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毛片姜怡,王局长把白洁做到高潮,japanese19第一次,精品熟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聯系方式 | 業務合作 | 會員

湖北省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監督管理暫行規定[2010]

2010-12-06   鄂安監管協調〔2010〕256號   |   收藏   發表評論 0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全省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湖北省安全生產條例》和《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國家安監總局令第16號)等法律、法規、規章,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隱患的排查、分級、建檔、報告、整改、效果評價、核銷以及監督管理,適用本規定。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對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監督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監督管理工作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遵循 “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實行屬地為主、分級分類管理。

  第四條  企業是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防范工作的責任主體,其主要負責人對事故隱患的排查、分級、建檔、報告、整改、效果評價和核銷等工作全面負責。

  第五條  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企業排查治理事故隱患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其他部門負責所轄行業事故隱患的排查、治理和監督管理;其他行業管理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實施安全管理。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企業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監督管理工作的統一領導,及時協調、解決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和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重大隱患能及時排查、整改、核銷,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事故隱患,均有權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有關部門舉報。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事故隱患有獎舉報制度,對在事故隱患排查、整改、防止發生重特大事故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內容與分級

  第九條 本規定所稱企業事故隱患是指企業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標準、規程和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規定,或者因其它因素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環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前款所稱物的危險狀態,是指設備、設施、危險物品等存在導致事故發生的危險有害因素。

  第十條 事故隱患分為一般事故隱患和重大事故隱患。一般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小,發現后能夠立即整改排除的隱患。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難度較大,應當全部或者局部停產停業,并經過一定時間整改方能排除的隱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整改的隱患。

  第十一條  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實行分級監管。為明確職責,按照可能發生事故的最嚴重后果、整改時限、投入資金和社會影響程度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估,將重大事故隱患分為四級:

  (一)一級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可能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包括急性中毒,下同)或者造成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且符合下述情況之一的:

  (1)可能造成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的重大社會影響,后果特別嚴重,整改時限在12個月以上、投入資金超過5000萬元的。

  (2)涉及省外,需要國務院安委會及有關部門協調解決的;

  (二)二級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可能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造成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且符合下述情況之一的:

  (1)涉及兩個以上市(州),需要省安全生產委員會及有關部門協調解決的;

  (2)可能造成市(州)乃至全省范圍內的重大社會影響,后果特別嚴重,整改時限在6個月以上、投入資金在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的;

  (3)省政府及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認為需要直接監管督辦的。

  (三)三級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可能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造成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且符合下述情況之一的:

  (1)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且整改難度很大,整改時限在3個月以上、投入資金在1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

  (2)可能造成縣(市)乃至周邊地區范圍內的重大社會影響的;

  (3)市(州)政府及同級安全生產委員會認為需要直接監管督辦的。

  (四)四級重大事故隱患是指可能造成1-2人死亡或者1-9人以下重傷或者造成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且符合下述情況之一的:

  (1)可能造成事發當地范圍內的重大社會影響,且整改難度較大,整改時間在1個月以上、投入資金在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

  (2)因外部因素影響致使生產經營單位自身難以排除,需要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協調解決的。

   對15天以上1個月以下不能完成整改的一般隱患,納入四級重大隱患管理。

   第十二條  企業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的重點范圍主要包括:

  (一)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爆器材、建筑施工、冶金、建材、有色、石油、電力、船舶、機械等工礦企業及其生產、儲運、經營等各類設備設施;

  (二)道路交通、水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民航等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站點、場所及設施,以及城市基礎設施等;

  (三)漁業、農機、水利等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場所及設施; 

  (四)商(市)場、公共娛樂場所(含水上游覽場所)、旅游景點、學校、醫院、賓館、飯店、網吧、公園、勞動密集型企業等人員密集場所; 

  (五)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等特種設備; 

  (六)易受暴雨、洪澇、暴雪、雷電、泥石流、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影響的企業、單位和場所;

  (七)近年來事故多發的地區和單位。

  (八)作業場所存在粉塵和使用高毒物品等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

  (九)地方政府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認為有必要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

  第三章  企業隱患排查治理的職責

  第十三條  企業應當建立健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相關制度。明確事故隱患排查、分級、建檔、報告、整改、監控、效果評價、資金保障及使用等事項,并組織落實。

  第十四條 企業必須保證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所需的資金投入,并對由于隱患排查治理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后果承擔責任。

  第十五條 企業必須明確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職責分工,建立并落實各單位、部門、各類人員隱患排查治理的責任制。

  第十六條  企業必須按照安全生產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程的要求,認真開展日常安全檢查和專項檢查、綜合檢查,及時排查治理本單位存在的事故隱患和薄弱環節。

  (一)對排查出的一般事故隱患,企業應當分類、建檔和上報,并按照“三定”(定措施、定人員、定時間)的原則,立即組織整改,并做好記錄。

  (二)對排查出的重大隱患,企業主要負責人應當組織安全生產管理、工程設備、技術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進行認定,分級和上報。企業無條件認定,分級的,應當委托具有相關資質的安全服務機構組織專家對事故隱患進行評估,確定重大事故隱患的等級,論證和編制整改方案。

  (三)重大隱患的治理,應當做到“五到位”,即整改措施到位、資金到位、期限到位、責任人到位、應急預案到位。

  第十七條 企業在事故隱患治理過程中,應當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發生。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員,設置警戒標志,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防止事故發生。

  第十八條 企業應當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檔案,及時對排查治理出事故隱患,逐條登記、建檔,并使用省推薦使用的安全生產信息系統進行統計,每季度對隱患成因、治理情況和采取的措施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統計分析情況應經主要負責人簽名后報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

  第十九條  對查出的重大事故隱患,企業應當及時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其中,四級重大事故隱患由企業向當地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有關部門報告;三級重大事故隱患由企業逐級上報至市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有關部門;二級重大事故隱患由企業逐級上報至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有關部門;一級重大事故隱患由企業逐級上報至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總局和有關部門。

  第二十條  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報告內容應當包括:

  (一)重大事故隱患的現狀及其產生的原因;

  (二)重大事故隱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難易程度分析;

  (三)重大事故隱患的治理方案及“五落實”的情況。

  第二十一條  企業應當制定隱患排查整改效果評價制度,開展以安全生產專業人員為主導的隱患排查整改和效果評價,建立隱患排查治理的長效機制。

  第二十二條 企業對各級安全生產委員會掛牌督辦、公告的重大事故隱患,應積極組織治理,達到安全要求后,應當向下達掛牌督辦通知書的部門提出恢復生產和核銷重大隱患的書面申請,經批復后,方可恢復生產經營和使用。

  第二十三條 書面申請應當包括隱患名稱、內容、整改情況以及隱患整改效果評價報告等。

  第二十四條  企業將生產經營項目、場所和設備對外發包、出租的,應當與承包、承租單位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協議,明確各方對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報告的管理職責。企業對承包、承租單位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負有統一協調和安全管理的職責。

  第二十五條  企業應加強對因自然災害可能引發事故災難的各類隱患的排查,采取可靠的預防措施。在接到自然災害預警時,應當立即采取措施,加強監測監控,防止因自然災害引發生產安全事故。

  第二十六條  企業被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掛牌督辦的重大隱患的,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因不可抗力因素無法在規定期限內完成的,應當在進行整改的同時,向下達指令的部門提出書面延期申請,經同意后,可順延相應期限。

  第二十七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執法人員依法履行事故隱患監督檢查職責時,企業應當積極配合,不得拒絕和阻撓。

  第四章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監督管理

  第二十八條 各級政府、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狀況,按照職責分工,建立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監督管理相關制度和規范,強化重大隱患排查治理的監管執法工作,督促、指導企業依法建立健全并落實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各項制度。

  第二十九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應當定期組織專家對轄區企業開展隱患排查治理效果情況進行進行核查、評估,分類分級建檔,建立信息管理臺賬。

  (一)縣(市、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有關部門應對四級以上重大事故隱患和整改情況進行建檔管理;

  (二)市(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有關部門應對三級以上重大事故隱患和整改情況進行建檔管理;

  (三)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和有關部門應對二級以上重大事故隱患和整改情況進行建檔管理。

  第三十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在檢查過程中發現重大事故隱患時,應當下達《重大事故隱患整改指 令書》,責令隱患單位立即制定整改治理方案組織整改,按照本規定要求進行認定、分級和報告。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依法責令暫時停產停業整治或者停止建設、停止使用。

  第三十一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接到重大事故隱患報告后,應委托安全技術服務機構組織有關專家對是否構成重大隱患、重大隱患的等級、治理的建議等情況進行認定、評估。

  第三十二條  對確認為重大隱患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負有安全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應下達《重大事故隱患整改指令書》,并按照《湖北省重大安全隱患分級掛牌督辦辦法》進行公告、督辦,接受社會監督。

  第三十三條 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在組織開展企業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監督檢查過程中,要互相配合,在檢查中發現屬于其它部門職責范圍內的重大事故隱患時,應當及時通知并將有關資料移送有管轄權的部門,并記錄備查。

  第三十四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下達的《重大事故隱患整改指令書》,應當抄送同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第三十五條  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每季度將本行業(領域)或本監管領域企業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統計分析情況報上一級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同時抄送同級安全生產監管部門。

  第五章  附   則

  第三十六條   對違反本暫行規定的處罰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6號)執行。

  第三十七條   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以及其它經濟組織的事故隱患排查治理,依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十八條  本條款所稱的“以上”包括本數,所稱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第三十九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康市| 普陀区| 武陟县| 赤峰市| 临武县| 十堰市| 区。| 格尔木市| 海盐县| 泸西县| 方正县| 孝感市| 古蔺县| 乌恰县| 阿尔山市| 连州市| 车致| 盐山县| 铅山县| 邹平县| 汕尾市| 荥经县| 德昌县| 米林县| 武功县| 曲松县| 盐津县| 保山市| 英德市| 鸡东县| 镇江市| 金坛市| 垣曲县| 富川| 囊谦县| 永善县| 封开县| 新乡县| 朝阳市| 长治县| 玛纳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