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加快的國際環境,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形勢,必須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主動承擔起安全生產的社會責任。
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目的
l“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確立個代表”重
2001年7月1日,江澤民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三個代表”的科學內涵,為新世紀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確立了偉大綱領!叭齻代表”重要思想是總結我們黨的奮斗歷程和歷史經驗,展望新世紀的艱巨任務和光明前途的科學總結。
2、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目標
2002年11月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江澤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報告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定為我國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的宏偉目標,是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人民的中心任務,也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目的。小康社會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社會;是勞動者生命安全切實得到保障、生活質量全面提高的社會。搞好安全生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重要環節。建設小康社會每前進一步,安全生產就應當上一個新臺階。
3、十六屆三中全會對安全生產的要求
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三中全會決議《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
正確理解中央的這一要求有助于我們今后工作的開展。首先,中央是在“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經濟法律制度”這一重要任務中明確提出: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表明了中央對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建設的重視。同時,中央明確了行政管理體制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具體要求?傮w要求是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具體要求:一是機構設置、職責和編制的法定化;二是隊伍建設,必須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三是工作高效,開展電子政務,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四是建立健全各種預警和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和風險的能力。再次,中央重申了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決心。中央強調了全面推進經濟法制建設與加強執法和監督,提出切實保護勞動者和公民的合法權益,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
因此,抓好安全生產、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也是國家和民族形象的需要。
二、現代安全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1、現代安全的概念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的發展,安全生產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F代安全指:應用科學的理念和手段對勞動生產過程中的人、機、物、環進行安全評價、評估、分析、預測、檢查等并持續改進。現代安全管理指:應用科學的、文化的、法制的方法和手段,進行管理。現代安全是歷史的發展的結果,F代安全管理是要變傳統的縱向單因素安全管理為現代的縱橫型綜合安全管理;變傳統的事故管理為現代的事件分析與隱患管理(變事后型為預防型);變傳統的靜態安全管理為現代的安全動態管理;變傳統的被動、輔助、滯后的安全管理程式為現代主動、本質、超前的安全管理模式。
2、現代安全是安全生產的延伸
任何科學的東西,必然要不斷地發展和更新。因此,現代是相對的,科學是永恒的,安全管理原理是現代企業安全科學管理的基礎、戰略和綱領。只有不斷創新和進步,現代安全管理才能滿足現代企業安全生產現代管理的需要,才能為降低人類利用技術的生命、健康的風險代價作為應有的貢獻。
安全生產管理是社會管理和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生產管理以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設備、設施的安全、建筑施工安全、社會環境安全為對象的管理,具有針對性、實時性。而社會是發展的,企業是發展的·,則安全生產管理要求也必須是隨之發展的,F代安全管理是現代社會和現代企業實現安全生產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
3、現代安全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
安全是人類生存永恒的話題,已伴隨著創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社會的生產與生存走過了千百年。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安全科學原理初見端倪,目前在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之中。
當前,我國經濟建設高速發展,但伴隨而來的是事故高發?梢韵胂螅粋國家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速度如果是以高職業傷亡、高職業危害為代價,那么無論是從政治要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視角來衡量,這種水平和速度是絕不可取的。因此,建立以人為中心,尊重人、關心人,對人的生命、健康給予極大的關懷,重視社會責任和保護國家財產免受損失的基本原則,這是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三、現代安全是融入國際社會的先決條件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正式成員。加入WTO后遇到的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公平競爭”,而這個公平就涉及環境保護、職業安全衛生和勞工標準問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在WTO“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要求下,我國必須適應要求,改善中國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狀況。
1、人權的壓力
工傷事故與職業病問題也是世界人權大會和其它一些國際組織攻擊中國“忽視人權”的借口之一。幾乎每次當中國發生重特大傷亡事故時;國外媒體都大肆宣染事件的嚴重和影響。國外一些友好人士也對我國的OHS狀況表示關心與憂慮。一位勞工組織官員曾講過:“中國已成為政治、經濟大國,但不應成為工業事故的大國”。
2、勞工標準—WTO的難關
有關勞工標準與國際貿易關系的爭論由來已久,歐美一些國家的代表提出勞工標準問題,其觀點是:由于各國工人工資水平、工作時間、勞動環境、安全衛生狀況等條件上的差異,使勞工標準低的國家生產成本低廉,;在國際貿易中有相對的價格優勢,勢必造成由發展·中國家向勞工標準高國家的“社會傾銷”;因此提出在國際貿易自由化的同時,應在貿易協議中制定出統一的國際勞工標準,并對達不到國際標準的國家,實行貿易限制。
3、現代安全——接軌的必然
OHS狀況是二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反映。使所有勞動者獲得安全與健康是社會公正、安全;文明、健康發展的基本標志之一,也是保持社會安定團結和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
安全生產事關勞動者的基本人權和根本利益,傷亡事故和職業病對人民群眾生命與健康的威脅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會使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對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改革的目標產生疑慮和動搖。當這些問題累積到一定程度和突發震動性事件時,有可能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發展的大局。;這種形勢對我國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緊迫嚴肅的要求,改善我國的OHS狀況,加快建立起適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安全管理的體制和機制;這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與國際接軌,融入國際社會的先決條件。
四、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社會責任
1、傳統的安全生產管理體制
我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在50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企業負責、行業管理、國家監察、群眾監督”的體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成、發展過程中,經濟成分多樣化、經濟利益多元化、勞動用工形式多樣化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使安全生產工作出現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也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帶來了難度。一是非公有制企業增多,政府監管無法覆蓋;二是從業人員有關安全生產的權利和義務不明確,受到傷殘找政府,矛盾很多;三是政府機構改革,行業管理職能銳減;四是國家對企業安全生產條件沒有明確的、嚴格的、具體的法律規范。所以,傳統的以行政手段來管理的體制已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國家必然也必須轉向現代安全管理的模式,探索以法制管理的新思路。黨的十六大確定了政府決策、執行和監督管理職能相分離的行政體制改革目標。十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要解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中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弊端,減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審批和行政干預,就要從更高的層面上來認識新形勢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能。
2、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定位
《安全生產法》貫徹實施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理解和履行法律賦予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這就需要準確地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進行法律定位,實現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法制化。
所謂法律定位,是指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性質、對象、準則、職能和手段進行法律規范。實現法律定位的途徑是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法律化、制度化。
《安全生產法》將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作為立法宗旨,又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制度規定為基本法律制度,這就標志著國家已經對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作出了明確的法律定位。其管理的性質是:國家法定的行政管理權,自上而下對生產經營單位及其從業人員實施縱向行政管理,具有法定性和不可抗拒性。其管理的對象是:所有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生產經營單位作為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對象。其管理的基本準則是:依法監管、依法行政,也是監管必須遵循的行為準則。要求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和監督執法人員,必須忠實于法律,嚴格依法辦事,不折不扣地履行法定職責。其管理的職能是:第一是法制層面上的監督管理,安全生產監督部門的基本職能是制定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的行為準則,監督檢查生產經營單位落實法律規范的情況,查處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必須清楚,這是一種以法律手段為主的間接的監督管理,不直接干預生產經營單位日常的安全管理活動。第二是立法、監督和執法。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主要職能是在健全立法的前提下,依法監管的關鍵是要抓好三個環節,把住三關,當好“三員”。三個環節是前置審批,事中監管,責任追究。三關是市場準人關,日常保安關,違法處罰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在三個環節中的角色相當于“守門員”、“裁判員”、“審批員”。第三是進行責任追究,對有嚴重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和發生傷亡事故的,依法確定責任,實施行政處罰。其管理的手段是按照法律定位,監管的主要手段是運用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
3、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社會責任
安全生產的基本目標與黨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致的,即把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在人民群眾的各種利益中,生命的安全和健康保障是最實在最基本的利益。因此,我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機構;必須站在保護人權的角度來認識安全生產工作。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必須做到盡職盡責,擔當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社會責任。按現代安全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技術來切實抓好安全生產,把事故降下來,服務社會。當前,在建立以法制為中心的安全監管過程中,我們必須增強一個服務意識:按胡錦濤總書記所言“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樹立服務意識;抓好“雙基”,一抓基層:要把直至鄉、鎮、村委的安全管理網絡建立健全起來,保證安全管理信息的暢通,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二抓基礎:主要是抓好隊伍建設和自身規章制度建設,建立起一支熟悉安全法規、懂安全技術、會安全管理的高素質安全監管隊伍,打好基礎;把好“三關”:即市場準人關,日常保安關,違法處罰關。市場準人關,即將國家賦予安監部門對危險化學品申領發證的職責,要嚴格把關,同時制訂一套公開辦事程序,實行承諾制,接受群眾監督,提高辦事效率;日常保安關,即對危險性大的生產經營單位實行監管,對重點單位實行規范式檢查、巡查。搞好動態安全生產;違法處罰關,即加大執法力度,對違反安全生產法規和造成事故的生產經營單位依法處罰,嚴格執法;落實四項措施,即安全教育措施、安全評價措施、安全檢查措施、安全技術措施;建五個支撐體系,即安全教育培訓體系、安全執法監督管理體系、安全認證評價中介體系、安全文化宣傳保障體系和事故應急救援體系。 (作者系常州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