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分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發生的多起重特大事故的調查結果表明,部分生產經營單位(以下簡稱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基礎薄弱。多數發生事故的單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下問題:主要負責人安全意識淡薄;單位安全生產責任不落實;安全生產投入不足;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不完善;人員上崗未經安全培訓合格;單位危險有害因素辨識不清;事故防范措施不力;安全檢查流于形式;“嚴不起來,落實不下去”,應急體系不健全;設備設施和作業環境達不到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的要求等。
2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的11個要點
2.1領導重視
單位主要負責人掌握著安全生產必須的人、財、物等資源,只有主要負責人真正重視安全生產,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才能搞好。單位安全技術管理部門在向負責人匯報工作或與其交流時,重點要講清楚單位存在的危險、現狀與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之間的差距、發生事故的可能性、發生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事故責任追究的有關規定、實施安全對策措施需要的資源、安全對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和預期效果等,爭取得到單位負責人的支持,以利于開展工作。
2.2責任落實
根據《安全生產法》的規定,單位應制定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各部門和各級負責人員的安全責任,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單位可通過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的形式,將安全責任落實到每個人身上。另外,在制定安全工作計劃時,應將計劃逐級進行分解,將工作責任明確到個人,防止發生扯皮、推諉的現象,做到“事事有人管”。
對于承包、租賃、交叉作業等相關方,也必須與其簽訂安全生產協議或在合同中寫出相關條款,明確雙方的安全生產責任,并由單位統一進行安全管理,防止發生“以包代管”“只管收錢,不管安全”的情況。
2.3投入足夠
《安全生產法》規定單位主要負責人要保證安全生產必須的資金投入。安全資金投入主要包括以下各項:安全技術措施費用,勞動防護用品費用,安全培訓和宣傳費用,應急救援設施、裝備費用,安全評價、評估、檢測、檢驗費用,改善作業環境費用,安全獎勵費用,防暑降溫費用,保健費等。
2.4制度完善
單位應完善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工藝規程等,并抓好落實,使安全生產管理有法可依,實現依法治安。
2.5培訓合格
《生產經營單位培訓規定》明確了對各級各類人員進行安全培訓的時間、內容、形式等,單位應開展8種安全教育,即新職工進廠三級教育、特種作業人員教育、變換工種教育、復工教育、中層以上干部教育、復訓教育、班組長教育、全員教育,保證各類人員培訓合格,取得規定的資質證書,持證上崗。
2.6辨識危險因素
單位應對本單位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全面辨識,拉條掛賬,做到心中有數。當前正在開展的安全評價、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以及國際通行的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認證等均為單位提供了專業的危險辨識手段。
對于辨識出的危險,應評價其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嚴重程度,并明確控制措施,列出整改計劃,根據輕重緩急分期分批組織整改。
2.7重點監控
單位安全生產管理應抓住主要危險因素進行重點管理,以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安全效能。在諸多危險因素中,重點對重大危險源及其他主要危險部位(或危險點)進行監控,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技術措施,并落實到位。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實行的《易燃易爆危險點三級巡回檢查網絡管理制度》經過了多年的實踐,已被證明是對主要危險部位或作業場所進行重點監控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2.8檢查有效
安全檢查前應制定檢查計劃,確定檢查的范圍、專業、線路等,編制安全檢查表;檢查結束后,對發現的問題要限期進行整改,做到閉環管理。
安全檢查要有所側重,只有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收到預期效果。由于檢查的時間和參加人數有限,希望每次檢查都全面、徹底是不現實的。如果每次檢查都大面積進行,必然會造成走馬觀花、走形式、走過場,反而會減弱檢查的實際效果。為了達到全面檢查的目的,可以通過在一段時間(如一個月、一個季度)內進行多次檢查來實現檢查范圍、檢查內容、檢查專業的互相補充。如節假日安全大檢查,應主要對二級單位進行提示、督促;日常安全檢查應細致、深入地檢查一定的工作區域;專業安全檢查應主要查某一專業(如電氣、安全防護設施、危險化學品等)存在的問題;危險點檢查應重點監督各級檢查責任人按期進行檢查并認真記錄,監督在以前檢查中發現隱患的整改情況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各類安全檢查的作用。
2.9獎懲嚴明
單位應制定可操作性強的安全考核獎懲辦法,并將其納入總體考核體系中統一執行。對習慣性違章行為,要在以教育為主的前提下,保持高壓態勢,使操作者既能清楚地認識到違章行為可能導致的惡果,又能看到眼前的處罰,以加深其對違章的負面印象,養成自覺遵守操作規程的習慣。對于責任事故,要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嚴肅處理,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
對于重視安全生產的二級單位、班組和個人,應定期評選先進,予以精神和物質獎勵,起到樹立榜樣的作用。獎勵的對象應從危險程度較高的二級單位、班組、崗位中評選。
2.10應急可行
單位應根據危險辨識、評價結果,根據《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的規定,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制定應急救援預案(預案應包括總預案及各專項預案),并報當地有關政府部門、上級主管部門備案。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各種形式定期進行應急救援演練。演練結束后,應對演練的效果進行評估,并根據演練中存在的不足對預案進行修訂。
2.11本質安全
單位應嚴格執行新、改、擴建項目“三同時”審批規定,從選址、平面布置、建筑結構、生產工藝、采光、照明、通風、空調、電氣、機械、防火防爆、危險化學品、消防、職業衛生等各方面認真考慮,選擇符合有關規定的安全措施,從源頭上防止留下隱患。
對于原有的生產設備設施,單位應定期進行檢測、維修,按照有關規范及時進行更新、改造。對于不符合安全規范要求的設備設施,必要時應堅決淘汰。
單位應加強生產現場管理,大力推進“5S”工作,即“清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做好定置管理,以保證整潔、安全、文明生產。
上一篇:影響安全管理執行力的三個因素
下一篇:讓安全工作可視化