定樣品溶液和空白對照溶液;樣品的吸光度減去空白對照的吸光度后,由標準曲線得CN-的含量(g)。
5.6計算
5.6.1按式(1)將采樣體積換算成標準狀況下的體積。
5.6.2按式(4)計算空氣中CN-的濃度:
式中:C-空氣中CN-的濃度,mg/m3;
m-測得樣品溶液中CN-含量,μg;
Vo-換算成標準狀況下的采樣體積,L。
5.6.3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按GBZ159規定計算。
5.7說明
5.7.1本法的檢出限為0.1g/ml;氰化氫最低檢出濃度為0.1mg/m3(以采集2L空氣樣品計)氰化物最低檢出濃度為0.04mg/m3(以采集5L空氣樣品計)。測定范圍為0.1~2μg/ml;相對標準偏差1.8%~3.1%。
5.7.2本法的平均采樣效率為99.7%。
5.7.3加入氯胺T時,溶液應是中性。一定要蓋緊塞子振搖,否則,生成的氯化氰可能揮發。顯色反應需在pH5.4~5.8范圍內。異菸酸鈉用量對測定影響很大,其濃度不能低于10g/L。
5.7.4硫氰酸根干擾測定。
6疊氮酸和疊氮化物的三氯化鐵分光光度法
6.1原理
空氣中的疊氮酸或疊氮化物用氫氧化鉀溶液采集,與三價鐵反應生成紅色絡合物,在454nm波長下測量吸光度,進行測定。
6.2儀器
6.2.1多孔玻板吸收管。
6.2.2空氣采樣器,流量0~3L/min。
6.2.3具塞比色管,10ml。
6.2.4分光光度計。
6.3試劑
實驗用水為蒸餾水。
6.3.1吸收液:將0.04g氫氧化鉀溶解在1000ml水中。
6.3.2氨基磺酸銨溶液,50g/L,用吸收液配制。
6.3.3三氯化鐵溶液:稱取5g三氯化鐵(FeCl3•6H2O),溶于25ml0.1mol/L鹽酸溶液中,用水稀釋至100ml。
6.3.4標準溶液:準確稱取0.1548g疊氮化鈉,溶于吸收液中,定量轉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吸收液稀釋至刻度。此溶液為1.0mg/mlN-3標準貯備液。臨用前,用吸收液稀釋成100g/mlN-3標準溶液。
6.4樣品的采集、運輸和保存
現場采樣按照GBZ159執行。
在采樣點,用一只裝有1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以1L/min流量采集10min空氣樣品。
采樣后,立即封閉吸收管進出氣口,置清潔的容器內運輸和保存。樣品盡量在當天測定。
6.5分析步驟
6.5.1對照試驗:將裝有10.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管帶至采樣點,除不連接采樣器采集空氣樣品外,其余操作同樣品,作為樣品的空白對照。
6.5.2樣品處理:用采過樣的吸收管中的吸收液洗滌進氣管內壁3次,取出5.0ml于具塞比色管中,供測定。若濃度超過測定范圍,用吸收液稀釋后測定,計算時乘以稀釋倍數。
6.5.3標準曲線的繪制:取7只具塞比色管,分別加入0.00、0.20、0.40、0.60、0.80、1.00、1.20ml
N-3標準溶液,各加吸收液至5.0ml,配成0.00、20.0、40.0、60.0、80.0、100.0、120.0μgN-3標準系列。向各標準管加入0.5ml氨基磺酸銨溶液,搖勻;加0.5ml三氯化鐵溶液,搖勻;在454nm波長下測量吸光度。每個濃度重復測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對相應的疊氮酸含量(g)繪制標準曲線。
6.5.4樣品測定:用測定標準系列的操作條件測定樣品溶液和空白對照溶液,樣品的吸光度減去空白對照的吸光度后,由標準曲線得N-3的含量(g)。
6.6計算
6.6.1按式(1)將采樣體積換算成標準采樣體積。
6.6.2按式(5)計算空氣中疊氮酸和疊氮化鈉的濃度:
式中:C-空氣中疊氮酸或疊氮化鈉的濃度,mg/m3;
m-測得樣品溶液中N-3的含量,g;
K-由N-3換算成疊氮酸的系數為1.024,換算成疊氮化鈉為1.548;
Vo-標準采樣體積,L。
6.7說明
6.7.1本法的檢出限:疊氮酸為0.4g/ml,疊氮化鈉為0.6g/ml;最低檢出濃度:疊氮酸為0.08mg/m3,疊氮化鈉為0.12mg/m3(以采集10L空氣樣品計)。測定范圍:疊氮酸為0.4~12μg/ml,疊氮化鈉為0.6~12μg/ml;相對標準偏差2.3%~6.5%。
6.7.2本法的平均采樣效率為98.4%。當疊氮化鈉以粉塵狀態存在于空氣中時,應用微孔濾膜采樣,采樣夾以5L/min流量采集10min空氣樣品,小型塑料采樣夾以1L/min流量采集10min空氣樣品。采樣后,濾膜置具塞比色管中,加10ml吸收液,于60℃水浴內加熱洗脫15~20min,搖勻,放冷后,取出5.0ml洗脫液,按本法標準系列操作進行測定。計算時的換算系數為1.548。
6.7.3二氧化氮可使溶液褪色,加熱氨基磺酸銨可消除1mg二氧化氮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