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效益與發展是最優先的考慮;但企業也是安全生產的主體,安全已隨著形勢的變化成為現代企業的一大核心競爭力,法律和經濟全球化后的市場不允許企業無視安全生產工作。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要在未來走出困境,適應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必須以《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為行為準則,要有超前的意識和發展的觀念,切實解決好“誰來負責和管理”、“管什么”和“怎么管”這樣三個基本問題。
建立健全企業法人代表為首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安全生產“企業全面負責”,企業中誰來全面負責?《安全生產法》第五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安全生產的實踐告訴我們,企業安全生產在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的同時,必須建立健全企業法人代表為首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
一、企業法人代表和其他領導者的責任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安全生產就是法”的格局必將形成。鑒于人命關天的安全生產工作好壞是企業各項工作的綜合反映,涉及面廣、政策性強,企業中除法人代表外,其他領導者都難以對安全生產進行統轄和做出重大決策,因企業法人代表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者,對本企業安全生產負全面責任,承擔《安全生產法》第十七條規定的6項職責。
企業的安全生產貫穿于生產經營全過程,遵循 “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主管生產經營的領導必須履行“五同時”職責,這也就承擔了安全生產的直接指揮者責任,是企業安全生產第二責任者。安全生產滲透到每一項具體工作之中,只有在每項工作中落實安全的要求,才能保證企業安全生產目標的實現。為此,企業的黨政工團領導,也應對其分管范圍工作中的安全生產負責。
二、明確分廠(車間)、班組的安全責任人
企業的生產經營任務都是通過分廠(車間)、班組的活動而完成的,分廠廠長(車間主任)、班組長都是現場生產指揮者。按照“一級抓一級,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由分廠廠長(車間主任)、班組長對其所管轄的本單位、本班組的安全生產負責。
作為企業的安全生產,如果只有企業總部領導者的責任,而沒有分廠(車間)、班組的領導者來分層承擔責任,安全生產的“企業全面負責”就落不到實處。
在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的同時,企業應建立第一責任者擔任主任的安全生產委員會,按照《安全生產法》規定,設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具體管理安全生產的工作網絡,以定期研究和協調工作,實施有效的安全管理。
抓住安全生產三要素和項目管理,實施預防性安全管理
生產系統是一個人造的人——機——環境系統,系統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故障都可引發事故。安全生產要素概括地講,就是“人、機、環”三要素。現代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就是要抓住安全生產三要素和項目管理的安全生產重點,實施預防性的安全管理,以推進本質安全化的實現,減少和控制事故的發生。
一、 人員的安全管理
根據事故統計,人為因素導致的事故占80%以上,要確保安全生產,必須提高人的行為安全性。對人員安全管理的重點就是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進行人員安全培訓,提高人員的安全素質。當務之急就是要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規定,把企業的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及其他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培訓考核工作做好,使人員在安全生產法律、知識和技能上達到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專業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按國家規定培訓取證,其他從業人員可由企業按照崗位進行安全培訓考試合格后上崗。為與國際接軌,在國家實施注冊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同時,可學習兄弟省經驗,由省安監局會同人事部門,對企業安全生產專業管理人員推行通過公開考試取得執業資格并實施注冊管理的制度,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在今后的安全管理隊伍中,企業要注意引進具有執業資格的安全工程和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
企業如果有一支懂法律、有技術、會管理的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安全專業管理隊伍,就可以結合實際組織安全方面的課題研究,推進新技術應用,創新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安全管理方法,使安全管理符合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規定,更好地促進企業經濟的發展。
二、設備和作業環境的安全生產管理
設備老化,技術落后,危險源得不到有效治理,事故隱患多,已成為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瓶頸。設備和作業環境安全管理的重點,就是消除各種有害因素和危險因素,這涉及到很多具體的技術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技術措施,使人——機——環境系統中物的安全性能和質量達到本質安全程度。但從管理角度,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就是如何使設備與環境系統沒有或降低有害、危險因素,它貫穿于方案論證、設計、基本建設、生產、科研、技術改造等一系列過程的諸多方面。筆者認為,企業要對設備、作業環境實施有效的安全生產管理,則必須樹立“大安全”的觀念,把國務院頒布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行政規章中對企業所做出的規范要求及環保上的清潔生產技術融入一體加以實施,對有害因素和危險源進行辨識,系統地使用識別及消除危害的技術,在危害和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開發和引進清潔工藝與安全系統,淘汰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和設備,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實施風險控制,以達到改善作業環境,確保安全運行的目的。峨嵋半導體材料廠對重點的安全生產設備和危險因素較大的作業崗位實行安全生產風險控制,從20世紀80年代起,在企業內設立了18個安全生產要害崗位,實行了兩級單位的共同管理,為企業長周期安全生產的實現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
三、項目的安全生產管理
建設項目的安全管理,主要就是實施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三同時”,從源頭上保障職工的生命安全與健康。對企業來說,項目安全管理重點,在確保項目建設的程序與內容符合安全生產管理的規定,嚴格執行安全評價和“三同時”審查制度。企業只有把存在于生產過程中的重大事故隱患納入改、擴建項目建設過程中加以實施,并引進和應用安全生產新技術,才能不斷推進企業在設備和作業條件上的本質安全化。新建項目,只有站在高起點上實施安全衛生“三同時”,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提高企業競爭力。峨嵋半導體材料廠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之后,由于資金緊缺,就靠在二次創業幾個大項目中主動實施安全、環保“三同時”,從而解決了重大事故隱患,提高了作業現場安全水平。
實行工傷保險,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和職工都應當遵守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執行安全衛生規程和標準,預防工傷事故的發生,避免和減少職業危害。作為企業應當按照《安全生產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參加工傷社會保險,為本單位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按“四不放過”原則組織事故調查和工傷認定,并以此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從而降低企業工傷和事故帶來的風險。
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約束的管理模式
安全管理模式是反映系統化、規范化安全管理的一種體系和方式。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OSHMS)是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國際上興起的現代安全管理模式,同時具有高度自我約束、自我完善機制的科學管理體系。我國已根據國際勞工組織OSHMS導則,制定發布了《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指導意見》和《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審核規范》。該管理體系中的職業安全衛生方針,是企業安全生產的發展方向與目標,計劃、實施與運行、檢查與糾正、管理評審這四個要素構成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的工作模式。在一部分企業的推行實踐中證實,它能有效地解決現代企業安全管理怎么管的問題。企業要在職業安全衛生已成為國際貿易競爭條款的前提下得以生存和發展,就應開展職業安全健康體系咨詢和認證,以依靠自身的約束機制和認證審核單位的外部審核來促進,建立一套良性循環的機制。
上一篇:總結經驗教訓 加強安全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