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安全意識,一般是指人在生產活動中,對各種有可能造成自身及他人傷亡或其它意外事故的各種條件所保持的一種戒備和警覺的心理狀態。人的安全意識的高低取決于人的安全需要和對危險因素的認識能力。過低的安全需要舍表現為拿生命當兒戲,危險認知能力的缺乏則表現為冒險蠻干而不知其危險的存在。安全意識對員工的安全行為具有決定性作用,而對不安全行為特別冒險行為具有抑制作用。
一、員工必須樹立的幾種安全意識
1.“安全第一”的意識。“安全第一”是我們黨和政府的一貫方針,是落實“以人為本”的根本措施。安全第一符合煤礦生產的客觀規律,也是保護人民生命和國家財產需要。堅持安全第一,就是對國家負責,對企業負責,對自己負責。
2.“預防為主”的意識。“預防為主”是實現安全第一的前提條件,也是重要手段和方法。江澤民同志提出的“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救災”正是這個道理。雖然人類還不可能完全杜絕事故的發生,實現絕對安全,但只要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規律,采取有效的事前預防和控制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傷亡事故特別是重大惡性事故是可以大大減少的。
3.法律法規意識。《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中提出了加快推進安全生產工作的歷史性轉變,其中第一個轉變就是要推進安全生產工作從人治向法治轉變,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法制秩序。這一轉變標志著我國安全生產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進一步提高,法律法規制度逐步健全。每個員工都應當與時俱進,自覺樹立法律法規意識,自覺履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義務,自覺遵章守紀,并敢于同違法違紀行為作斗爭。
4.“生命工程”意識。煤炭行業是高危行業,每個員工都必須意識到自己從事的工作是一個關系到人的生命工程,因此質量(工程質量、環境質量、工作質量)是我們的命根子,必須高標準、嚴要求,嚴格按照“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要求,搞好自己的工作,“不出帶血的煤,不掙帶血的錢”。
5.自我保護意識。安全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往往因為自己失誤,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甚至給國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危及到社會的穩定。因此,每個員工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技術素質,要苦練基本功,學好“三大規程”,用好“三大規程”,時時事事處處注意安全,養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
6.群體意識。煤炭安全生產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是多人同時作業、交叉業,因此一定要樹立良好的群體意識,相互幫助,相互保護,相互協作,密切配合,這是保障安全生產的重要條件。
二、培養安全意識的方法
人對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天然的強烈要求,特別是當接受宣傳、教育以及員工個人見到血的教訓的實例時,更能激發這種需求。培養安全意識的方法很多。
1.安全教育與培訓。包括對員工進行比較系統、比較全面的安全生產教育與培訓。
2.制度約束。制度是從長期實際中總結出來的規范人們在安全生產中的行為準則,具有強制性的約束力。
3.個別疏導。個別疏導是指對一些安全不放心的員工或家庭,采取結幫對子,以老帶新,幫思想、傳技術、帶作風;堅持“三必訪”,即家庭不和者必訪,逢年過節必訪,婚喪嫁娶必訪。員工回到家中有妻子吹安全風、播安全雨,好言相勸。使員工無論在班上還是在家中都處于安全意識的氛圍和熏陶之中。
4.典型引路。在礦區樹立安全典型;使大家學有榜樣。
5.趣味吸引。在煤礦開展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安全宣傳教育活動。
6.安全報告與事故分析會。在礦工大會上講安全形勢,對礦區典型事故進行分析,讓受傷致殘員工現身說法,讓傷亡員工家屬向員工訴說其艱難處境,都能起到增強員工安全意識的好效果。
7.安全警示。以言簡意賅的文字、寓意深刻的標記,隨時給員工以警示,提醒大家時時注意安全、保證安全。
下一篇:細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