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歷來是社會關注、人民關心、國家重視的突出問題。長期以來,企業為確保安全生產,認真落實各項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制定許多管理目標,加大安全投入、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但還是未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嚴峻的安全局面。筆者認為,安全管理“十忌”是安全生產狀況不穩的重要原因:
一忌:安全制度如“橡皮筋”。安全是否有保障,職工是否始終處在安全、健康的環境里工作,關鍵看安全制度能否嚴格執行、安全措施能否認真實施。如果管安全的人員視安全制度為“橡皮筋”,上級強調了就緊一緊,工作忙了就松一松;檢查團來了就緊一緊,檢查團走了就松一松;對一般職工緊一緊,對領導或親朋好友就松一松。面對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人和事不敢堅持原則,不敢批評,不敢處罰,當好好先生,長此以往,不出事故是偶然,出事故是必然的。
二忌: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一段時間以來,“創新”成為各個企業的主旋律,特別是在《安全生產法》出臺以來,“重大事故應急預案”、“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安全質量標準化”、“安全評價”等詞語不斷出現在企業的各個文件之中。這些安全管理理論固然是可以推廣實施,但何時實施、如何實施,未必各個企業都能把握得很好,結果往往出現“真經被念歪”的尷尬后果。仔細分析便不難發現,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目前尚處在起步階段,這一階段的基本特征是“安全欠帳較多”、“安全技術人才匱乏”、“安全意識還未深入人心”、“先進的安全技術尚未被應用”等等。在此情形下,顯然那種追求“形式創新”而忽視“內涵創新”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安全生產決不能浮于表面,要從實際出發,分階段循序漸進,圍繞“人”和“物”做文章。提高人的安全技能,消除物的事故隱患,依然是當前企業安全管理的兩個重要方面。
三忌:重治標輕治本。有些單位抓安全習慣于打“人海戰術”,搞表面上轟轟烈烈,實際上很不扎實,有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顧此失彼,結果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還有的單位抓安全時緊時松,安全不好時抓安全,安全好了就忘安全。“安全第一”的方針缺乏具體落實的一貫性,重治標,輕治本,急功近利,特別是在強本固基方面,盡管一再強調工作關口前移、重心下移,但具體到企業往往不能很好解決。
四忌:是安全部門一家的事。長期以來,安全生產一直是企業安全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可實事求是地講,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至今仍未得到徹底解決,“安全生產是安全部門一家的事”的觀念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企業各級領導的頭腦中,“管生產不管安全”、“管設備不管安全”、“管工程不管安全”的現象進有發生,以致于安全部門由監管部門逐漸演化為“被動處理煩瑣事務”的業務部門,不僅要接受其它部門的指使,同時還要為其承擔管理責任。而一旦發生事故,不是安全部門去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而是有關部門和人員去追究安全部門的責任。此外,目前企業工傷事故的考核大多都只與安全部門掛鉤,發生事故后,經濟上受到損失最大的往往不是事故單位的領導,而是安全部門的管理人員,再加上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待遇不高,造成了安全管理人員“進退兩難”、“騎虎難下”、“無所適從”的尷尬境地,挫傷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五忌:重匯報輕實干。一些單位雖然經常講“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但是口頭上說得多,細致工作做得少;布置工作多,檢查落實少;表面文章多,真抓實干少。特別是有些干部習慣于坐辦公室打電話、聽匯報,盡管忙忙碌碌,但安全生產的形勢變化不大;有的領導干部即使到基層、到現場也是走馬觀花,發現和解決問題不多,即使發現問題也是避重就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六忌:空喊口號不抓實效。當前,一些企業存在有“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貫徹文件”的“空喊口號”現象。類似此種現象的還有:安全檢查“重查輕改”、安全處罰“明罰間補”、安全教育缺乏針對性、事故處理“輕描淡寫”等等。一些企業在安全管理上雖有聲勢,但缺乏具體的應對措施和辦法,面對事故頻發的局面束手無策,只能一味地被動應付,找不到問題的癥結,安全管理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安全生產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工作,必須說實話、辦實事、交實底,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前進,要堅持“持續改進”的管理理念,事先列出詳細的改進計劃,然后逐個攻破。
七忌:重措施輕兌現。長期以來,企業為確保安全制定了不少安全措施。可以說,每發生一次事故,就要制定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但真正一絲不茍地抓落實的不多。有些措施只有定性要求,沒有定量標準,更沒有具體考核。因而在現實管理中,常常是有措施無考核,有要求無檢查,有布置無驗收。還有一些管理措施,是寫在紙上,貼在墻上,掛在嘴上,兌現率不高。
八忌:重處罰輕教育。有些單位片面強調物質利益和經濟制裁,甚至以罰代教,以罰代管,“睜只眼,閉只眼,違了章,罰罰款”,個別管理人員只罰不教,把罰款當成管理,圖簡單省事,不善于解決來自生產中影響安全生產的思想故障,不能緊緊把握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思想動向。即使抓安全生產思想教育,也只是照本宣科,講大而空的道理,缺乏創造性、針對性的實效性。
九忌:重靜態輕動態。熱衷于就事論事靜態式的常規方法,而不是從動態入手,建立信息收集、反饋、分析處理系統,及時捕捉不安全因素,按照“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處理問題——預防問題發生”的循環流程管理,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十忌:重事后輕事前。做亡羊補牢的多,抓預防控制的少。安全好的單位,似乎很難再查出不安全因素;求出事故的單位,即使指出其存在的問題,對方也不一定在乎;發生事故的單位,似乎到處都是隱患。
上述10種現象的存在,再次提醒我們:安全生產任重而道遠,企業既是生產經營活動的主體,也是安全生產的實踐主體,安全是企業管理的永恒主題,企業只有時刻保持高度的警覺,把任何安全生產措施都要落實到企業生產經營流程的各個環節、各個崗位中,方能長治久安,進而決勝于千里之外。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安全必將成為企業決勝于全球“商海”的重要砝碼。
上一篇:安全生產“關系論”
下一篇:運用“一法三卡”促進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