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塹,長一智”,意思是說,遭受一回挫折,得到一次教訓,增長一份見識。能夠在“吃塹”中“長智”,相對于只“吃塹”不“長智”來說,無疑是值得贊許的。在安全生產中,許多單位在生產經營常常以發生的各類事故作為教材,要求各類從業人員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觀念,認真吸取教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確保了生產安全。但也有些地方和單位,接二連三地發生安全事故,只“吃塹”不“長智”。近兩年,全國各地死亡10人以上的煤礦礦難就有188起,平均每7.4天就一起。去年以來全國特大礦難頻發,動輒幾十名甚至上百名礦工遇難,礦難屢禁不止,傷亡觸目驚心,引起全國的高度關注。興寧福勝煤礦“7·14”透水事故的前4天就發現井下水情異常,但煤礦經營管理者仍決定繼續掘進;大興煤礦“8·7”透水事故發生前,也發現了漏水、出水征兆,只是簡單處理,仍然冒險作業,最終釀成特大透水事故,123名礦工遇難。由此,有人便提出:為什么非要“吃一塹才能長一智”呢,為什么不先“長智”再防“吃塹”呢?假使各級各部門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把國家財產和人民群眾生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強安全監管,采取有效措施,還會接二連三發生事故嗎?假使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與效益并重,加大安全投入,嚴格遵守安全生產法規制度,事故會這樣頻繁發生嗎?假使大興煤礦發現了漏水、出水征兆及時查找原因、認真整改事故隱患,假使在停產整頓中不非法生產,何至于釀成“8.7”特大透水事故呢?
然而,事故畢竟是血的教訓。靠吸取教訓來“長智”,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極其沉痛的。安全生產工作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涉及面廣、影響力大,既是個經濟問題,也是個社會問題。安全是生產的法定條件,安全地生產是國家意志,不能因機構改變而改變,不能因領導的改變而改變,更不能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吃一塹,長一智” 乍看起來有點“馬后炮”的味道,但人類正是從無數的失誤和挫折中吸取教訓變得聰明起來的。現在有些生產經營單位出現了“吃塹”的問題后,關鍵是這些單位和所有的生產經營單位,都要從這個“長智”的問題上,找出事故的原因,吸取血的教訓,痛定思痛,舉一反三,真正把安全生產各項法規制度落到實處,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通信地址:福州市鼓樓區楊橋西路長春花園7座403房
郵政編碼:350002
聯 系 人:張江輝(福建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聯系電話:0591—87557069(辦)
上一篇:選擇事故預防對策的原則
下一篇:工程建設施工安全事故發生規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